周寻在整理书房时,从抽屉最深处摸到了一个黑色的小物件。他怔了怔,指腹擦过那布满灰尘的表面,才认出这是八年前用过的旧手机。一部早已被时代淘汰的型号,边缘的漆已经斑驳,充电口附近还有一道明显的裂痕。
"居然还留着这个..."他自言自语,鬼使神差地找出了配套的充电器。
等待开机的那几分钟里,周寻靠在椅背上,目光扫过书房墙上挂着的畅销书作家证书和文学奖奖状。三十六岁的他,已经实现了二十岁时梦寐以求的一切——三部出版的小说,固定的读者群,甚至前不久还接受了央视的专访。但此刻,这些成就忽然变得像橱窗里的展示品,遥远而不真实。
手机屏幕亮起的瞬间,他的心跳漏了一拍。锁屏照片是一对年轻情侣在樱花树下的合影,女孩踮着脚往男孩头上戴花环,两人笑得毫无阴霾。周寻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迟迟没有滑动解锁。
那是他和林月。
最后一次通话记录停留在2015年6月17日,时长2小时48分钟。周寻记得那个夜晚,校园里的栀子花开得正好,香气浓得几乎让人窒息。他们坐在操场看台上,争论着、恳求着、最后沉默着,直到晨光微露。
"你确定要分手?"年轻时的自己声音沙哑。
"不是我要分手,是我们已经走不下去了。"林月的声音像浸了冰水,"你要去北京创业,我要留在上海读研,谁都不愿意妥协..."
"我们可以异地——"
"周寻,别天真了。"她打断他,"我们连明年在哪里生活都无法达成一致,怎么谈未来?"
记忆中的对话如潮水般涌来,周寻下意识点开了短信收件箱。最后一条是林月发来的:「如果有一天我们都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或许还能再见。保重。」
他从未回复。
窗外忽然下起雨来,雨滴敲打着玻璃,像是某种提醒。周寻把手机倒扣在桌面上,起身去关窗。三十二楼的高度,城市在雨幕中模糊成一片灰色的海洋。八年前离开上海时,也是这样的雨天,他拖着行李箱头也不回地走进虹桥火车站,以为自己在奔赴更广阔的天地。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吓得周寻差点打翻咖啡。是一条日历提醒:「林月生日」。他苦笑,年轻时设置的提醒,居然在换了三部手机后依然阴魂不散。6月20日...就是三天后。
雨越下越大。
"周老师,这位是新知出版社的林月主编,负责我们这次的新书推广。"
三天后的作家交流会上,当出版社的编辑主任这样介绍时,周寻正心不在焉地抿着香槟。他抬头,杯中的气泡突然全部炸开般,在喉咙里留下一片刺痛。
林月穿着藏青色西装套裙,头发比记忆中短了许多,利落地别在耳后。她伸出手,腕表在灯光下反射出一道冷光:"久仰大名,周作家。"
她的语气像是在和一个初次见面的陌生人打招呼,但眼睛里一闪而过的波动没能逃过周寻的眼睛。他握住那只手,触感冰凉而干燥,不再是记忆里总是微微出汗的温暖掌心。
"叫我周寻就好。"他听见自己说,"我们..."
"周老师以前在复旦读书对吧?"林月自然地接过话头,"我也是复旦毕业的,不过应该比您晚几届。"
她在装傻。周寻松开手,胸口像塞了一团浸水的棉花。他们何止是同校,他们是同班同学,是四年形影不离的恋人,是在毕业季分道扬镳的伤心人。但现在,她选择用这种方式划清界限。
交流会变成了一场漫长的煎熬。周寻几次想找机会单独和林月说话,却总被其他编辑或作家打断。直到活动结束,人群散去,他才在酒店后门的吸烟区堵住了她。
"为什么假装不认识我?"他直接问道。
林月正在点烟,火苗在风中摇曳不定。她深吸一口,吐出灰白色的烟雾:"不然呢?当着所有人的面说'这是我前男友'?"
"至少不用装得那么彻底。"
"周寻,"她叫他的名字,语气疲惫,"八年了,我们早就不是当年的我们了。轻描淡写一点对大家都好。"
雨后的空气潮湿而沉重,远处传来救护车的鸣笛声。周寻突然想起那个未回复的短信,想起手机相册里成百上千张两人的合影,想起分手后整整一年他每晚靠安眠药才能入睡的日子。轻描淡写?那些刻骨铭心的痛楚,怎么可能是轻描淡写就能带过的?
"你过得好吗?"他最终只问出这句话。
林月弹了弹烟灰,目光投向远处:"还不错。研究生毕业后进了出版社,去年升了主编。你呢?"
"如你所见,写了几本书,勉强算个作家。"
"我读过你的小说。"她突然说,"《南方车站》里那个总在雨天出现的女孩,是以我为原型吧?"
周寻喉咙发紧。那是他的处女作,写于分手后的第三年,充斥着对过去的追忆与悔恨。"你看出来了?"
"她左手腕上的月牙形胎记,"林月抬起自己的手腕,那里确实有一个淡淡的白色印记,"太明显了。"
两人陷入沉默。一只灰鸽子落在不远处的地面上,啄食着不知谁掉落的饼干屑。
"其实我今天来,是有件事想告诉你。"林月掐灭烟头,"我要结婚了。下个月。"
周寻感到一阵眩晕,仿佛有人在他胸口猛击一拳。"恭喜。"他机械地说,"对方是..."
"出版社的同事,比我大两岁,人很稳重。"她笑了笑,"不像你,总是那么冲动。"
这句话像一把小刀,精准地扎进周寻心里最柔软的部分。大学时代的他总是头脑发热,为了陪林月看日出逃掉期末考试,因为有人说她坏话就跟人打架...而林月永远是他冲动行为的刹车片。
"你爱他吗?"话一出口周寻就后悔了。
林月没有生气,只是平静地看着他:"周寻,我们都三十六岁了,爱不爱的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他对我好,能给我稳定的生活,这就够了。"
"这不像你会说的话。"
"人都是会变的。"她看了看表,"我该走了,未婚夫约了我试婚纱。"
周寻点点头,却在她转身时突然抓住她的手腕:"等等。既然要彻底翻篇了...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林月没有挣脱,但身体明显僵硬了:"什么?"
"分手后那几个月,你为什么一直不接我电话?"这是困扰周寻多年的疑问,"就算要分手,我们至少可以好好道别。"
林月的表情变得复杂,她挣脱开周寻的手:"因为我怕一听到你的声音就会心软。"
"就这样?"
"就这样。"她后退一步,"保重,周寻。"
看着她快步离去的背影,周寻忽然有种强烈的预感——林月没有说出全部的真相。
回到家,周寻再次翻出那部旧手机。这次他点开了相册,一张张翻看过去的照片。年轻的自己和年轻的林月在图书馆、在食堂、在外滩、在周庄...每一张照片里,他们都笑得那么开心,仿佛世界上没有什么能让他们分开。
最后一张照片拍摄于毕业典礼当天,林月穿着学士服,手里拿着一支验孕棒,脸上是掩不住的惊慌。周寻的手指颤抖起来——他完全不记得这张照片的存在。
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毕业典礼前一周,林月确实突然变得情绪不稳,常常无缘无故流泪。当时他以为只是因为即将面临的异地,现在想来...
周寻猛地站起身,抓起外套冲出门去。雨又下了起来,但他顾不上拿伞,在路边拦了辆出租车就跳了上去。
"去静安花园小区,快!"
他记得林月的住址,因为在《南方车站》出版时,曾寄过一本签名书到那里。当时没有收到任何回应,他以为她早就搬走了。
出租车在雨中疾驰,周寻的太阳穴突突直跳。如果他的猜测是对的,如果当年林月真的怀孕了...为什么她不说?后来发生了什么?
静安花园是上海典型的中档小区,环境整洁但不算豪华。周寻在12栋楼下按了半天门铃,却无人应答。雨越下越大,他的衬衫已经湿透,贴在身上冰凉刺骨。
"林月!我知道你在家!"他忍不住喊起来,"开门,我们需要谈谈!"
五楼的某扇窗户亮起了灯。几分钟后,单元门打开,林月撑着一把黑伞走了出来。她换上了家居服,头发随意地扎在脑后,脸上没有妆容,看起来比白天年轻了许多,也脆弱了许多。
"你疯了吗?这么大的雨..."她的声音戛然而止,因为看到了周寻手里亮着的手机屏幕——那张她拿着验孕棒的照片。
时间仿佛静止了。雨声、远处的汽车喇叭声、小区里孩子的嬉笑声,一切都变得遥远而不真实。林月的脸色苍白如纸,右手无意识地抚上自己的小腹。
"是真的?"周寻的声音嘶哑,"你当时怀孕了?"
林月的嘴唇颤抖着,最终点了点头。
"为什么不告诉我?"
"我..."她的眼泪终于落下来,"我本来打算毕业典礼结束后告诉你的,但那天我们吵得那么凶...你说你要去北京追求梦想,说不想被任何人任何事拖累..."
周寻如遭雷击。他确实说过这样的话,在激烈的争吵中口不择言。"我不知道你怀孕了...天啊,林月...后来呢?"
林月转身走向电梯,周寻跟了上去。她的公寓整洁而温馨,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图书,茶几上放着一本《南方车站》的样书,书页间夹着不少便签。
"我去医院的那天,下雨路滑..."林月在沙发上坐下,双手紧握成拳,"一辆电动车闯红灯,我为了躲它摔倒了...送到医院时,已经..."
周寻跪在她面前,握住她冰凉的手,发现她手腕内侧有一道长长的疤痕——这不是胎记,而是当年车祸留下的伤痕。
"所以你不接我电话...是因为..."
"因为我恨你。"林月泪流满面,"恨你为什么不在我身边,恨你为什么要把我们逼到这种境地...但更恨我自己,明明知道孩子可能保不住,还是赌气不告诉你..."
周寻将脸埋在她的手心里,肩膀剧烈颤抖。八年来,他以为自己承受了所有分手的痛苦,却不知道林月背负着比他沉重百倍的秘密。
"对不起..."他哽咽着说,"对不起..."
林月轻轻抽出手,抚摸着他的湿发:"都过去了...这些年我看了心理医生,学会了接受现实。那个孩子...或许本就不该来。"
窗外的雨声渐小,一缕夕阳透过云层照进客厅。周寻抬起头,看到林月脸上浮现出一种释然的表情。
"你知道吗,"她轻声说,"当我读到《南方车站》的结局时,我哭了整整一夜。你在书里给了他们重逢的机会,但在现实中...有些故事注定没有圆满结局。"
周寻想起自己那部小说的结尾——男女主角在分别多年后,在一个南方小站意外重逢,重新开始。多么幼稚的幻想啊。
"你的未婚夫...他知道这些吗?"
林月摇摇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他对我很好,我们计划明年要孩子。"她顿了顿,"周寻,我们都不再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了。那些撕心裂肺的爱恨,就留给青春吧。"
周寻坐在地板上,背靠着沙发,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八年的心结,在这个雨后的傍晚,终于被解开。不是通过激烈的争吵或深情的告白,而是通过最朴实的真相和最残酷的现实。
"祝你幸福。"他真诚地说。
林月微笑着点点头:"你也是。继续写出更好的作品吧,我会一直是你最忠实的读者。"
离开时,雨已经停了。周寻走在湿润的街道上,呼吸着雨后清新的空气。路过一个垃圾桶时,他掏出那部旧手机,犹豫了一下,最终没有扔进去。
有些记忆,即使轻描淡写,也值得保留。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