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清谷天,自有诗行落心间》
安少华/文
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要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土地上。
---题记
风来待花期---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意味着又一个崭新的四季轮回之始。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经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人生如同这春天,起步总是缓慢,但一点都不要慌,该来的毕竟会来。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命运所有的安排都是为了等待一场厚积薄发的盛宴。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公元747年的春天,这首诗传遍了大唐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此时,李太白、王摩诘、王昌龄早已成为大唐帝国诗歌界的明星大腕儿,而这首《别董大》的作者高适已经48虚岁。这位天庭饱满却无任何政治资源且饱经风霜的大叔,终究还是因为这首诗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成熟就是人到中年仍然锐气不减。“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样的认识是符合“道法自然”的,是经历了世态炎凉之后的通透洗练、智慧明达,是人到中年仍保持心有所向、心有所待,是不忘初心,用自信和勇敢来救赎自己,也只有这样,整个人生才会阳光明媚,才会春花灿烂。
一年之计在于春。打开心窗,让阳光照进来;迎着春风,沐着春韵,我们向前奔跑。
细雨落心头---雨水
每年的2月18日到20日多半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我们会迎来农历春天的第二个节气——雨水。
天气回暖,降水量增多。春雨贵如油!
天气变化不定,忽冷忽热,乍暖还寒。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一个能够转移人心的节气。此时,万物萌动,草木发芽,春回大地,春满人间。
大雁开始从南方启程,目的地设置为北方。陆游有诗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农民们欢迎雨水,把雨水视作极为珍贵的东西。春雨的降落,预兆秋天的收成。
古代文人墨客喜欢用雨水来比喻事物,赋予雨水最美好的感情。久旱逢甘霖,是人生的四大喜之一;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春风化雨是喻指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把忧愁比作是凄风苦雨。还有词语像"及时雨",成语如大雨滂沱、风狂雨横、风调雨顺、风雨交加、牛毛细雨、十风五雨、杏花春雨、蚁封穴雨、云蒸雨降、暴风疾雨、风雨晦暝等体现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折射出中国人情感丰盈的内心世界。
“细雨飘然而至,春来不言离愁。有麦青青于野,有你在我心头。”
春风吹起,春花开时,春光乍泄,思念你的心绪如春水泛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真正的爱情是共度爱河携手白头的永不放手;真正的快乐是永远的不满足并且憧憬梦想。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春风十里惹相思”。珍重你的爱,珍惜眼前人。
春天,带给人更多的是温暖、平和、淡定和执着。
融着暖意的春光,无论行走在山脚边、沟壑里,还是驻足于溪水旁、翠柏间,到处可见怒放的杏花。或雪白,或浅红,争奇斗艳,美不胜收。杨柳吐青,剪剪轻风,在杏林漫步,何等惬意!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此情景让人从怅然若失中走出来,惊喜于春天的到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在观赏一树梨花时,心情竟随着春意而豁达舒畅。
每个人都是时光的旅人,行于尘世,步履匆匆。沐浴阳光风雨,沐浴四季花开。希望善良的人们能够用一双纯净的眼睛去看世界,用一颗柔软的心去包容这世界,那么我们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都会是光阴流转中盛开着的花朵。
人生就是一场远行,每一处风景都在路上。不论你悠闲或是劳累,只要坚持一份简单的心思,你就会用不一样的心情,去遭遇不一样的风景。如相遇一朵盛开的花儿,你会芬芳一段流年;若遇见一个懂你的人,就会温暖一段岁月。
感受春天,感受生命的蠢蠢欲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对生命的解读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日渐丰盈。
我在早些年出版的一本教育学专著《教育书简》中写道:“有阳光的地方,就有温暖;有学生的陪伴,就会心安。”
你若爱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温柔以对。带着微笑,走进春天,用一颗坦然从容的心,倾听心灵的美好;带上真诚和温暖,走过一段无怨无悔的路。
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有“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的感叹;宋人黄庭坚有“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悲苦;诗仙李白面对飞逝如流的时光,发出了“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感慨;崔护心怀眷恋与怅惘,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表现出对时间弄人的悲愁与哀伤;纳兰性德的一句“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表达了岁月催人老、时间改容颜的悲凉;李商隐那句“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更是对人世多纷扰、岁月不留情、灵魂无处安放的呼告。
春天来了,不一样的灵魂都展现出千般的精彩。物质充斥人心的时代,灵魂始终游离于幸福之外。有时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突然感到落寞与空虚;有时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语,且带着伪善的面具,却突然想哭。
毕淑敏说,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她还说,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而我要说,当灵魂不安,需要我们警醒时,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安放我们躁动不安的灵魂?
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花开花落,寒暑易节,改变的是我们的容颜。如果我们心中有自己的标尺,并能持之以恒,那么我们就足以安放自己的灵魂。有的人一生简朴,有的人一生勤奋,有的人对爱情忠贞不渝,有的人为事业执着追求,有的人一心向善,有的人坚守诚信,等等。
坚持一种信念,信守一个承诺,拥有一双清澈的慧眼,安放一颗干净的灵魂。幸福的人在于无名无功无利无欲,幸福的人天真无邪知足而简单。
走进春天,让我们拥抱这美景,让我们呼吸天地的清纯。打开心门,张开怀抱,诗人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愿每个人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更加庄重与神圣,小心安放自己的灵魂。这灵魂里有爱有义有情,经她们的滋润与孕养,你就是个幸福的人。
云淡风轻,春光安好。让灵魂在这华丽的春天,悄然盛开!
长空裂惊雷----惊蛰
岁月如流,时序更替。每年的3月5日或6日,便是农历春天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春雷响,万物长。蛰伏在地下的昆虫和小动物都醒过来了,春雷惊百虫。此时气候温暖,大地湿润了,许多地方开始了春耕春播。
这一节气经常跟农历的二月二日重合,特殊时也可列于此节日之后。二月二,龙抬头。龙抬头,又叫春龙节、农事节、春耕节,等等。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农业大国,农人们深知这一节气对于农作物种植的重要性。惊蛰期间,老百姓们积极备耕,及时灌溉,积极播种,渴望当年有个好收成。
二月二,大人小孩要理发。去掉旧日的烦恼,迎来新的好运。李商隐有诗云:“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唐代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这一节气的春雨是当之无愧的春雨。”
惊蛰节气温度冷暖不定。这个时候,诗人的情感也很敏感,往往容易把情感寄予在诗词当中。吴藕汀有诗云:“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陆游有诗云:“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韦应物有诗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范成大有词云:“轻雷隐隐初惊蛰。”
惊蛰最有特征的物候就是桃花了。桃花是吉祥之花,代表着喜庆、热烈、美满、和谐、繁荣、幸福、自由、驱邪等。《诗经》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惊蛰在二十四节气中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真正的春天宣告到来:于无声处听惊雷。
春来日暖,那片寂寥的山谷,渐渐喧闹起来。春风,正在马不停蹄地吹绿昔日的荒芜;不经意间地回眸,已然吹白了满山的杏林。
在北方,春天总是姗姗来迟。而春天又总在短暂的热闹之后,匆匆而逝。这时,属于北方严格意义上的春天,转眼已经走过了一半,这不禁让多愁善感之人有了些许淡淡的怅然。这岁序的更迭啊,从来不会给任何人眷恋的机会。我们甚至来不及感叹,便匆匆走向下一个节气。就像人生,觉得小孩子成长太慢,而当小孩成人,我们又感觉自己老得太快了。于是我们问大地问苍天:时间都去哪儿了?
行走在春天的时光里,细细品味泥土的香气,慢慢体会自然与人生,慢慢享受充满鸟语花香的生命。不经意间,我们走着走着,便把春天走成了姹紫嫣红。
掬一捧山泉,满是春天新鲜的味道;釆一束木兰,沁满春日阳光的暖意;折一段柳枝,倾听生命的欢歌。一抬头,便会遇见一树花开;一低眉,便会遇见一行青柳。那些匆匆擦肩的路人,已然是精神抖擞,令你眼前一亮,心情也随之明媚起来。
行走在春天的时光里,感受生命的缓缓流淌,如诗,如画,如歌,如梦,如幻,如霞。是否也会陶醉了你的眼?迷迷离了你的梦?牵动了你的情?清风徐徐,莺声燕语,该是多么惬意。而心底里涌出的,全是对这个世界的感动与欢喜。
真正的春天准时到来,朋友,请走出小屋吧。感受这春风春韵,享受一下人生的每个过程。
这春风啊,总是来的那么急,那么声势浩荡,带着泥土松软的芳香,带着小河流水的哗哗声,还有桃花红杏花白梨花艳。我们无需刻意寻芳,自有满眼的春色,惊艳了原本平淡的生活。
春光静好。“吹面不寒杨柳风。斜风细雨不须归。”漫步柳堤,踏着柔软的土地,看风吹叶绿,看花开满枝,心儿也随风怒放。
乾坤分昼夜---春分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大约为3月20-21日期间)。
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周礼天子日坛祭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民间活动上,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开始。活动有:放风筝,妇女小孩放风筝,并在风筝上写祝福,希望天上神看到。簪花喝酒,无论男女老少都簪花。野外挑野菜,朱淑真《春日杂书十首》:写字弹琴无意绪,踏青挑菜没心情。
春分节气开始,气候变得温暖。雨水充沛,阳光明媚。对农民来说,春分的到来,燕子的到来,标志着越冬农作物进入春季生长的黄金时期。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春分西风多阴雨。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春分大风夏至雨。春分南风,先雨后旱。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这些民间谚语,陪伴着历代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春分前后,燕子飞来,华夏大地,草长莺飞,岸柳青青,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有《癸丑春分后雪》:“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欧阳修有《踏莎行》:“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
在诗人笔下,燕子也成了寄托情感之物,或表达对春光的热爱,或寄托相思,或惜春伤怀,或渲染离愁别绪,或感伤时事。元稹有诗句:“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刘禹锡诗中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晏殊的《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韦应物诗中云:“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诗中云:“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周邦彦有诗云:“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春色美好,但春光易逝。劝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劝君珍惜美好的春天,像万物一样生机勃勃地生长。趁着这大好春光,快把青春充满电流,我们天天向上,我们努力前行,我们向前奋斗!
春日阳光温和,春风青春妩媚。此时,你的心情如何呢?古典诗词中,诗人心中的春天各有千秋:有欢乐,有伤感,有离愁,有喜悦,有闲适,有寂寞。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表妹进宫后,纳兰容若对她的思念与日俱增,常一人暗自伤悲。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笔下的春雨春草是那样惹人喜爱,春天散发出的勃勃生机足以让人精神振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调皮的春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人间万物。只在此时,忧国忧民的杜甫,才会舒展眉头,流露出喜悦的心情。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的这首小诗,情感浓郁,既有对春景的喜爱,更有不甘寂寞积极向上的情怀。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春雨、春云、春风、春月、春花、春水,这些春天里独有的意象构成了一幅春游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我们不妨在这春江花月夜,乘一叶小舟,畅游这美丽的春天。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亡国之君李煜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深深思念之情。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情深深雨蒙蒙,江南的春天是最有特征的。烟雨朦胧,姹紫嫣红,如梦如幻。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友情在一场春雨中更显出珍贵。相见时难别亦难。饯别宴会上,一杯薄酒,浓浓的离别之意弥漫开来:祝好友一路顺风。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在这样一个春日的暮雨黄昏,思念久客不归的王孙,女主人公怅惘失落孤苦寂寞的心绪表露无遗。
“准拟春来消寂寞。愁雨愁风,翻把春担搁。不为伤春情绪恶,为怜镜里颜非昨。毕竟春光谁领略。”词人悲叹镜中老去的容颜,感慨时光的流逝。
莺初解语,微雨如酥,芳草如烟。这是江南的三月。浪漫中带着柔情,款款行走在西子湖畔。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这是北方的三月。清冷中透着几许单调,裹紧衣领快步行走在塞外高原。
“东风杨柳欲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春天里,心情是温暖而安逸的。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红英缤纷,春水荡漾,鸳鸯比翼,人世间一派大好春光。
“树底迷楼画里人,金钗沽酒醉余春。鞭丝车影匆匆去,十里樱花十里尘。”樱花满枝,洁白如雪,令人凄迷满怀。
“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这是庾信笔下的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这是王安石笔下的杏花。不施粉黛,也掩盖不了似水柔情。红颜一笑,就是一波涟漪,荡漾了一春的愁情。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的《晚春》将春天渲染到激情和高潮的巅峰,绘就了一幅绚烂无比、五彩缤纷的暮春图画。
在这妖娆的春光里,我们都很平凡,但是依然拥有属于自己生命的明亮和色彩,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更不妄自菲薄。人生淡然,只求历经一个个美好的春天,在一个个芬芳四溢的春天里慢慢老去!
其实人生,便是一场花开。若心中植一个春天,便会四季芳香,诗意自来!
烟雨念故人---清明
春雨绵绵落成诗。清明时节,花儿都无心开放,纷纷低首垂眉表达对逝者深深的怀念。民间有诗句云:陌上青青柳色,心中念念故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远在他乡的游子,外出打工的人,都不免瞧见这天、这雨,感受到这风,生出浓浓的乡恋。翘首向故乡的方向望去,目光穿过林立的高楼,热闹的街市,望向远方的山、远方的水和每一寸刚播种的带有泥土香气的土地,不知不觉,已泪落满襟,不能自已。此时心中的那个声音在呼唤,游子的心早已飞回到了熟悉清冷的故乡,为祖先奉茶敬酒,同亲人诉说自己的思念。
归乡的人,个个没有了先前回故乡的雀跃与欣喜,取而代之的是紧锁的双眉、抹不平的额头和满怀的愁绪。到了祖先坟前,重重地一跪,继而轻轻慢拢祖先坟头的枯草,敬放供物,添灯点香,轻说着自己的平生之事,生怕惊扰了沉眠的祖先。他们个个面容憔悴,愁肠寸断,怎叫人不感伤?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凄凉冷落的时节,令人黯然销魂。年年清明,今又清明。一片衷肠向谁诉说?只能借酒浇愁,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黄昏将尽,夕阳泛着金色的微光,而远处的天际已是美丽的幽蓝色,间或寥寥的几粒辰星,蓝色的天幕中如丝如缕的云朵静静注视着大地。晚风吹来,拂过鼻尖,夹杂着些许烟火的味道。
春雷滚滚而来,春雨绵绵而落,组合成了每个清明节的意境。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春雨含情脉脉地下着,细细密密如丝如网,哭了芍药,散了蔷薇。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温和,缓缓拂过衣袖;细雨绵长,默默地诉着衷情,低声轻喃。
春雨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赋予了不同的意蕴。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绵绵细雨,落成了诗词,落成了歌赋。风中情,雨中情,诗中情,情与情相应。细细品读,其实大自然的春雨从来未变,变化的是看雨听雨者的心情。
春夜的春雨是喜人的,落在脸上,凉凉的,酥酥的,驱走燥热,驱散尘世的污浊。漂泊异乡的诗人,喜逢春雨,可以暂缓思乡之念。“昨日偷闲看花了,今朝多雨奈人何。人间尽似逢花雨,莫爱芳菲湿绮罗。”
浪迹天涯,怀才不遇,面对春雨连绵,诗人内心却烦乱不堪。“花时闷见联绵雨,云入人家水毁堤。昨日春风源上路,可怜红锦枉抛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滴雨珠,就是一缕对亲人的思念,就是一腔对故去之人的缅怀之情。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缠缠绵绵的春雨是离人的眼泪。夜晚,春雨淅淅沥沥,诗人对恋人的思念越发浓重。春雨,其实是一种心情。一场春雨就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曲歌。清新,自然,朴素,感动。春雨含情脉脉,湿了一腔思绪,惹了一缕想念,醉了一地月光。听春雨,赏春雨,忘记沧桑,忘却烦恼,让心澈如泉,心明如镜,心朗如天!
插秧村外田---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农历的三月中下旬,也即阳历的4月19日---21日之间的一天。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之说,仓颉造字不要上天奖励,只求老天爷保佑百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了纪念仓颉,人民把这天叫做谷雨节。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天气转温,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
民间谚语云: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谷雨天,忙种烟;谷雨有雨棉花肥;谷雨有雨好种棉;谷雨种棉家家忙;过了谷雨种花生;苞米下种谷雨天。这些谚语,指导历代农人们的农事,成为泱泱农业文明大国的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清明前出产的茶叶叫“明前茶”,谷雨节气前采集的茶叶叫“雨前茶”,都是一年当中最好的茶,当属茶中上品。宋代诗人林和靖有诗云:“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清代郑板桥有诗云:“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乾隆皇帝《采茶歌》中云:“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关于写谷雨的古典诗词还有很多,如“谷雨如丝复似尘”“谷雨才耕遍”“谷雨郊园喜弄晴”“山寺馈茶知谷雨”“正当谷雨弄晴时”“谷雨清明空屈指”“谷雨茶香院院夸”“谷雨初匀牡丹”“寒食初过谷雨前”等等。
谷雨时节,天气清爽,适合出去郊游,更适合农人播种耕耘。在这样一个大好时节,作为读书人,奋发读书,勤习本领,不断充实自己,不但要努力成为自己家庭的支柱,成为自己家族的骄傲,更要努力成为国之栋梁。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是春天的形象大使,惊艳了整个春天。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西湖美景三月天,令人流连忘返。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眼中的春天充满了童真的快乐;“东郊和气新,芳霭远如尘。 客舍停疲马,僧墙画故人。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 温庭筠无心观赏金黄的油菜花,旅途的愁思溢满于胸;“流水小桥江路景,疏篱矮屋野人家。田园空阔无桃李,一段春光属菜花。”元代诗人黄庚的这首《田家》展现了农村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春景的赞美。
苏轼有诗云:“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女词人李清照有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咏白海棠》诗云:“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这些都是写海棠花的名篇。
光阴如梭,岁月不居,谷雨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人间。那些春光,那些繁华,也即将伴随立夏节气的到来,而悄然落幕,随风而逝!
春雨惊春清谷天,自有诗行落心间。行走在春日的诗行里,看到大千世界一派万紫千红,看到万水千山一片似海深情!
【作家名片】
安少华:出生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 70后作家,诗人,高中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朔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洛阳市小小说学会会员,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高考语文优秀评卷教师,《语文报》《作文周刊》《创新作文》等杂志校外辅导员,曾多次担任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评委,数次担任各种文学类大赛评委,曾获得“新时代人民艺术家”“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教育部第三届中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指导教师省级特等奖”“语文报杯全国大中小学教师论文国家级一等奖”,等荣誉,数篇文学作品被收录各种版本的图书。教书之余笔耕不辍,著有个人作品集《教育书简》《雁门散记》《听见花开》《恋语随风》《一季红尘》《陌路殊途》《时光简谱》《仰望星空》《太空之旅》等14部,在各类纸质版的报纸期刊杂志以及网站公众号等媒体上发表文章1000多万字,现兼任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