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时值冬季,小雪和大雪节气之间正是荒漠肉苁蓉和锁阳开挖的最佳时节。前几天才刚下过一场大雪。遥远的祁连山还是白茫茫一片,荒漠上朔风猎猎气温很低,穿过西北风的凛冽去治沙基地。车子的轮胎与沙地胶着拉锯颠簸前行,前后左右都是整齐划一的地块,一行又一行梭梭把沙地切割成无数菱格,壮观有序也成功的扼住了沙子流动。视线的尽头,地平线上无垠的梭梭林撑起天空,与天相接处有连片白云随意舒卷,钩织着蓝天白云的旷然神怡。阳光从身后射来,背向是俯卧绵延的巴丹吉林沙漠西边缘,车子行驶途中遥遥望去高低错落浓淡相衔,颇有水墨山水的韵致。在不知道那是沙漠边缘的情况下看起来很唯美、很壮观,以为是哪座山脉的余脉。待得知晓是沙漠边界后不免错愕,原来沙漠也能长得这般动人心魄!遗憾的是,沙漠的赏心悦目只是表象,它要发起威来所有现在看着美妙的一切都会瞬间变得面目狰狞,毫不留情地扑向人类家园。
承担向导兼司机的许鹏程是大漠农林公司营销部经理,治沙种树以来就是胡兵的坚定追随者,十年前却还是个穿着讲究的白面书生,在公司旗下的酒店负责餐饮业务。说到治沙种树,他的第一反应是自豪,特别是当我对一望无际的梭梭林连番感叹之下,这个八零后小伙子脸上和眼里的骄傲比外面的阳光还耀目。他笑着告诉我,眼前我所看到的这些还不足整个基地的十分之一,明年开始,公司要在现有的五十三亩基础上扩大规模,建成一个百万亩荒漠治理基地。我不禁咋舌,五十万亩都已经是胡兵砸进去两吨多黄金和后续投入十几个亿种出来的成果,再要扩大五十万亩至少还要投入十几个亿才行吧?许鹏程呲牙一笑说,原来你们也听说了胡总拿金子当种子的事了。那可不嘛!正因如此我才来实地采访,要看看这个传闻到底是不是真的。
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几十万亩梭梭林已经给出了无声的答案。许鹏程戏谑,假如他有那么多钱才不会来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存银行吃利息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即使企业转型还有很多选择,未必非得吃沙子喝西北风搞大漠农林。陪同的金老师听了深表赞同,胡兵治沙种树十几年以来,包括亲戚朋友和关心他的所有人中,十个有十个都对他的疯狂举动进行过劝阻,对荒漠沙产业持反对意见。可架不住胡兵一意孤行啊!作为大舅哥的金老师一声轻叹,明明已经活成了人上人,辛辛苦苦走出了贫瘠乡村,又回来治沙种树,搞荒漠治理搞得倾家荡产,好好的亿万富翁一夜回到了解放前,种绿这片荒漠的代价也太大了!这番作为值吗?
值!肯定值啊!胡兵的回答掷地有声。于他而言,治沙种树是从小的梦想,有能力把梦想变成现实,不仅仅只是他的个人担当和抱负,也必须是一个企业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男子汉大丈夫的思想意识里,人生价值跟个人财富不能划等号,金钱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才叫物有所值,存起来仅供个人挥霍的所谓富豪生活不是他想要的。“所以,把冷冰冰的死物,换成鲜活生动的绿地森林,你说值不值?”我犹豫了一下没有回应,正如许鹏程所言,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视金钱如粪土,然后拿这些“粪土”来当作肥料种树培绿。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坚定不移地保有初心,为年少时做过的梦倾其所有。
讲起大漠农林的沙生产业基地,胡兵的眼睛里闪烁着细碎的光点,叙述的话语饱含深情并显而易见地富有了文采。夏日的基地是绿色的海洋,大漠里吹来的风柔软温驯,置身梭梭林张目四顾,鼻端馥郁的是沙生作物独有的草木清香,耳边回响的是山下不远处大墩门枢纽站开闸放水的激扬乐曲,野旷天低白云悠悠,每每此时都能使人胸怀激荡热泪盈眶。那是一滴又一滴汗水浇灌来的果实,是一克又一克黄金淘换出的绿矿,告别尘满面鬓如霜的昔日仓惶,家乡旧貌换了新颜,风沙少了,戈壁绿了,乡亲们呼吸着清爽的空气,再也不用为出门穿皮鞋去趟泥土而烦恼,孩子们坐着校车驶过宽敞的柏油马路,上学回来还是干净白嫩的笑脸,那他这些年做的事情就都有了意义!都说西北汉子粗犷耿直不解风情,在胡兵心里,在这一群外表粗豪、钢筋铁骨的治沙人血液里,分明流淌着脉脉柔情。
三

分管基地种植生产以及沙生产品研发的李军祥是个文质彬彬的人,细腻的内心掩盖在健壮的外形之下,一张嘴交流便使人惊艳,他有超强的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李军祥不是最早追随胡兵开矿掘金的员工,却是大漠农林的元老。2012年胡兵刚刚着手进军荒漠,他怀揣好奇应聘而来,那时金塔县城乡对“胡兵治沙”一片哗然,胡兵的名字是街头巷议的热点,人人都说这个人挖到金山暴富后钱多的不知道怎么霍霍了才往沙漠里扔呢。李军祥不大相信坊间传闻,但他明白胡兵的确有雄厚的财力,来应聘就想亲眼看一看胡兵究竟是真治沙种树,还是在沙漠发现了金矿而搞的障眼法?商人嘛,不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市侩投机分子!他宁可相信胡兵种树是在沙漠里探到了金矿,也不信靠挖矿起家的“暴发户”能平白无故往荒漠里撒金子。
李军祥脑子灵活有文化肯吃苦,下岗前曾是金塔县铁选厂的技术骨干。投身治沙种树有点秀才当兵的落差,但真正参与劳动才明白荒漠治理并非他刚开始以为的卖苦力,治沙种树也是特别讲究技术的,对科技的需求非常迫切。就拿成活率来说,如何保住梭梭苗在沙漠里扎根就是个技术活。治沙的前五年大漠农林没有现在秩序井然,种树还停留在单纯的防风固沙阶段,沙生产业也只是胡兵深藏心底的一份未来计划。把梭梭苗种下去,活下来,是生产的中心任务,而大面积种植沿袭的仍然是传统人工定植的土办法,栽前灌水更是凭钱硬砸。沙漠之所以寸草不生,其根本原因就是缺水,治沙种树面临的第一个难关自然也就成了解决缺水的问题。沙漠不生水,那就运水来浇灌。胡兵出手阔绰,一次性购置了大马力拖拉机和储水罐,买水运到治沙现场来浇灌。工人们习惯性把拖拉机称为“大铁牛”,有了大铁牛助力,苗木成活起码有了一半的保障,接下来就看老天赏不赏脸了。2000亩试验林种是种下去了,回头一算账代价昂贵得不可思议,光是购置机械、燃油,加上工人的工资和吃喝拉撒一应开销,其成本几十年都回收不来,更别说靠治沙种树营收赚钱了。看样子胡兵是不计成本地在往荒漠里撒钱啊!地底下莫非真有金矿?李军祥决定继续干下去,直到证实自己猜想的那一天。
为了获取一个答案,李军祥一干就是十二年,亲身参与了治沙种树的每一个环节,也亲眼见证了大漠农林的沙产业基地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发展历程,运用自己的特长,设计改造了四代机械治沙工具。和完全靠人工手提肩扛的传统治沙方式不一样,大漠农林的起步比别人高,一开始就把机械化治沙真正应用到了荒漠种树的大规模劳动中。李军祥主持设计的第一代栽种机械叫“磕头机。”名字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异常形象,因为用这个小机器种树一坑一磕,就像是在向沙漠跪求生存。“磕头机”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比纯人工栽植大大节省体力,算是机械治沙的科技发明开端。此后连续三年不断扩大治理规模,梭梭嫁接肉苁蓉的沙产业项目提上日程,“磕头机”远远跟不上种植需要,被效率更高的挖掘机所取代。
彼时肉苁蓉嫁接对胡兵和他的团队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论挖矿几十号人个个装了一肚子专业见解,说种树也小有所成,但嫁接植物,还是中华九大仙草之一的肉苁蓉,包括胡兵在内大家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别说干了,连见都没见过。谈起这个李军祥记忆犹新,对胡兵的新举动越发看不懂了,从2000亩治理面积扩大到20000亩,就是下面有金矿也该动手开挖了,怎么三年过去胡兵不但没有行动还要整新的幺蛾子?肉苁蓉是传说中的仙草没错,哪里比得上黄金价格昂贵。是了,有钱人都梦想长生不老,胡兵种仙草应该是冲这个目的去的。他暗暗笃定。又跟着团队远赴新疆、内蒙古等地实地考察学习肉苁蓉嫁接技术,以及求购肉苁蓉种子。
考察团队由胡兵亲自带队,一行七八个人全部费用均由胡兵承担。肉苁蓉自古以来都是养生圣品,与人参、灵芝同列“仙草”名录,以野生野长纯天然为上品,人工种植也只是近些年才刚兴起,又以内蒙古荒漠肉苁蓉为最佳。胡兵带着团队慕名而来,同为“三北”治沙前沿的播绿人,对方没有藏私,手把手教授他们如何嫁接,如何管护。技术学到手了,可购买种子却没那么容易。肉苁蓉的种子采集起来非常困难,产量很低,这就导致即使是肉苁蓉种植老大哥手上也没有可以外售的存量。再一打听,种子价格比黄金还值钱。当时的市场行情一公斤黄金大约18万元左右,而肉苁蓉种子一公斤则高达20万,还有价无市。真正是物以稀为贵啊!连财大气粗的胡兵都为之惊呆了,更遑论团队的其他员工。
买!必须买上种子再回,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不容大家犹豫,胡兵拍板决定,当即一行人分头行动,沿着治沙线散去各处收购苁蓉种子。原以为不计成本的付出会事半功倍,结果却事与愿违,高价收来的种子良莠不齐,特别是零散收购的一些里面被掺入麸皮、煤灰等等杂物,把垃圾卖出了金贵的价格,还美其名曰这样做更有利于种子储存。刚开始谁也不知道里头的门道,后来自己种植成功用独创发明采集种子时才回过味来,那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呢,忽悠还忽悠得煞有介事,大家真是啼笑皆非。
有了这次教训,胡兵决定自采自种。苁蓉种子价比黄金,员工们也心疼钱啊!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思广益加摸索试验,便发明出了长筒丝袜套花取种的另类采集法。也因此,大漠农林成了国内长筒丝袜订购量最大的个人用户,每年要消耗一百万只以上。套上丝袜的苁蓉花鲜艳美丽中透露出一股别样的性感,员工们忍俊不禁,慕名来参观的客人们见了亦是好笑惊叹,被这群土专家的发明所折服。
随着荒漠肉苁蓉项目正式落地,磕头机、挖掘机之后,在胡兵的支持下李军祥带着同事们又研究出了螺旋打坑机、链式开沟机和链式精量播种机,四代机械接续更新,完成了规模化种植生产的飞跃,耗费精力与时间的同时花出去的还有海量的财力和物力。2017年大漠农林单独注册公司时,治沙基地已然拥有了两百多台各式大型机械车辆,这些都是劳动中必须用到的工具,是胡兵带给员工们的底气,让大家决心治沙、安心治沙的实力象征。
治沙十年,倏忽一瞬。如今,五十万亩绿地连绵铺陈,十五万亩肉苁蓉产区树木林立,三万亩锁阳悄然生长,计划中的百万亩基地有序开拓……每每看着眼前无垠的绿地,踩过“仙草”茁壮的滚烫沙地,内心里就充斥着满满的成就感,这都是自己带领大家共同辛劳的成果啊!一起流过汗,一起扛过锹,一个锅里吃饭,一个壶里喝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可供验证?李军祥悟了,原来沙漠里的确有矿,还是可持续性再生资源的富矿。胡兵把金子种进荒漠,种出了一座子孙后代可以永久继承的绿色矿藏,让更多的人通过治沙种树掘到富有,挖到宝藏,这不断延伸的绿色不是财富又是什么呢?不知不觉里自己也成了种金子的人,往后余生,他要和胡兵继续并肩奋进,守好这来之不易的财富,并竭尽所能开拓更加广袤的沙产业王国。
作者简介:
陈玉福,国家一级作家,文化学者,小说家,编剧。张掖市文联名誉主席,甘州区委区政府、张掖市委市政府特聘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九大代表,甘肃省作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丝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研究员,河西学院河西文化翻译中心研究员,兰州文理学院驻校专家,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馆研究员,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
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出版长中短篇作品50余部,1500多万字。长篇小说《西凉马超》、《劳模》入围茅盾文学奖。《张掖传》《武威传》等作品进入国家文化输出工程,被翻译为英文、阿拉伯语等文字在境外发行。
作品曾获中国年度金榜长篇小说特别推荐奖,甘肃省委省政府文艺突出成就荣誉奖,甘肃省第四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敦煌文艺奖,甘肃省第十三届优秀图书奖,广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中国优秀电视剧原创剧本奖,杨升庵文学奖,中国优秀电视剧原创剧本奖,中国电视剧“飞天”“金鹰”双奖等奖项。
“都市头条”以推出名家新作,培养文学新人,传播先进文化,歌颂西部人精神为宗旨,向头条选送的是《西部人文学》、1号文化总网最优秀文章。
《西部人文学》《河西头条》《兰州头条》
主编:杨成名
副主编: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