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上午,在三晋大地的一处山间,孟国泰先生的山西二弟子、三晋名校长贾震在下乡招生途中,邂逅了一幅悠然的牧羊图景。那鱼贯而行的羊群,在黄土山路上缓缓移动,牧羊人手持长鞭,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仿佛在指挥着一场无声的交响乐。
贾震被这画面深深吸引,连忙掏出手机,定格下这一瞬间,随后发了一组照片,并配上了一段意味深长的配文:“牧亦有道,放亦有术!羊也放不了,它不听话!”
这看似简单的话语,却如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在“洪洞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群”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孟先生的山西大弟子、三晋名校长边国玺见状,来了兴致,与贾震展开了一场亦庄亦谐的对话。
边国玺率先回应道:“从个体出发,可是人牧羊,亦可以是羊牧人。”此语一出,宛如一道智慧的光芒,瞬间照亮了对话的空间。
贾震听后,不禁眼前一亮,感慨道:“有道理,充满了人生的哲理!”
的确,这短短一句话,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维。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是主宰,是那个“牧羊人”,掌控着一切的方向和节奏。然而,有时候我们却会发现,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外界的事物所左右,如同被“羊”牵引着前行。这种主客关系的转换,正是生活的奇妙之处。
贾震接着由衷地说:“所以,我总说,师父(孟国泰)不仅是教育家,还是哲学家!”这句话,不仅是对孟国泰教育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哲学思想的深刻洞察。孟国泰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但与此同时,他的许多金句中又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能够引导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思考人生的意义。
边国玺并未就此停下思考的脚步,他继续追问:“是人随羊动,还是羊随人动?”
这个问题,如同一个深邃的谜题,让贾震陷入了沉默。
是啊,在人与羊的关系中,到底是谁在主导着谁呢?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了适应外界的环境和压力,而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方向和节奏,就像“人随羊动”;还是我们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引导外界的事物按照我们的意愿发展,如同“羊随人动”?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牧羊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于人生选择和态度的问题。
边国玺见贾震沉默,又半开玩笑地说:“师父(孟国泰)首先是哲学家,教育家是副业!”这句话,看似调侃,实则蕴含着对孟国泰思想深度的高度赞赏。孟国泰先生的教育理念,正是建立在深刻的哲学思考之上,他通过教育,引导人们追求真理、智慧和美好的生活。
贾震听后,灵感乍现,兴奋地说:“以后有一门新兴行业,就是探讨研究‘孟言孟语’!”
边国玺听后,毫不犹豫地表示赞同。
的确,孟国泰先生的言论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值得人们深入挖掘和研究。
这时,孟国泰的助理华新也来凑热闹,他热情地呼应道:“共同探讨‘孟言孟语’,走起来!”并发布了《孟国泰,金句生产者(1—3)》。
贾震见状,连忙点赞华新,还兴奋地说:“太棒了!我还说要从书上一句一句地摘录出来呢!”
就在大家兴致勃勃地讨论时,孟国泰本人也现身了。他转发了一篇《孟国泰说智慧人生(1)》,并说道:“从今天起,我准备每天发一篇《孟国泰说智慧人生》,与大家共赏!”
边国玺和贾震纷纷点赞表示支持。贾震更是调皮地说:“师父,你真听话!”孟国泰先生则幽默地回应道:“听徒弟的话,做个好师父!”
这场看似轻松的对话,实则是一场思想的盛宴。它以牧羊为切入点,引发了关于人生、教育、哲学的深刻思考。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忙碌于琐碎的事务,忽略了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而这场对话,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们干涸的心灵,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牧亦有道,放亦有术”,这不仅仅是对牧羊的描述,更是对人生的一种启示。我们在生活的牧场上,就像牧羊人一样,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引导自己的人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从生活中汲取智慧,像研究“孟言孟语”一样,不断探索人生的真谛。让我们在这场思想的交流中,共同成长,共同走向更加智慧、美好的人生。
孟国泰金句摘录(部分)
看见与看到,路隔千万条。
挨得太近,灌木也是望天树;站得太低,蚂蚁也是长颈鹿。月球上面看地球,地球还算是个球;银河上面看地球,地球根本不算球。
人间能创造一切,空间能包容一切,时间能冲涮一切。
最大的麦穗其实就在你手里,最爱你的人其实就在你身旁。
与天使为伴,地狱就是天堂;与魔鬼为伴,天堂就是地狱。
教育,弄不好,就会变成“教狱”;监狱,弄好了,就是教育。
用心办学,在破庙里也能办成名校;不用心办学,在大厦里也是一团糟糕。
自己因自己,自己育自己,自己评自己,自己就是好老师!
世界上有那么多金光闪闪的正面,你却非要看阴暗面,这是自讨苦吃。
抑制心田里假丑恶种子的生长,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真善美的种子。
心想事成的原则是这样的:心想,事情不一定成;但心不想,事情一定不成。
看准了一件事情,就要全力以赴去做。没有方向,必然迷茫;东想西想,肯定碰墙,忘掉自我,才有快乐;斤斤计较,快乐跑掉。
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不在于“能不能做”,而是“敢不敢做”。 能不能做,只是能力;敢不敢做,才是魄力!
快乐生活,其实就是简单生活。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我们把生活搞得太复杂。
不快乐的病根是,对已有的视而不见,对没有的浮想联翩。
和谐的,都是道德的;但道德的,不一定是和谐的。
真正的和谐,是个性与个性的交融,真正的合作,是个性与个性的对话。
和谐的三重境界:与自己的生命和谐;与他人的生命和谐;与天地万物的生命和谐。
作者:青力、阿鹰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