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为民办实事——记泌阳县“民间好律师”陶一峻
王有震 谭道友
在驻马店老区泌阳县城,提起陶一峻的名字,不少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位曾身着军装保家卫国、如今手持法律武器为民发声的“民间律师”,用20多年的坚守,书写了一段退伍军人的为民情怀。
1982年,高中刚刚毕业的陶一峻就报名参军,在广州市解放军某部师直高炮营服役,1985年参加对越反击战,奔赴越南战场,在硝烟中淬炼出钢铁般的意志。服役期间,他多次荣获“学习雷锋积极分子”“训练标兵”“五好战士”等荣誉称号,军功章的背后,是他对责任与担当的深刻诠释。“在部队学的是保家卫国,转业了也得守住老百姓的‘公平正义’。”这是陶一峻常挂在嘴边的话。
转业后的陶一峻,从零开始自学法律。啃下一本本厚重的法典,记下密密麻麻的笔记,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逐渐在法律领域站稳脚跟,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民间律师”。20多年来,经他手代理的案件不计其数,但最让人动容的,是他对困难群体的默默守护。
“陶律师,俺家实在拿不出代理费……”每当遇到残疾人、现役军人、军烈属、五保户等困难群众求助,陶一峻总是大手一挥:“钱的事不用提,案子我接了!”他深知这些群体的难处,20多年来,免费代理的案件占了近半数。有一次,为帮一位残疾老人讨回被拖欠的补助款,他跑部门、查证据,前后忙活了3个多月,最终帮老人拿回了钱款。老人攥着他的手哽咽道谢,他却笑着说:“这是我该做的。”
在代理案件时,陶一峻从不畏难退缩。面对不合理的规定、不公正的现象,他敢于“较真”,更敢于发声。有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耍“无赖”,他收集证据据理力争,硬是帮十几名农民工讨回了血汗钱;有邻里因宅基地纠纷闹得不可开交,他一遍遍上门调解,用法律条文和情理化解矛盾。“他办案子,就认一个‘理’字,不管对方是谁,只要不占理,他都敢碰。”一位曾受他帮助的群众说。
他主持正义,敢于碰硬,他的足迹遍布省内外,代理各类疑难案件、为民代言涉及10多个省市自治区,被老百姓誉为“当代包青天!”他为民发声的传奇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除了法律工作,陶一峻还有个“文人”身份。他热爱写诗、写新闻报道,网络、报刊上常能见到他的作品。这些文字里,有对军人岁月的追忆,有对法治进步的期盼,更有对百姓生活的关注。“文字能记录时代,也能传递温暖。”他说,无论是用法律还是文字,他都想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多做些事。
如今,年近花甲的陶一峻依然忙碌在为民维权的一线。有人劝他歇一歇,他却说:“只要老百姓还需要我,我就一直干下去。”从军营到民间,从战士到“律师”,陶一峻用行动证明: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他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困难群众的维权路,也温暖了泌阳县城的大街小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