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在聆听时光?
寒云祈祷
哆嗦充饥
落崖清光溅天籁!
滴嗒,滴嗒
分秒井然青春永驻,谁在聆听时光
一场湿漉漉的深度休眠
梦溢世间
太阳披挂的光年白发推陈出新
掀起一道乌云窥探的霞光
露珠滢眸
迁涉受惊的灵魂
无际的远方扣留一群脱缰野马
尾夜阑珊
一枕黄粱梦,歇满黎明蠕动的眉梢
雨满诚润
激活瘦泥
赏析
马勇的《谁在聆听时光?》以凝练而充满张力的语言,将自然意象与生命哲思熔铸一炉。诗歌围绕“聆听时光”这一核心命题,通过寒云、清光、露珠等意象的跳跃组合,在虚实相生间勾勒出时光的神秘与生命的悸动,引发读者对存在本质与时间意义的深刻思索。
寒寂开篇:时光洪流中的孤独叩问
“寒云祈祷/哆嗦充饥/落崖清光溅天籁”,诗歌以冷峻的笔触切入,“寒云祈祷”赋予云朵以人类的虔诚姿态,“哆嗦充饥”用矛盾修辞强化生存的艰难感,将自然现象人格化,暗喻生命在时光中的渺小与挣扎。“落崖清光溅天籁”极具画面冲击力,清光坠落山崖迸溅出天籁之音,仿佛时光在寂静中发出轰鸣,为“聆听时光”的主题埋下伏笔。这种清冷孤寂的开篇,既营造出宏大而苍凉的时空背景,又以尖锐的意象碰撞,叩击着读者对生命与时间关系的思考。
分秒诘问:永恒与短暂的辩证思索
“滴嗒,滴嗒/分秒井然青春永驻,谁在聆听时光”,诗人以具象的时钟声响切入,“分秒井然”强调时光的秩序性,而“青春永驻”与“滴嗒”的流逝形成悖论,凸显出人类对永恒的向往与时光不可逆转的矛盾。这一诘问直接点明诗歌主旨,将对时光的聆听从自然现象引向哲学层面——在分秒流逝中,究竟谁能真正感知时光的深意?是被时光裹挟的芸芸众生,还是超脱于尘世的精神主体?
梦境流转:生命在时光中的虚实穿梭
“一场湿漉漉的深度休眠/梦溢世间”,“湿漉漉”的休眠打破常规,赋予梦境以真实的质感,暗示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在时光中变得模糊。“太阳披挂的光年白发推陈出新/掀起一道乌云窥探的霞光”,诗人以超现实的想象,将太阳比作披着光年白发的老者,“推陈出新”暗喻时光的新陈代谢,而“乌云窥探霞光”则展现出光明与黑暗在时光维度下的博弈,进一步深化时光的神秘与不可捉摸。
“露珠滢眸/迁涉受惊的灵魂”,“露珠”如灵动的眼眸,承载着“受惊的灵魂”,象征着生命在时光流转中的脆弱与敏感;“无际的远方扣留一群脱缰野马”,以狂野的意象描绘出思绪在时光旷野中的肆意驰骋,暗示灵魂对自由与永恒的追逐。“尾夜阑珊/一枕黄粱梦,歇满黎明蠕动的眉梢”,从黑夜到黎明的过渡中,梦境与现实交织,“黄粱梦”的短暂与黎明的新生,展现出生命在时光中的循环往复与希望重生。
雨润新生:时光馈赠下的生命觉醒
“雨满诚润/激活瘦泥”,诗歌以简洁有力的收尾,“雨”作为生命之源,“诚润”强调其滋养的真诚与无私,“瘦泥”在雨水的浸润下被“激活”,象征着时光的沉淀与洗礼最终唤醒生命的潜能。这一意象既呼应开篇寒寂中生命的挣扎,又以充满希望的画面,暗示聆听时光的真谛——唯有接纳时光的流逝与馈赠,生命方能在岁月中完成自我蜕变。
整首诗以跳跃的意象、奇崛的语言和深邃的哲思,在时光的宏大叙事中,勾勒出生命从困惑、追寻到觉醒的精神轨迹。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诗意解构,将“聆听时光”升华为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叩问,在冷峻与温暖的交织中,传递出对生命韧性与时光智慧的礼赞。

村恋伶仃
断崖黄昏
孤雁衔影
末端
之光,倾注腾达的韶华
杂音盘旋挥之不去
苍悴哭泣
冉冉攀升
滴血的忧郁通宵达旦
扬弃晕眩逼近的寡欢
盘活昔日
那桃花艳绽啁啾满枝的清晨
错锋傲颜的骄云驰骋长空
俯瞰
下界
生存焰火
好痛!
赏析
马勇的《村恋伶仃》以凝练而饱含张力的笔触,将对乡村的眷恋与个体的孤独感熔铸于短短数行诗中。诗歌通过断崖、孤雁、黄昏等冷色调意象的堆叠,构建出一幅苍凉孤寂的画面,在时光与现实的碰撞中,深刻地展现出乡愁的苦涩、记忆的美好,以及面对生存困境时的痛楚与挣扎。
孤寂图景:自然意象中的乡愁底色
开篇“断崖黄昏/孤雁衔影”,仅八个字便勾勒出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断崖”象征着隔绝与困境,“黄昏”则营造出日暮途穷的氛围,二者结合渲染出一种荒芜与压抑之感。“孤雁衔影”更是点睛之笔,“孤雁”作为孤独与漂泊的经典意象,独自拖着长长的影子,强化了画面的孤寂感,同时也暗示着诗人作为游子的孤独心境,奠定了全诗乡愁与伶仃的情感基调。
时光纠葛:记忆与现实的矛盾与挣扎
“末端/之光,倾注腾达的韶华”,“末端之光”既像是黄昏最后一抹余晖,又隐喻着生命或时光走向尽头时的微弱光芒;“腾达的韶华”描绘出曾经青春飞扬、充满希望的岁月。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美好时光的消逝,以及现实与过去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杂音盘旋挥之不去/苍悴哭泣/冉冉攀升/滴血的忧郁通宵达旦”,“杂音”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纷扰与喧嚣,这些外界的干扰不断冲击着内心,使得“苍悴哭泣”“滴血的忧郁”等痛苦情绪持续蔓延,彻夜难消,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在现实困境中内心的煎熬与挣扎。
记忆回溯:往昔美好与现实伤痛的碰撞
“扬弃晕眩逼近的寡欢/盘活昔日/那桃花艳绽啁啾满枝的清晨”,诗人试图摆脱当下令人眩晕的忧愁,将思绪拉回到过去。“桃花艳绽啁啾满枝的清晨”,通过绚烂的色彩(桃花艳绽)和欢快的声音(啁啾满枝),描绘出乡村往昔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美好画面,与前文现实中的孤寂、痛苦形成强烈反差,凸显出对乡村美好记忆的眷恋,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不满。
俯瞰之痛:生存困境下的深刻体悟
“错锋傲颜的骄云驰骋长空/俯瞰/下界/生存焰火/好痛!”,“错锋傲颜的骄云”以一种高傲、不可一世的姿态“驰骋长空”,俯瞰着下界。这里的“骄云”或许象征着命运、现实等不可抗拒的力量。“生存焰火”既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热烈的奋斗与拼搏,也可看作是生存压力如火焰般灼烧着个体。而“好痛!”这一简短直白的呐喊,将诗人面对生存困境时的痛苦与无奈直接宣泄出来,使全诗的情感达到高潮,引发读者对生存意义和乡愁本质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独特的意象组合,以及强烈的情感对比,在孤寂的乡愁氛围中,深入挖掘了个体内心的孤独、对往昔的眷恋,以及面对现实生存困境时的痛苦,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引向阳光盛开处
向空神鞭
驱赶杂芜的喧嚷回归山林
早醒的春色
秘而不宣萌动万物
遥想北冰洋
冻哭的星星悄然流泪
一受伤的南迁鸟群
扇响半页曦晖聊以自慰
分裂的想象
缥缈无依
勾魂的贪欲让我们溃不成军
披上寒冷
矗立世界东方
喝下第一缕弹奏云朵的阳光
淡然生灭,宛如花开花落
透过夕照扫描的湛蓝
一只苍鹰矫健翱翔
生长叼念
雪花诞生于哆嗦的夜空
岁月蔓延的忧愁
彻夜不眠,再次
把我们引向那阳光盛开处
赏析
马勇的《引向阳光盛开处》以灵动且充满张力的意象,构建出一幅在纷扰现实中追寻光明与希望的精神图景。诗歌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世界的交织碰撞,展现出人类在困境中挣脱束缚、向往美好境界的不懈追求,传递出坚韧与乐观的生命力量。
驱散喧嚣:回归本真的渴望
开篇“向空神鞭/驱赶杂芜的喧嚷回归山林”,诗人以极具力量感的“神鞭”意象,展现出对尘世喧嚣的抗拒与驱逐之意,“回归山林”则表达出对宁静、本真自然的向往,暗示着只有摆脱外界的繁杂干扰,才能寻得内心的平静。“早醒的春色/秘而不宣萌动万物”,“早醒的春色”赋予春天以生命的主动性,“秘而不宣”增添了神秘色彩,描绘出春天悄然唤醒万物的生机与活力,与前文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自然纯粹的美好。
困境与挣扎:现实世界的心灵创伤
“遥想北冰洋/冻哭的星星悄然流泪”,诗人将视角转向遥远寒冷的北冰洋,以“冻哭的星星”这一超现实意象,营造出孤寂、悲伤的氛围,暗示着现实世界的冷酷与无情。“一受伤的南迁鸟群/扇响半页曦晖聊以自慰”,“受伤的鸟群”象征着在困境中挣扎的生命个体,它们只能借助微弱的“曦晖”寻求慰藉,生动地展现出生命在苦难中的脆弱与无奈。“分裂的想象/缥缈无依/勾魂的贪欲让我们溃不成军”,直接点明内心世界的混乱与迷茫,“分裂的想象”体现思绪的杂乱无章,“勾魂的贪欲”则批判了物质欲望对心灵的侵蚀,使得人们在现实中节节败退。
坚守与超越:在困境中汲取力量
“披上寒冷/矗立世界东方/喝下第一缕弹奏云朵的阳光”,诗人以豪迈的姿态,面对“寒冷”毫不退缩,选择“矗立”于世界东方,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喝下阳光”这一独特的表述,将阳光具象化为可饮之物,仿佛通过汲取阳光的力量,获得了对抗困境的勇气与希望,体现出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淡然生灭,宛如花开花落”,以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表达出对生命兴衰的豁达理解,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
希望之光:永恒追寻的精神指引
“透过夕照扫描的湛蓝/一只苍鹰矫健翱翔”,“夕照”与“湛蓝”构成绚丽的色彩画面,“苍鹰翱翔”则以矫健的姿态冲破画面,象征着自由与力量,展现出生命在历经磨难后,依然能够突破束缚,飞向广阔天空。“生长叼念/雪花诞生于哆嗦的夜空”,“叼念”如同生命的种子在心中生长,即使在寒冷、黑暗的“哆嗦夜空”中,依然有“雪花”诞生,寓意着希望在困境中悄然孕育。“岁月蔓延的忧愁/彻夜不眠,再次/把我们引向那阳光盛开处”,尽管岁月带来“忧愁”,但这种忧愁并未将人击垮,反而成为指引人们追寻“阳光盛开处”的动力,强调了对光明与希望的追寻是永恒的主题,无论经历多少困难,内心对美好的向往始终不会消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跌宕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在喧嚣与宁静、困境与希望的对比中,展现出人类追寻光明的精神历程。诗歌既有对现实困境的冷峻审视,也饱含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传递出一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始终向往光明的强大精神力量,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精神追求的深入思考。

断梦
逃逸!逃逸!
一万年太久
芸芸艺生
民间雅聚
灿妍寸心的微靥自然天成
智慧色彩千姿百态
仰望湛蓝,几枚排列有序的云朵
宛若天空的纽扣
高冈骨力
剑客闪影
优者宏愿,与之共勉
热血淌过夕阳最后一缕眷恋
山川腾跃
气贯长虹的意象漫向穹谷
捕捉迷醉式滢滢亮烁的源头
轻歌欢畅——染疾的蜿蜒
挽住一尾雏鱼的浅笑
挟持远方滞后的灵魂
请别
守望喧嚷的物化宠儿
瞧!
蠕动的东方蹭亮暗色的巨兽
颤栗的朱焰覆盖着花斑的嘶鸣!
赏析
马勇的《断梦》以急促的节奏、跳跃的意象和充满张力的语言,构建出一个充满矛盾与挣扎、破碎与重生的精神世界。诗歌围绕“断梦”这一核心主题,通过对艺术、自然、理想与现实的多维描绘,展现出个体在困境中对自我价值的坚守,以及对纯粹精神境界的执着追寻。
急切的逃逸:挣脱现实枷锁的渴望
开篇“逃逸!逃逸!”以连续的感叹句,如急促的鼓点,瞬间营造出紧张、迫切的氛围,强烈地表达出对某种束缚的抗拒与逃离的冲动。“一万年太久”化用毛泽东词句,在这里强调时间的漫长与等待的煎熬,暗示现实困境带来的压迫感。“芸芸艺生/民间雅聚/灿妍寸心的微靥自然天成/智慧色彩千姿百态”,描绘出一幅充满艺术气息与生命力的场景,艺术家们相聚,展现出自然纯粹的美好与丰富的智慧,与前文的“逃逸”形成因果关联——正是因为现实的不如意,才更加向往这种充满艺术与美好的理想情境。
自然与理想:精神高地的诗意栖居
“仰望湛蓝,几枚排列有序的云朵/宛若天空的纽扣”,诗人以独特的比喻,将云朵比作天空的纽扣,赋予自然以精致与秩序感,展现出自然的和谐之美,这是与喧嚣现实截然不同的纯净世界。“高冈骨力/剑客闪影/优者宏愿,与之共勉”,“高冈”象征精神高地,“剑客”代表着勇敢与侠义,“优者宏愿”则传递出对崇高理想的追求,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充满力量与豪情的精神境界,表达出诗人对高尚品格和远大理想的向往与推崇。
“热血淌过夕阳最后一缕眷恋/山川腾跃/气贯长虹的意象漫向穹谷”,“热血”“夕阳”“山川”等意象相互交织,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展现出理想与激情在自然中尽情释放的壮美,进一步强化了对理想境界的歌颂。
追寻与警示:回归本真的呼唤
“捕捉迷醉式滢滢亮烁的源头/轻歌欢畅——染疾的蜿蜒”,“迷醉式滢滢亮烁的源头”象征着美好与灵感的根源,诗人试图去追寻;而“染疾的蜿蜒”则暗示现实的扭曲与病态,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挽住一尾雏鱼的浅笑/挟持远方滞后的灵魂”,“雏鱼的浅笑”充满童真与纯净,“远方滞后的灵魂”则代表着迷失的自我,诗人渴望挽留纯真,拯救迷失的灵魂,回归本真。
“请别/守望喧嚷的物化宠儿”,以直接的告诫,批判对物质的盲目追求和对喧嚣世界的沉溺,警示人们不要被物欲所迷惑。“瞧!/蠕动的东方蹭亮暗色的巨兽/颤栗的朱焰覆盖着花斑的嘶鸣!”结尾以充满神秘与震撼力的意象,“暗色的巨兽”“颤栗的朱焰”“花斑的嘶鸣”,描绘出一种充满未知与危险的情境,既像是对现实黑暗面的隐喻,也暗含着在困境中依然存在着变革与突破的可能,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想象空间。
整首诗通过意象的密集组合、情感的强烈抒发和节奏的跌宕起伏,在现实与理想、破碎与完整的碰撞中,展现出“断梦”背后的深层意蕴——既是对现实困境的批判与逃离,也是对理想精神境界的追寻与重构,充满了诗意的张力与思想的深度。

镰刀与稻谷
一道休眠的亮色
从狭窄的墙角昂起
与糙裂的手茧相握
闪现着隔年的记忆
漫过农人待挥的手臂
昨夜月光下
我这黄色的年轻谷穗
竖起了尖巧的耳朵
.....
渴盼你那
超薄的嘴唇把我摆平
然后再用“弓”字的情怀
把我揽进已架好的栅栏
随负重的哞声
走进伫候山麓烟霞中
那枚微醉的夕阳
赏析
马勇的《镰刀与稻谷》以质朴而细腻的笔触,将农耕生活中的常见物象——镰刀与稻谷,升华为饱含情感与哲思的诗歌意象。诗歌通过人与农具、作物之间的微妙互动,展现出农耕文明中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结,以及对辛勤劳作与收获的礼赞。
岁月沉淀的农耕记忆
“一道休眠的亮色/从狭窄的墙角昂起”,开篇赋予镰刀以生命感,“休眠”暗示其长期闲置,“亮色”则凸显其金属特质,“昂起”让镰刀仿佛从沉睡中苏醒,充满动态感。“与糙裂的手茧相握/闪现着隔年的记忆”,“糙裂的手茧”是农人数年劳作的印记,当手与镰刀相握,尘封的记忆瞬间被唤醒,这种细节描写将农具与农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具象化,体现出农耕生活中人与工具不可分割的关系。“漫过农人待挥的手臂”,进一步描绘出农人准备劳作的姿态,展现出即将投入收获的期待与蓄势待发的力量。
稻谷的生命诉说与期待
“昨夜月光下/我这黄色的年轻谷穗/竖起了尖巧的耳朵”,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谷穗当作有感知的个体。“黄色的年轻谷穗”点明稻谷成熟的状态,“竖起耳朵”赋予其灵性,仿佛在倾听、在期待,使原本静默的作物变得鲜活生动,为诗歌增添了童话般的浪漫色彩。
“渴盼你那/超薄的嘴唇把我摆平”,这里将镰刀锋利的刀刃比作“超薄的嘴唇”,形象地描绘出稻谷等待收割的心情。“摆平”一词既指镰刀切断稻秆的动作,又暗含稻谷期待完成使命、回归土地的愿望。“然后再用‘弓’字的情怀/把我揽进已架好的栅栏”,“弓”字既形容镰刀弯曲的形状,又赋予其温柔包容的情感,“揽进栅栏”描绘出收割后稻谷被归拢的场景,展现出劳作过程中人与作物之间温柔而庄重的互动。
收获与时光的诗意融合
“随负重的哞声/走进伫候山麓烟霞中/那枚微醉的夕阳”,“哞声”代表着牛车等传统运输工具,展现出农耕时代的劳作场景。“微醉的夕阳”运用拟人手法,将夕阳染上醉意,为整个画面增添了温暖而朦胧的美感。在收获的时刻,农人、作物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幅宁静而充满诗意的田园画卷。这不仅是对丰收场景的描绘,更暗示着在农耕生活的循环中,每一次收获都是生命与时光的一次圆满对话,体现出对自然时序和农耕生活的敬畏与热爱。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通过对镰刀与稻谷的细致刻画,深入挖掘农耕生活中的诗意与情感。诗歌既有对农耕劳作细节的生动呈现,又饱含对土地、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在平凡的农事活动中,展现出生命的质朴之美与劳动的神圣意义,唤起人们对传统农耕文明的怀念与敬意。

朝阳
你
调教的阴影
汇入自己
广袤奔来的
光合效应
践行
绿化山川的伟大
足
迹
赏析
马勇的《朝阳》以极为凝练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将朝阳这一自然意象进行深度解构与诗意重塑。全诗虽仅寥寥数语,却通过充满张力的表达,展现出朝阳驱散黑暗、孕育生机的强大力量,以及其对自然万物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
光影博弈中的力量彰显
“你/调教的阴影/汇入自己”,开篇以第二人称“你”直指朝阳,赋予其人格化色彩,仿佛朝阳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调教”一词极具力量感,生动地描绘出朝阳对阴影的驯服与掌控,将光影之间的对抗转化为朝阳对阴影的主动改造,展现出光明驱散黑暗的过程。“汇入自己”则暗示着阴影在朝阳的照耀下逐渐消融,最终成为光明的一部分,凸显出朝阳强大的包容力与同化力,暗喻着希望对绝望、积极对消极的胜利。
自然律动下的生命觉醒
“广袤奔来的/光合效应”,“广袤奔来”以极具动态感的表述,展现出在朝阳的照耀下,光合作用如浪潮般在广阔天地间迅速蔓延的磅礴气势。“光合效应”不仅是一个科学概念,在这里更成为生命蓬勃生长的象征,体现出朝阳作为能量源泉,为万物生长提供动力,唤醒自然中沉睡的生命力,使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永恒使命中的崇高礼赞
“践行/绿化山川的伟大/足/迹”,“践行”一词将朝阳拟人化,使其成为伟大使命的执行者。“绿化山川”代表着对自然的滋养与美化,彰显出朝阳为世界带来生机与繁荣的神圣使命。“足迹”二字巧妙地将抽象的朝阳光芒具象化,仿佛朝阳在完成使命的过程中,在大地上留下了一串串光辉的印记,进一步强调了朝阳对自然改造的持续性与深远性,表达出对朝阳无私奉献精神的崇高敬意,也暗含着对自然生命力与永恒循环的赞美。
整首诗以极简的语言、新奇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构建出一个充满力量与希望的诗意空间。诗人通过对朝阳的独特诠释,既展现了自然现象的壮美,又挖掘出其背后蕴含的生命哲理,在光影流转、自然律动中,传递出对光明、生机与奉献精神的礼赞,引发读者对自然力量与生命意义的深层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