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不远,在我心窝
白宝存
“吱儿”,车停了,健谈的女司机随即拧过身说:各位大哥大姐,镇远到了,下来看一看吧,挺好的。
“阿哈儿……”我双臂高高向上,使劲伸个懒腰,心还云雾缭绕的沉浸在千户苗寨的灯火里,眼神却飞速的把前后画了一个圆:一座环山的小县城,比较原始,道路比较陈旧……有啥看头,又是一座“现代古镇”,满街的人流,密麻麻的商铺,刺耳的“低音炮“,……还没张口,司机就笑着对我说:“白大锅(哥),往前走不好远就晓得了,不好耍就返起,我在这儿等你哈。”语音未落,就开车进了停车场。
我无精打采地前行了百余米,突然眼前一亮。哇,好美!

清凌凌的一条河,舞阳河。精巧巧的一楼阁,锁江阁。红色阁身衬托着白色屋脊挑檐,雪白血红,十分抢眼。玲珑的小石桥彩虹般的躬身跨河通向了楼阁。微风轻拂,绿水荡荡,翠柳飘飘。舞阳河自西向东将柔软的身躯弯成“S”,蜿蜒贯通全城, “一水分两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哦,这不是一幅天人合一的太极图么!远处,青山翠叶蓝天白云,陪衬着山下的苗、侗等少数民族风格的建筑群,别有一番精彩。赶紧打开相机,拍下这养眼的美景。
沿岸前走,路随河行,弯弯曲曲。较窄处,有木板铺路,漫步轻移,咯吱咯吱带着弹性,走在上面,抬头能见青山白云飘悠悠,低头能闻小河碧水哗啦啦。有人在河边垂钓,有人在树荫里对弈,还有几位苗家女人拧腰送胯在练着模特步……好静谧的古镇,好轻松地生活节奏。住在这里的人啊,真有福分!

眼神不够用了。恨不得将其变成摄像机,完整录下这一切,慢慢的回放,细细地欣赏,长久地沉浸在这山水之中。可是景色在两岸,单行看不全,时间不允许啊。
“好办。”海霞唱着说,“……巍巍青山两岸走……”呵呵呵……三个大老爷们拍着脑门都笑了。
舞河荡舟,水上游古城,也是别有雅趣。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船行碧水间,美景夹岸走,白云飘河中,画幅留丝绢。真是在画中游啊。几个男女少年在码头戏水,被船荡起的水波溅湿了衣衫,忙跳起来笑着退后,留下一串叮叮当当银铃般的笑声。
岸边的许多小楼,就建在高高的石条砌就的屋基上,远看,就像是从水里突兀钻出。还有那些石亭木榭游廊下,摆着各类花草。人们悠闲地坐在条椅上观景闲聊。一张小石桌上,几位老者小酌,觥筹交错,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这一定是有什么喜事啦。在这山这水这环境里生活,怎能不乐?不就像天天吃了喜鹊蛋一样嘛!
“哗”一扇窗户打开,一根鱼竿从窗户里伸出,这是何方仙姑,垂钓天河,活得这么潇洒。看我们都仰面瞧她,竟拿书遮面。哦,这是读书累时的休闲么?

船工是位精壮的汉子,看到我们高兴的样子,不无自豪地炫耀,“怎么样,我们这儿美吧”?
“美,真美”!我们异口同声。“哈哈哈……”那我就给你们当一回导游吧。”他打开了话匣子……
镇远可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城啊。它位于贵州之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素有“滇楚锁钥”“湘黔咽喉”之称。古人云:“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其地理位置之重要可见一斑。
汉高祖五年时(公元前202年)设县,宋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赐名镇远州。在2200多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这里的汉、苗、侗等各族人民,在经济、文化或风情、习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较好地保持各自传统特色,闪射出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祥瑞之光。镇远融合了自然山水,名胜古迹,民族风情为一体,也融合了多种民族、多种宗教、多种文化,像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一样,处处散发着宽容、自在、和谐的风貌。自然景观以峡奇、峰险、水绿为主要特点,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说起镇远,如数家珍,看我们意犹未尽的神态,他又指着岸边胡同说,“但是……”他重重地说,我们镇远有很多“歪门邪道”,你们上岸后就能看到了。
我们满脸惊愕,他诡秘地一笑,才开口说道:镇远古时候就是黔东南重镇,也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还的捷径和必经之地,有“南方丝绸之路”要津之美称。这自然引来四海商贾,在此购地建宅,但由于地貌因素,富商的深宅大院只能随山势而建。他们将中原四合院的原型与当地地貌结合,改造成山屋,吊脚楼、回廊等多种形式的山庄式院落,别具一格。一座座深宅大院,围在高大的风火墙中,有江南小庭院的细腻俊秀,有堡垒式的森严,又有商贾大户的豪气。

小城的民居多集中在巷内。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这些南北建筑风格和木石结构的完美结合,体现出北京胡同的幽静;江南巷子的秀色,重庆"山巷子"的高低起伏,坐落有致……故被称为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建筑的门都斜开着……
说到这儿,他戛然而止。这不明摆着是吊胃口吗。看着我们期待的眼神,才慢悠悠地开口道:这“歪门邪道”,可是镇远民居建筑中的一绝。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决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邪”(斜)道。老住户们说这“歪”与“斜”是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以南为尊”是一种富贵之相,又能“财不露白”。嘿嘿……到时啊,你们自己去品吧。

远远地,前方出现了一座小桥,这是船在河上穿过的第二座石桥。船工说,这座有亭子的七孔桥是明代洪武年间建的,原名“溪桥”,后来因为康熙皇帝祝寿,改名为“祝圣桥”。桥上亭子叫魁星阁。科举前,一些学子会聚集于此,祈求高中。直到现在,一些考生们在高考前还要到此许愿还愿,图个吉利。高中者还要再次进行一些庆贺活动呢。而我们,则把它当作观光桥,站在桥上,尽揽古镇风光。看山看水看亭阁古建,看北岸成片的吊脚楼,看南岸古建筑群……

“嗨嗨,看右面,这里竟有个‘万毒宫’哟。果然,桥右侧中和山上,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雕梁画栋。飞拱斗梁,布局和设计别具特色,哦,这建筑奇特,名字也奇特么?走到跟前,我们都大笑起来。原来是——万寿宫,是雨水导致“寿”字下半部分霉变,黑色加重,远远粗看,可不就是个“毒”字吗?
万“毒”宫,就是著名景点青龙洞。它果然独。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儒、道、佛三教合一古建群的典范之一。它依山因地,巧妙利用沟壑、石台、石洞等自然山势,分别采用了“吊”“借”“附”“嵌”“筑”等多种工艺,硬是在一段悬崖上筑出中元洞、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等一片阁楼洞天。它气势雄伟、构思大胆、布局精巧。令人不得不惊叹先民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建筑艺术。独!真独!
行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看着穿着光鲜民族服装的人们不时从我们身边走过,让人不由产生发自思古之幽情。我们东看看西转转,品尝一下当地风味,挑点土特产,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奇怪,竟没有一个人喊累,并且兴致勃勃的观看了博物馆,天后宫、门楼牌坊……还孩子般的和河边的塑像群雕耳语,唱起了“小城故事多……”

忽听吴慰祖大哥手机铃响,电话里传来女司机的声音:大锅(哥)大姐—,如果没得耍够,我就给联系宾馆了哈……
看看时间,已是下午四点多钟了,还得往凤凰古城赶呢……遗憾。
起雾了,雾团从水里钻出来,贴河面慢慢升腾,山腰也围上了裙子,像披着白纱的少女在翩翩起舞,朦朦胧胧的透出妖娆酮体,风情万种的在风中扭动腰肢;古镇也朦朦胧胧的,飞来的薄纱朦朦胧胧中罩着飞檐翘角的屋顶、淡灰色的墙体,清幽的舞阳河,曲折幽深的青龙洞,错落的苗族楼……连我也朦朦胧胧的不知身处何地,这不是天宫“蟠桃会”里的场景么? 朦胧产生美,美在朦胧之中,这是我所喜欢的感觉。美,真美,它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幅朴素中见珍奇,淡雅中显神韵的水墨画,唉,没看够……
镇远不远,藏在我心窝。我还会来的……

槛外人 202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