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卞文峰华夏六大金牌杂谈:观世与省思之2037篇
低保之殇:基层执行的困境与反思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低保政策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兜底防线,是党和政府传递关怀与温暖的重要途径。然而,在莱阳出现的低保克扣现象,却如同一把利刃,刺痛着民心,也折射出基层政策执行中的沉疴积弊。
从爆料来看,每月 440 元、全年 5280 元的低保金,到贫困户手中却仅剩 800 元,如此大的差距令人触目惊心。更让人痛心的是,这种情况自 2018 年就已存在,且被描述为普遍现象。这意味着,多年来,众多困难家庭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本应得到的生活保障被无情剥夺,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被一点点蚕食。
中央出台低保政策,可谓用心良苦,旨在为弱势群体遮风挡雨,助力他们摆脱生活的困境,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可政策到了基层,为何会“变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基层工作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将低保金视为可随意瓜分的“唐僧肉”,利欲熏心,漠视百姓疾苦。另一方面,监管机制的缺失与乏力难辞其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使得克扣行为有机可乘,从申报、审核到发放的各个环节,可能都存在漏洞,让违规者肆意妄为,而百姓却上告无门。
这一现象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低保金被克扣的问题,更是基层治理的危机。它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让百姓对政策的信任大打折扣。当群众发现自己寄希望于改善生活的政策无法落地,感受到的只有层层盘剥时,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桥梁便在悄然间崩塌。同时,也凸显出基层工作作风的漂浮与不实,没有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贯彻到行动中,而是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政策执行中滋生蔓延。
要改变这一现实,上级并非无力。关键在于动真格、出重拳。首先,要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建立多维度的监督体系,不仅要内部监督,更要鼓励群众监督、媒体监督,让低保发放过程在阳光下运行。一旦发现克扣行为,严惩不贷,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其次,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让他们真正明白手中的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谋取私利的工具。此外,还要优化低保政策的执行流程,简化程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透明度,让百姓清楚知晓低保金的来龙去脉。
低保虽小,却关乎民心向背,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只有解决好这些基层政策执行中的问题,让中央的好政策真正惠及百姓,才能重拾百姓的幸福感,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否则,基层的“微腐败”持续发酵,伤害的将是整个社会的信任根基,再好的政策也只是一纸空文,无法温暖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心灵。

卞文峰老师简介
卞文峰,教育名家、收藏大家、优秀作家、著名诗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60—— )。
学术历程:
从事中学教育20年,33岁破格晋升中学高级教师。后任职于教育智库(中央教科所民办教育中心)、南洋教育集团、教育科学出版社系统,在教育科研、编辑、产业等领域深耕45载。
学术建树:
著有《教子方略》等18部著作,发文6866篇,积极推广与践行幸福教育和超常教育体系,被誉为“最接地气教育家” 。
文化担当:
华夏珍宝馆掌门,守护十七类六万八千件藏品,致力于文化传承。
社会兼任:
在教育战略、隔代教育、超常教育、幸福教育等多个领域担任重要学术职务。
文学修为:
日照市作协会员、《中华好诗词》编委及理事,词作入《词林正韵》。除教育与收藏主业外,散文与古诗词创作功底深厚,为中华好诗词编委评定的两位著名诗人之一。

编(作)者简介:艾兰,曾用名蓝雪花,本名王凤,山东临沂人,1979年生于山东德州禹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