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庙青壁影
文/秃山情
当你踏入古色古香、巍峨壮观、禅意悠深的梅加关帝庙牌坊时,映入眼帘的便是掩隐在鲜花绿树丛中距七、八十米处的青砖黛瓦、古朴典雅的照壁了。
照壁这一古老而独特的建筑和牌坊一样,在庙宇建筑群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集历史厚重和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之一。
照壁,亦称作影壁、影墙、照墙,古称萧墙,当地的回族同胞称作“看墙”。是自古以来矗立在寺庙陵园、皇家宫殿、官府衙门、深宅大院和土垣木门前的一种建筑。一般呈“一字型”和“雁翅型”两种形式。从建筑学上来说,它起到阻隔空间,屏蔽正堂的作用,从而增加建筑群的气势、层次和神秘感。从建筑的风水学上来说,它可以阻挡外魔入侵、驱逐内邪和镇宅辟邪的作用。
自古以来,在泱泱华夏大地上无论至高无上的皇家宫殿,还是居住在穷乡僻壤的山村野夫都非常讲究照壁这一特殊建筑。 琉璃九龙照壁是帝王的象征,是皇家宫廷最为尊贵的专用建筑形式,任何人都不得僭越,否则就有杀头的危险。它不仅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荣耀,更显示出皇家建筑的奢华与尊贵。一般寺庙、宫殿、官府门前的照壁大都显的高大雄伟,错落有致,装饰精美,图案众多,寓意深刻。一般民居前的照壁则显的小巧精致、朴素无华,间或有装饰,但并没有那么奢华。世代居住在河湟地区的平民百姓,过去一般都是以土坯垒墙或用土筑墙后修饰为最简陋的照壁。从中体现出了古代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亦可窥视到一般人家的富贵贫贱。
梅加关帝庙照壁的建筑形式和牌坊一样,都是体现的是“重檐庑殿顶,五脊四坡式”的传统建筑风格。从远处看,在中轴对称中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造型,真像《诗经》中说的那样“如鸟斯革,如翚斯飞”,体现出一种轻盈飘逸和灵动之美。正中矗立着镇宅化煞的宝鼎,显的厚实庄重和大气。照壁两边用砖雕装饰的精美小花柱来配衬,以及建有两个小花坛。体现出层层叠叠,高低不同,凹凸有致,搭配和谐的特点。
从照壁的两边看上去,分布在边上的两个小花坛上各栽着一颗开着白花、枝繁叶茂的国槐树。两个高约三米多的小方柱,四面用传统的“冬梅开福”、“秋菊佳色”、“荷花消夏”、“春锦富贵”等精美的砖雕图案进行装饰。方柱的顶上立有宫殿式的景观花灯,花灯的四周也彩绘着古代的名人。如“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先生;“智慧谋略奇才,古代兵法大师”的纵横家鼻祖鬼谷子;还有一代书圣王羲之大师,“汉代经学集大成者”玄学导师郑玄等。
从照壁的中间看上去,整座建筑从下到上依次由壁座、壁身和壁冠三大部分组成。壁座是由上下两边凸出、中间束腰的传统须弥座式样。底座是用坚实的混凝土为基础,托起了巨大的壁身和雄伟的壁冠。据当年修建照壁的匠人讲,壁身和壁顶总重量至少达五、六十吨。须弥座上下凸出和中间凹进的部分都是用传统的连绵图案或花边纹进行装饰,显的雄浑厚重、端庄大气。
整个壁身的图案从正反两面看分为三大部分进行设计的。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非常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所以每幅画都体现了浓浓的传统元素,寓意着美好、圆满、兴旺、吉祥和宁静。正中最大的一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二龙戏珠”图,高约2米,宽约2.5米。驻足细观,图案雕刻的异常精美,栩栩如生。每一片龙鳞、龙爪、祥云仿佛都在轻轻飞扬、熠熠生辉,长长的龙须犹如在顺水荡漾,每一片鳞甲都在轻轻张合……。相对的两个龙首激昂向上,象征着无穷的力量和不屈的精神;脊鳞如山,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悠久的历史;龙目如炬,洞穿迷雾、撕裂黑暗指引前行;龙爪刚劲有力,守护着人世间的安宁与祥和。整个图案突出体现了“龙来求珠珠不与,吐下腥涎满庭宇”的二龙争珠的动态画面。象征着龙腾九州,霸气凌空,一吟震天,风起云涌,常降瑞福,泽被苍生的强大功能和无与伦比的巨大威力。
壁身左右对称的两个图案比正中的略小一点,大约高为2米,宽为1.8米。右边的图案寓意为“福禄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牡丹”、“桃”和“鹿”的合成图。其中“牡丹”代表着“福”,寓意着富贵吉祥,繁荣昌盛,典雅高贵;“鹿”同“禄”谐音,寓意着高官厚禄,财源广进,一生无虞;“桃”代表着长寿,象征着长命百岁,驱邪护佑,人丁兴旺。左边的图案同样深具传统文化的“迎客松”,寓意庙宇喜迎四面香客、八方来宾,体现了热情好客,和平友谊,坚韧不拔的美好品质。背面正中的壁画也深蕴美好的“松鹤延年”图,左右两边分别为“富贵牡丹”和“莲花静绽”图。三幅图案仿佛在叙述岁月静好,安然若素,透露出几分禅意。真有点“古庙藏诗意,静候有心人”的诗情画意。
每幅壁画的空白处,都是用仿青砖的水泥划痕进行连结和装饰,给人一种以假乱真的感觉。正面三幅图的最外边镶嵌了一圈用青砖雕刻成的凸起的细边,而里面的细边是用传统的“万”字连缀纹进行修饰。两边之間大部分是用古钱币连纹画装饰,间以“吉祥宝瓶”、“国色牡丹”、“圣洁莲花”,“文房四宝”等传统如意图案进行点缀。而背面壁身的三幅画的画边与正面相比恰好颠倒过来了。
嵯峨壮观的壁冠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建筑之元素和风格。远观整栋建筑犹如凤之两翼,凌空欲飞,青砖黛瓦,重檐翘角,在青天白日的映衬下透露出古建筑之独特魅力和神秘风韵。斗拱华彩,构心斗角,转弯抹角,结构精巧,回环错落。顶层上檐斗拱三大两小共五座而配置五个吊柱装饰,下檐左右四昂(俗称“猫儿头”)而无斗拱华彩,显的上下有别,异彩纷呈。每一组斗拱,每一副雕像,每一处回纹都像精雕细琢的工艺品,相互支撑,相互呼应,也达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上下正脊叠加,四面坡脊斜对,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正是正中宝瓶显瑞祥,排排神曽蕴深意。雕梁画栋古色香,碧瓦飞檐韵味长。
整个仿古照壁造型独特,设计精巧,风雅超绝,古韵悠悠。一草一木犹如畅诉千年往事,一图一画仿佛浓缩历史精华。很难想象,这个精美的照壁从设计到施工,每个构件的测算、筑造、雕刻到精确对接,都是出自一个名叫“临夏神韵砖雕公司”的民营企业之手。该公司是甘肃省唯一一家集砖雕产品开发、设计、制造、雕刻、安装为主要业务的砖雕公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同时也是临夏砖雕产业的龙头企业。目前该公司产品畅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国内各项大赛中获得殊荣,目前享誉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界。他们经手的桩桩项目像梅加关帝庙照壁和牌坊一样铸造成了座座精美的丰碑,无声地诉说着该公司的荣耀和品位。
梅加关帝庙照壁的壁座和壁冠除主体外所有材料都是由临夏神韵砖雕公司用水泥预制仿古砖雕制成的。而壁身六副大型的精美砖雕图案,由该公司的工艺大师们通过许多工序后最终一凿一刀、精雕细刻完成的。他们用最简易的工具如刻刀、凿子、铲子、锯子等通过磨砖、接拼、绘图、打眼固定、雕刻、修饰等工序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了一副副令人叹为观止、巧夺天工的精美砖雕作品,一刀一凿尽显大国工匠的风范,千雕万刻深具民间艺人的匠心。他们的风采真应了那句“高手在民间”的俗语!
想当年国家实行精准扶贫战略以来,玉麦街村全体村民于2017年底整体搬迁到现在的巴燕至群科的县道旁,极少数人领取一定补助资金后自寻门路、“逍遥自在”去了,这样庙宇周围一下子宽绰了很多。当时新当选的首届庙管会成员孙外加、张福得、李福胜、李尕三、安福寿、李青录等人不失时机,当机立断,积极组织梅加、玉麦街两个行政村的160多户汉族村民拓宽庙宇道路,新砌庙院围墙,用几千方黄土填筑成了约3000平方米的广场。先后囊括了原住六户人家的庄廓、场院和村道等,使庙院内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在2023年修建照壁时,为了追求一流的质量和百年大计,雇用挖掘机在填筑的虚土广场上挖了一条长15米,宽3米,深4米的照壁地基大坑。乡亲们通过密集劳动在坑底浇筑了约一米左右的混凝土填层,然后在其上面用钢筋绑扎浇筑成约1米x10米x0.7米的底圈梁,圈梁上面焊接浇筑直径为0、7米的四根圆柱。其周围再用打夯机一寸一寸的精心填筑三合土,历时10余天才与基础齐平,又在上面浇筑了与底层等同的钢筋混凝土地基圈梁。按照图纸用框架结构完成了照壁的基础部分。据测算照壁连同地基高约12米。整个工程除必需的建筑材料和装饰费用外,都是乡亲们用义务出工出力建成的。对拥有现代设施的建筑企业来讲,些许工程也许小菜一碟、不值一哂,但仍然以肩扛背驮、一锹一镐下苦力的乡亲们来讲,这无疑是技术难度太高、土方量太大的海量工程。
当时测算 修建照壁约需资金21万元,缺口达10多万元。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首届庙管会向梅加关帝庙会众全体人员发出倡议,要求大家积极捐款捐物。这项活动先后历时两月,共计400多人捐款,平均每户达2人(次)以上,其中捐款300元以上人员达350多人,最高捐款为28000多元,这些人员全部勒石刻录永誌纪念。捐款人员中既有耄耋之年的寿星爷,也有刚出嫁不久的新贵妇;既有本土本乡的诚信弟子,也有外州、地、省的善男信女。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捐款总计一下窜到了32万余元。梅加关帝庙照壁在乡亲们的殷切企盼和万众瞩目中于农历葵卯年春如期建成,了却了萦绕在梅加、玉麦街汉族村民心头的最大心事,成为梅加关帝庙系列建筑群里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正是喜逢盛世家园美,古老庙宇换新彩。龙凤朝阳,载千年之美意;松鹤延年,传万古之福音;雕梁画栋,彰祥瑞之降临;富贵牡丹,寓心中之仰慕;青砖碧瓦,咏绝世之华美;香烟缭绕,祈山河之无恙!
2025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