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土肥美、气候湿润的平顶山市白龟湖南岸,有个中原“鱼米之乡”美誉之称的湛河区曹镇乡。因其位于素有“中原粮仓”之称的河南省中西部,气候温和加上光照充足,适合种植芝麻、大豆等粮油作物,曾被流传着“中国芝麻看中原,中原芝麻在豫南”的历史传说,这里充足的原料,传统的工艺为民间榨油技术流传上百年至今,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和便利条件。
从1912年起,巴晓乐的曾祖父巴锁成就从事着石磨香油的传统制作工艺用干炒芝麻榨油技术。要掌握石磨榨油技术,选料很重要,筛选上等的白色干芝麻经过2次淘洗后摊放在竹筛子里控干水份充分晾干、再加入铁锅里由柴烧的中火加以炒制、一直到手握住芝麻有温热的8成熟后,观其色呈枣红色通过扬烟工序,倒入石磨里进行反复慢速碾压,香喷喷的芝麻浆水就顺着石磨边溢出来了。然后把芝麻浆汇聚成到一起流入盛放浆液的容器里,在大铁锅里加入90度以上的开水和芝麻浆进行搅拌,让开水充分融解芝麻浆里含的油分子,再经过墩油和晃油这二道稍费体力的工序后进行点浆,等到芝麻酱里的油分离后上浮在铁锅的容器表面,用一种油葫芦的工具进行撇油,这样一边点油一边舀壶,一次次把芝麻香油通过篦子过滤倒入盛油桶里,最后再装入玻璃瓶中等数十道工艺,桶)瓶香喷&喷的芝麻香油就做成了,成为市民餐桌上一道很受欢迎的调味品。
巴氏小磨油从其曾祖父巴锁成开始当学徒学习石磨榨油技术,其祖父巴怀芳以石磨油养家糊口到其父亲巴世安在曹镇乡重开石磨油坊传承技艺,巴氏石磨香油制作工艺这样代代相传,传到第四代传承人巴晓乐手中,巴晓乐又采用传统工艺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石磨香油制作工艺创作新技术,发展到如今成立了平顶山帝香粮油商贸有限公司,已历经上百年历史了。
目前,巴晓乐又扩大生产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和食用调和油,使这一传统石磨榨油技艺又发扬光大,他带领的帝香油业公司又成为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企联餐饮委员会的理事单位,并多次参加湛河区举办的名优特产品展会和市级非遗市集展销,很受欢迎。
制作石磨香油的工艺,从选料到出油都要经过12道工序,最难掌握的是炒制火候的把控,锅热了容易焦糊,锅凉了又不断生,出油少而且油不香。巴晓乐说,一斤芝麻最多能出四两油,其特征是低温磨制,以古老的水代法提取香油,最大限度保留芝麻的营养和芳香。
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巴晓乐从父亲手中接过石磨榨油传统技艺,并把这项石磨水代法非遗榨油技术更好传承下去,讲好石磨香油的故事,力争为丰富百姓餐桌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