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句:云绕黑山,填壑割峰,千槎竞渡行苍宇(陶淮)
对句:仙开驼岭,赐福献瑞,万众争朝入洞天(贺楠)
注:老黑山和骆驼砬子山都是巴彦境内的景区
傅婉婉解析《联咏巴彦景观》
这副嵌山名联以巴彦境内两大景区为创作对象,通过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的完美融合:
1. 意象选择的精准性
出句"云绕黑山"以动态云雾意象切入,"填壑割峰"既写实云雾缭绕的自然形态,又暗含"千槎竞渡"的历史沧桑感,暗合老黑山作为火山地貌的地质特征。
对句"仙开驼岭"以神话意象赋予骆驼砬子山灵性,"赐福献瑞"巧妙化用道教文化符号,"万众争朝"则生动呈现现代旅游盛景,形成古今对话的时空张力。
2. 对仗艺术的创新性
时空维度:"云绕黑山"(自然景观)与"仙开驼岭"(人文意象)形成虚实对仗
动作描写:"填壑割峰"的自然力量与"赐福献瑞"的人文祈愿构成刚柔对比
数字运用:"千槎"的历史纵深感与"万众"的现实参与感形成时空呼应
3. 文化内涵的叠加性
地理符号:老黑山的火山地貌与骆驼砬子山的象形特征形成地域标识
历史隐喻:"千槎竞渡"暗合巴彦作为金源文化发源地的历史厚重感
宗教元素:"洞天"意象与道教文化的融合,拓展了景观的精神维度
4. 情感表达的递进性
上联以自然景观的动态描绘为起点,下联通过"仙开""赐福"等意象提升精神境界,最终以"万众争朝"回归现实,形成从物质到精神的完整升华链条
全联在工整对仗中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既展现了巴彦独特的地理风貌,又通过神话意象与历史隐喻,赋予自然景观更深层次的文化解读,达到了"景中有史,史中有魂"的艺术效果。
2025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