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虎章兄于龚家村村委会举办书法讲座,余有幸参加,甚有感焉。
虎章兄出身皇甫,学艺于西安,又从事书法教育多年,书法理论与实践融于一炉,犹日夜琢磨,孜孜不倦,多体俱行,今书艺臻于精熟,已为名家。余受教行年有余,多有收益,然面聆讲座犹是首次。
余观虎章兄授课,犹攀山岭,步步登高。先论书史,后谈经验。坐而论道,不疾不慢。胸有成竹,侃侃而谈。立而授艺,挥动教鞭。洒脱自如,谈笑之间。其授课之道,如习书经年。读贴、对临、背临、意临,渐趋化境矣。陆务观有语,事须躬行,纸上为浅。万事如此,可谓信然。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历代流传,所谓晋韵、唐法、宋意,明清态。右军鲁公,双峰并峙。后人心渐变,而书法崇古。昔与虎章兄论此,不觉临墨而叹。
然则究为何因?古之为书,不过交际、消遣手段。古人为诗,为文,为曲、为画,优游于山林,修行于人间。文化为皮,书技为毛。文化修养于身而溢于书态,赏心悦目,此"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焉。
以东坡与米芾而论,芾八面出锋,仿右军书法几可乱真。东坡书则偏矮,鲁直曾笑诸"大石压蛤蟆",然坡之书法颇入人眼。无他,文气逼人故也。
坡之为人,于文,唐宋八大家之一,执宋文坛之牛耳,于词,开豪迈之宗风,于诗,颇有佳作,于画,有胸有成竹之说,其宦程,屡遭风波,犹九死不悔。明月清风,立于天地之间。观其书法,犹见其人。
故书者,于古人而言,不过文化之余耳。今人汲于市井之道,专司书法,涵养则逊古人远甚。皮之不存而毛将焉附?故今不如古,渐趋下流。
昔右军雅集于兰亭,心与神会,遂有《集序》名传千古。鲁公正气凛然,千古伟男,《祭侄》一稿,伤悲溢于纸面,情出自然。古之行书,有名之十篇,二人伯仲之间。
右军鲁公,离世千年矣,犹有遗篇可循,古人得而宝之珍之,谓之"法书"。佛家有三宝,谓佛,曰法,曰僧,佛去而法在,践之于僧。以书而论,今之所谓入于书法者,不啻于僧也。
故虎章兄有言,书法一道,宜学古,须临贴。一贴为主,转学多贴,兼收并蓄,融汇贯通,便是一家。
楷、行、草、篆、隶,各有所法。以楷书而论,小楷宜王,中楷宜颜。欧尚奇险,柳综颜欧而趋极态,今人入其中而不能出,终无所成,不过削足适履而已。
此语余亦深为赞同。大道崇简,万物皆通,今人有崇古、崇外之理论而不得出者,谓之教条主义,无创造性。此世人所谓"似我者死,学我者生"也。

讲座近两小时,不觉至正午。吾兄罢讲,犹回味不已。
与吾同行者,耀锋兄、朝利兄也。
乘兴而至,尽兴而归。
是以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