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住陈昌,不忘英雄!》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中,有一位参加过南昌起义,后长期战斗在隐秘战线上的英雄人物,他的人生坎坷,他的事迹感人,他的名字叫“陈昌”。
作者:任学路
多少次我伫立在天安门广场,
仰望着飘扬的五星红旗自问:
这面旗帜的颜色,
为什么这样鲜红?
多少次面对人民英雄纪念碑,
我凝视着基座上的浮雕自问:
为什么在纪念碑上
没有镌刻一个姓名?
其实,答案每个人都知道——
国旗是烈士们的鲜血染成,
纪念碑基座上四面的浮雕,
是无数先烈英雄的身影。
中国的近代史起自鸦片战争,
近代史上记载着重要的事情——
北伐战争、五四运动、
还有中国共产党诞生……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中,
多少先烈英雄,
他们抛头颅、洒热血,
在青史上留名。

还有多少革命者,
战斗在隐秘战线,
他们埋名隐姓,
他们忍辱负重。
有一部电视剧名叫《风筝》,
剧中的郑耀先奋战在敌营,
斗智斗勇,
屡建奇功。
即使被误解——
也不忘初心,不改初衷;
对党对人民
是无限热爱,满怀忠诚。
这部电视剧的情节引人入胜,
吸引了无数的观众,
剧中塑造的主人公,
素材来源于多位生活的原型。
一九二七年南昌起义时,
贺龙组织了一支手枪队,
手枪队的队长名字叫陈昌,
他的经历为《风筝》做了证明。
一九二六年,
一场战斗在咸宁汀泗桥发生,
获胜的是国民革命军独立团,
团长是叶挺。

军阀吴佩孚的部队溃败,
独立团俘虏了很多士兵,
被俘虏的陈昌,十九岁的年龄,
接受了教育后自愿投身革命。
从士兵到中尉排长再到上尉副官,
后来进入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
成为贺龙的副官,
听从贺军长命令。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
一场起义在南昌发生,
贺龙组建的手枪队,
为起义立下了丰功。
手枪队的队长年纪轻轻,
机智英勇不怕牺牲;
手枪队看住敌人的大门,
掩护领导撤离险境。
回忆八一南昌起义的全过程,
手枪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队长是贺龙的侍从副官,
陈昌是这位副官的大名。
起陈昌这个名字,
是为了纪念南昌起义,
他把手枪队带到广东,
交到周恩来手中。
那是一九二七年十二月,
在大革命最低潮的时候,
毅然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昌成为党的一名新兵。
一九三一年,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投敌,
重创了我党的情报系统,
陈昌奉命参与重建“特科”,
他的领导是王世英、董必武、徐特立、李克农。

陈昌以各种身份战斗在敌营,
他的夫人何妨陪同做着牺牲,
十八年的隐蔽战线,
十八年的沐雨栉风。
收集情报,宣传抗日,
惩治叛徒,铲除汉奸……
特科的工作,
危险且繁重。
一九三六年,在山城重庆,
陈昌与陈养山、陈克寒联手,
演了场“三陈闹四川”的大戏,
证明了中央特科的重要性。
这一年的西安事变后,
陈养山、陈克寒奉命调回上海,
阴差阳错陈昌断了组织关系,
他成了一只断线的风筝。
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
陈昌夫妻俩人一起,
进入重庆市公安局,
成为穿便衣的民警。

他们深入群众,
了解掌握敌情,
为了巩固和捍卫红色的政权,
力争把潜伏的敌特分子肃清。
一九五二年,
陈昌蒙受了不白之冤,
被投入监狱,
踏上人生艰难的路程。
一九五四年,
在老领导董必武的关照下,
陈昌与何妨才被安排工作,
成为狮子滩水电站的职工。
一九五八年,
陈昌被错划为右派强制劳动,
因为营养不良,造成身体浮肿,
那也必须要把定额任务完成。
一九六零年一月二十五日,
失去党组织关系的陈昌,
在被人们误解的环境里,
昏迷在工地搭起的草棚中。

被送到医院时已奄奄一息,
生命的最后时刻陈昌对夫人交待:
“你还年轻,可以改嫁,
你要相信党,会把我的问题搞清”。
他拼尽全身最后的力气喊:
我一定能回到党的怀抱中……
陈昌就是这样,
走完人生路程。
带着误会,
带着遗憾,
带着期盼……
去世时还睁着渴望的眼睛。
陈昌的女儿陈世英、儿子陈龙狮,
将父亲倔强坚韧的性格继承,
姐弟俩与母亲何妨一起,
十几年为父亲正名奔走不停。
时间到了一九八零年,
中组部为陈昌平反昭雪恢复了党籍;
一九八一年七月一日,
陈昌的骨灰盒覆盖上党旗颜色鲜红。

二零二零年八月一日,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展品中,
填补了多年来的空白,
增添了贺龙麾下手枪队的内容。
历史恢复了本来的面目,
一位英雄得到了认定,
为陈昌恢复该有的名誉,
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在中国共产党的前进路上,
多少无名英雄不忘初心,信仰坚定;
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中,
多少无名英雄不辱使命,负重前行。
让我们记住陈昌!
这位隐秘战线的无名英雄;
让后辈记住陈昌!
这位永载史册的无名英雄。
记住陈昌,
不忘英雄!
记住陈昌,
不忘英雄!
(2025年7月20日定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