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洁
苏北平原的五月,是被待收的油菜田和麦田染成金色的季节。站在田埂上极目远眺,一望无际的麦田和油菜田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拂过,田地里金黄色的波浪翻涌,沙沙作响,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
油菜籽是用来榨油的,只种在边边角角的田地里,很容易收割,只用几个清晨,大哥家里的油菜便全部收割完毕。进入中旬,日光更加热烈,麦芒齐刷刷地刺向天空,好像是期待着早日入仓。大哥与收割机师傅约好,16号收割小麦。也就是早上四点钟的样子,收割机就过来了,轰鸣声从远处传来,打破了田野的宁静。生物钟必须七点的我,这天也早早地起床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参与到麦田收割的劳作中,兴奋、紧张又充满了期待。看着眼前密实的麦穗,我知道,这是大哥辛勤耕耘的结晶。
大哥家种了约120亩的小麦,只有8亩田是自家的,其余的百余亩是用每亩1000元的租费承租本村村民的。大哥说,现在农田收割,特别省事,都是用联合收割机。说话间,只见收割机已经在田间工作,所到之处,金黄的麦子被卷入机器,经过脱粒、筛选,麦粒直接装入运输车,麦秸则被粉碎还田。看得我眼睛放光。过来帮忙的大姑姐说,她们小时候,每到麦收时节,都是全家老小齐上阵,拿着镰刀,顶着烈日,弯腰割麦,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进度十分缓慢。现在,一台收割机一天就能完成上百亩麦田的收割,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现在种地比以前轻松多了,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上半季种小麦、油菜,下半季全部种成水稻,从种子、化肥补贴,到农机购置补贴,再到农业保险,每一项政策都实实在在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在与大姑姐的闲谈中我了解到, 这些年,农民们在科学种地方面下足了功夫。从选用优质高产的种植品种,到采用精准施肥、排水、灌溉技术;从病虫害绿色防控,到秸秆综合利用,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科技含量。村里的农技站定期组织培训,邀请专家来讲解种植技术,农民们也积极学习,把新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科学的种植方法,不仅提高了庄稼的产量和质量,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与田间劳作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每一粒饱满的麦子都凝结着农民的汗水,当我亲手触摸到这些带着体温的麦子,才真正懂得“粒粒皆辛苦”的分量。看着一车车金灿灿的麦粒被运走,家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我从这笑容里看到的是有对辛勤付出的满足,更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丰收的喜悦不仅仅是因为收获了粮食,更是因为看到了农业的希望,看到了农村的未来。
现在的苏北农村,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公共服务提升,从产业发展到生态保护,都焕发着新的活力。道路不再是以前的烂泥路,水泥路宽阔平坦,村民也是住进了规划整齐的新村小区,每户都是灰瓦白墙的二层小楼,门前是规划整齐的菜地,各种蔬菜实行自给自足,水电设施一应俱全。文化广场上,劳作后的村民们娱乐活动更是精彩纷呈,展现出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
麦收时节,也是邻里互助的好时光。虽然现在机械化程度高了,但村民们依然保持着互帮互助的传统。谁家的麦子先成熟,大家就一起去地里帮忙收拾地头地角机器到不了的地方;捡拾麦田里丢掉的麦穗,确实做到颗粒归仓。这种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氛围,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
夕阳西下,大哥家的麦田也已全部收割完毕,麦子都送到了镇上的粮库,第二天去结算就可以了。收割机的轰鸣声渐渐远去,田间恢复了宁静。今年的小麦收成不错,虽然后期因天旱使小麦颗粒饱满度受到了影响,但每亩的收成也平均在1100斤以上。大哥心里的满足不言而喻。我心中更是充满了对大哥的敬意,充满了对农民的敬意。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播种希望,收获幸福;他们是土地的主人,是农业现代化的践行者。
站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我仿佛看到了农村更加灿烂的明天。国家的惠民政策像温暖的阳光,照耀着苏北这片沃土,科学种田的理念像肥沃的土壤,滋养着每一株庄稼。金黄色的麦浪,不仅是丰收的赞歌,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好乐章。愿这金色的麦浪,永远翻滚在苏北的大地上;愿这丰收的喜悦,永远荡漾在农民的心田里。
作者简介:
丁洁,曾经的文艺青年。写作、画画都是为了让生活色彩斑斓些,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