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四块玉*叹不平*
崔建国
户籍关,城乡限,前线征人问谁先?务工身份疑深浅。
暂住证,上岗证,梦怎圆?
牺牲后,赔付偏,双亲老,养难全,儿郎名校路三千。
盼得个,众生同待无贫贱,家国危时敢赴边。

这首《南吕·四块玉·叹不平》以现代视角切入传统曲牌,通过户籍制度、务工困境、军人保障等社会议题,延续了元散曲“叹世”传统中对不公现象的批判精神。作品可评析如下:
一、主题与意象
制度批判
“户籍关,城乡限”直指二元户籍壁垒,与曾瑞《叹世》中“罗网施,权豪使”异曲同工,均揭露制度性压迫。
“暂住证,上岗证”以证件象征身份枷锁,呼应关汉卿《闲适》组曲对世俗束缚的疏离感。
牺牲与回报失衡
“牺牲后,赔付偏”触及军人抚恤问题,类似马致远《马嵬坡》对历史悲剧的反思,但落脚现实民生。
“儿郎名校路三千”以教育成本暗讽社会阶层固化,与《述怀》中“冠世才,安邦策”的怀才不遇形成古今对照。
二、艺术特色
曲牌活用
严守南吕宫“三三七七三三三”句式,末句“家国危时敢赴边”七字收束,兼具力度与余韵。
三字短句“梦怎圆”“养难全”以白描强化悲怆,效仿曾瑞“皮作锦,茧做丝”的比喻凝练。
语言张力
“众生同待无贫贱”化用儒家大同理想,反衬现实落差,类似《闲适》中“贤的是他,愚的是我”的冷峻自嘲。
“家国危时敢赴边”以“敢”字凸显军人担当,与马致远《浔阳江》的慷慨之气相通。
三、现实意义
作品承袭元散曲“刺世”传统,但将批判对象从权贵转向制度性不公,如户籍、教育、抚恤等。其“盼得个”的祈愿,既延续了《叹世》对公平的呼唤,亦体现当代创作者对曲牌主题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