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夕耕
制作:一米阳光
如果说诗歌是心灵的独白,那么“指染青岚”的作品,便是一场场与自我、与时光、与万物的深情对话。继上期六首获奖诗作后,本期我们继续推出她的另外六首佳作,完成这场诗意之旅的完整呈现。
在这组诗中,“指染青岚”以更加多元的笔触,展现了生活的静美与深邃。她可以是《在静美中喊醒你的名字》里那个安静知性的女子,在茶香与书页间轻轻呼唤;也可以是《乡恋》中站在黄昏里的游子,让湿咸的风吹散经年的泪痕;她书写《七月的落款》,在荷塘与飞絮间捕捉人间的爱与美;她凝视《分水岭》,让沉默的石头与凌霄花见证岁月的更迭;她在《黑夜的献辞》里与星空对望,交换孤独与富足;最终,她以《再回首,恍然如梦》收束,让童年的炊烟与冷风交织成一场温柔的怅惘。
这些诗作,或轻盈如絮,或沉静似水,但无一例外地流淌着**细腻的观察、克制的抒情和深邃的哲思**。它们像一扇扇半开的窗,让读者窥见诗人内心的风景——既有对日常的珍视,也有对逝去的回望;既有孤独的自省,也有与世界的和解。
随诗附上的点评(毒刺、淞月、马鲜红、心开、三农等)亦如诗行间的注解,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触摸文字的温度与厚度。
至此,“指染青岚”在女神诗社的十二首获奖作品已完整呈现。愿这些诗行,能成为读者心中的一盏灯,照亮那些被忽略的静默时刻,也唤醒属于每个人的诗意回响。
先生,我已经学会让自己安静
慢慢喝茶,慢慢看书
像一片叶子,把风声雷声都隐藏在脉络中
我还学会了把长发挽起,让自己干干净净
穿宽大的棉质衣衫
像你那样。在书房一坐就是一个下午
廊下蟋蟀争鸣,让桂花开得愈加从容
偶有凉风从窗台吹来
晃动风铃,使你的名字从书页里跳出
些许从容,些许安静,文字如小溪潺潺流动。一个安静的女子在喧闹尘世是孤独,恬美的。
知性的日常环环相扣,流水般生出诗意。
站在黄昏里,把自己当成风景
随飞鸟流云
渐次隐入暮色之中
远山空蒙
隐隐而来的潮声里
有着湿咸的风
像经年未干的泪痕,冲开岁月的关口
就这样,站成永恒
记录暮色下的沧桑与宁静
记录一缕炊烟飘过小山村,落在黛色的屋顶
而我中年的肩膀上写满了殷殷叮咛
每一次回眸
都把故乡两个字,写进梦中
一首乡恋唤醒多少内心的澎湃与纠结,沧桑与宁静凝结成湿咸的风……这是何等的情感呀,如此真挚与朴实,一次次思念,一次次叮咛,故乡,始终在梦里!为之感叹,为之动容!为好诗点赞!
一些在六月埋下伏笔的事物
逐步显露端倪
昼夜捧出一场又一场的雨
人间沦陷
我与一只迷路的蜻蜓,深入一座池塘的腹地
有人看花,有人折柳
有人把荷叶的卷轴打开,为蛙鸣谱写新曲
而我,在迎风的芦苇丛里
看到一场漫天飞絮
此时,有两鬓斑白的夫妻牵手走过
光影摇晃着,明亮又静谧
诗人用简炼的语言写出了世界的“爱与美”。不说“美”,处处有美,不说“爱”,处处有爱,这是很难办到的。这说明诗人已经把内心打扫干净——名心退尽,道心生,或是诗人性本天然。心不染,才会看见干净透明的世充满爱与美。
一整个下午, 不言不语
看尘埃抱住细小的光线,一点点挪移
羽毛样,投射下斑驳的印记
许多过往摆在那里
轻轻一弹,就有雷声和雨点落下去
让它慢慢止息
沉默着,把溺水的石头捞起
打开一扇窗
去听布谷鸟唤醒夏意
看一朵凌霄花,写下岁月新的标题
作品内涵丰富,从触物即景—生情—转折—想象,四个层次的推出,将诗意一步步升华,将情感一层层收敛,突出主题,明确物象,尾句又埋下伏笔,给读者足够的遐想,好诗!
你曾一个人,在露台看过星星吗?
那时候,有虫鸣,有凉风
还有满天星海
孤独和富有同时握在手中
万家灯火,恍若流动的河
每一扇窗子,都躺在夜的怀中
枕着无边的安宁
草木都睡了
偶有一朵花醒着,像一盏灯
经过烈日,暴雨和狂风,依然有不灭的梦
多么好啊
在这一刻,我与夜色达成协议
彼此交换了喜悦和感动
以问句起笔在于作者层层剖析内心深处的景物,看似是夜景的展现,属于夜的遐想空间,感知到的一切都不过是一个折射出来的自己想看到的世界。
灌木丛褪去臃肿
远处的湖水,和天空是一个色度
芦苇开出灰白色的孤独
冬季,无非是寂冷
无非是冻结一切不甘心的躁动
而此时
在林子里筑巢的麻雀
兀自飞成音符
沿着记忆乐谱,画面泛起生动
石磨,木门,老屋
梧桐树下,雀跃的孩童
——炊烟蹲上房顶
当年那个孩子,在黄昏中
独自吹着冷风
这首诗比较内敛,有痛不说痛,以景物的呈现来烘托情感,与“感时花溅泪”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些冷色调的物像很好地表现出作者的心境。结尾也蛮好,没有写我而用了孩子,这样会让作者的情感大众化,会自然地把读者也带进去,我非我,梦非梦。

社长微信:zhw12345609
执编微信:132799368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