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艺术,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载体,它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穿越历史的长河,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演进。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艺术家们始终肩负着探索与创新的使命,他们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感知和无畏的勇气,不断突破艺术的边界,试图在时代的浪潮中掀起一场场未完成的艺术革命。
“破界”一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中国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他们打破传统与现代的界限,跨越东方与西方的文化隔阂,融合不同艺术形式与媒介的壁垒,以全新的理念和手法,重新诠释艺术的内涵与外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挑战了既有的艺术规则,更引发了观众对于艺术本质、社会现实以及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思考。
然而,这场艺术革命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持续演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充满了未完成的探索与未知的可能性。艺术家们在探索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敬畏,他们深知艺术的边界是无法穷尽的,每一次的突破都只是新的起点。正是这种未完成的状态,赋予了艺术永恒的魅力与活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前赴后继,投身于这场伟大的艺术革命之中。
此次“破界——中国艺术家未完成的艺术革命线上特别展”,旨在通过线上展览的形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中国艺术家们的创新精神与独特魅力。在这里,你将看到来自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它们或以传统技法为基础,融入现代元素;或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展现传统意蕴;或以跨学科的方式,探索艺术与科技、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融合。这些作品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艺术的夜空,也为我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够激发观众对于艺术的热爱与思考,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艺术的力量与魅力。同时,也期待更多的艺术家能够加入到这场未完成的艺术革命中来,以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华章。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破界”的艺术之旅,在未完成的艺术革命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北京墨真书画院编辑
刘朴题《破界》
刘朴 本名刘国辉,1945年生,四川成都人。现为文化部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四川蜀山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河山画会成员、中国李可染画院终生院士、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四川省诗书画院一级美术师。
代表作《梨乡》《宁河老渡口》《早市》《金风过处》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乐山大佛》为国家博物馆收藏,《奋博图》等四幅作品为江苏美术馆收藏。
出版有《刘朴画集》《刘朴精品集》《大家画风·刘朴扇面集》 《刘朴水墨山水》等。曾主编《董其昌·八大山人画风》《石涛·徐渭花鸟画风》等。作品及传略被编列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当代美术》《百年中国画集》《20世纪中国画家作品集》《世界艺术家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典籍。
与“西岭客”对“画”
文/张大川
品“西岭客”的写生画作,我叹服刘朴先生艺道积累结成的硕果。帧帧画幅还原出他的绘画态度和追索。笔笔心曲镌入了他的思想、情愫和境界,轻逸畅达、近乎宽容的笔意让他回归本真,尽享纯然之意境。
舍南舍北皆春水 180x96cm
正如林语堂言:“我读一个人的作品,绝不因有尽责的感觉,我只是读心悦诚服的东西。他们吸引我的力量在于他们的作风,或相近的观念。”
金口河 138x69cm 2011年
一个画家应有自然奔放的本心,笔控下的意与境、形与态、韵与势,均是作者修为与精神的叩问,把理想视为当然,无须做伪。刘朴是一位纯粹、真情的人,作画任性自在,不拉架势,不挥虚招,表露出来的东西达情、达理、达意、达趣,还参有一份禅意。我诚服他个性的笔趣,品其画,知其人,一种“启悟”自从心生。
锦官城外 180x69cm 2005年
岁月更迭,这种感悟于我愈感实在、真切。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曰:“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所谓天地万物,凡欲收入图画,必要经过画者的感悟和笔下“匠心手作”的相融相汇,方使描绘的物象充满生机、富有意趣。
后山欲雨 136x68cm 2006年
刘朴在绘画上所倚重的,不仅仅是见景见物的直观体验,也富含了对自然山水的眷恋和对文化的顾盼。对物象刘朴独有心知,并将这份心知回归精神、文化、思想与禅意的本源,依附虔诚的修行观回归到自己的初衷,如实地反映出自己的人生心境和态度,正如“不二法门”。
翠云廊清夏图 96x180cm 2014年
作为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画家,刘朴亲历了文化匮乏的年代,虽文化断层,难觅传统精髓,但他从未间断追艺探求。他们这代人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绘画上经历了中西艺术的比较和传统文化承启的阶段。
松岭观云 97x180cm 2014年
坚守“治学”是他们艺道的底线,此“学”非单纯地增长技能,而为“心治”“开悟”,虽曲折坎坷,困惑迷茫,精神却因艺术的加持丰满而充盈,心境始终保持着恬静高逸。刘朴早年涉足过素描、油画、设计,最终喜爱写意国画。
秋山叠嶂 180x96cm 2004年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立足于宋元以来传统经典的研习,素日里品读国学诗文不辍,以深究前贤绘技妙法为兴事。长年的积累体悟,画作呈现出一种梦幻化、精神化、人格化的写意气象,品来意味深长,赏心悦目。
金风过处 150x124cm 2004年
刘朴的画作常盖一方印“西岭客”,似为名号,实则是行旅之意。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生时有客居异乡、异域,游历名山大川和域外国家的生活状态。写生系列《大宁河游记》《西岭客画记》《蓝色澳大利亚》《意大利组画》《瑞士记稿》《法国印象》《俄罗斯一游》《埃及游历》《澳洲画记》皆为“西岭客”的写生笔记。提及“写生”,这要看在什么层面上谈,就“山水写意”来谈,大凡怀古、畅神、骋游之意都“寄意其中”,不论是六长六要,还是三远三次第,大抵都落在林泉之意上,有了意,则目力穷尽而情脉不绝矣。
空谷传声 180x97cm 2008年
山水画虽有“对景写生”一说,实则是写意抒怀,画山不是目见之山,而是写心中寄情之景,其自然物象的感悟和随性的画语都存留于画者的图式中。作画讲技艺,更讲意境,如过于的炫技,就成了技巧,一字之差,境界却大不同。
大龙潭周年祭 179x97cm 2009年
刘朴写画有文人的情致,他将图式和意境自然地结合有效的融合,画面形态丰富,笔语表达多样,细细品来足以窥见他超然的文人智慧,于景于情刘朴都是执着、坚定的追求者,让人敬佩。
蜀山灵秀图 139x69cm 2004年
自然物象经画家的直觉与视觉捕捉不尽相同,若能独具慧眼养得“心画”,定是画者内修禅悟所致。青山冷雨、树丛田舍,随他的笔墨褪尽了世尘喧嚣,静谧的山野田园幻如梦境,是刘朴自省自悟的心语,更是他承接、复新传统笔墨的完美呈现。
闲门清溪图 136x68cm 2008年
明人《绘事微言》中指出“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又有“自然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我认为其“意”与“景”自然天成的融合,是“西岭客”绘画艺术的特质,是游离于当下“展览潮”之外的一种特立独行。从世俗的角度看,是他不入潮的“独道端行”,从求道与审美的视角审视,反倒是他稚拙流慧、心系天道的人生见地,令人折服。凡有个性,有修为,有思想的画家必求此格。
乐山大佛图 142x360cm
我徜徉在“西岭客”笔意中的春山苍翠,夏林清幽,秋叶尽染,冬水深情,舒心又惬意,足矣!
写于己亥年改于甲辰年冬日
水润天府 411x180cm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