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狭义上是广东的简称,广义上依次可及两广、百越(包括浙闽粤桂等地)。从《粤食记》中定位的中心城市“洋城”及4位年轻人寻找、挖掘、保护、弘扬美食的情节涉及的地域来看,“粤食”主要是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的岭南美食。《粤食记》以网络小说的方式,对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岭南饮食文化,进行了生动的现代化演绎。
《粤食记》这是一部立足于岭南现实生活的作品,是作者三生三笑用情怀绘就的一张“我城”美食地图。把作者形容为“吃货”,《粤食记》也许就是一个力证;但是在读者的角度看,三餐四季就是寻常的人间烟火,谁还会否认自己是个“吃货”呢?作者曾不止一次在访谈中提及,为了写这本书,她有三四年工夫到处“逛吃”,还到羊城的食店蹲点观察,有时候落手落脚帮个(倒)忙,除了观察往来的食客,更主要的是对食店的实际营运进行深入的第一手了解。
实际上,作者对于岭南餐饮业的了解比我们普通食客更多更深入,不仅因为她比我们多了半年的打工经验,还因为她的发小就是岭南古城知名老字号“茂”字头牛腩粉店的继承人——大学毕业后回来继承家业,大胆改革经营方式,老字号因之风生水起,让“一碗牛腩粉早餐”成为肇庆人幸福感加分的重要标志。古城美食养育了她,亲人朋友陪伴守护着她,温暖成长之路,让她对这个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的美食文化、烟火人情,有了更丰富更深入的共鸣与共情。
所以在《粤食记》里,有随处可见的岭南好物:牛腩粉、六十日、药膳鸡汤米线、黄金脆瓜(黄瓜醡),以及用料做工都追求极致的茶果点心,还有街谈巷议挂在嘴边的家常靓汤绵茵陈煲蜜枣、火炭母煲猪横脷、粉葛煲鲮鱼……至于那些高大上的“硬菜”“靓汤”——文昌鸡、春鳊秋鲤夏三鯬、姑婆菜、百凤汤、五更汤……虽未曾品尝或者见过,但是多少听说过,就算没有听说过,也觉得在岭南大地,它们都是合情合理的存在。这些食材和成品,又唤起了读者对于过往不同群体岭南人生活的回忆,正是这些人情,使每一种食物都有了灵魂。作者就像是读者一个相熟的街坊邻居,在缓缓展开的故事中,给人以闻香起步的美食诱惑,不止“洋城”,粤港澳大湾区任何一个城市的读者,都会在阅读的时候因为这些熟悉的美食,在脑海绘制出一幅自己所在城市的美食地图。
《粤食记》是围绕岭南美食展开的饮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动故事,故事的轨迹,也是一张约莫可以“按图索骥”的岭南美食地图。贾想在《读〈粤食记〉——美食,省不下来的庖厨功夫》中,认为《粤食记》的美食书写分为“食之形”和“食之意”两个层面,“小说叙事的基本矛盾,也在美食的形意之间展开”。这“形”与“意”的书写,颇能看出作者的文化底蕴和语言技巧。单是一个文昌鸡的制作过程,就涉及桃、杏、李子的俗语,鸡春(蛋)数量的吉祥寓意,“庖丁解牛神乎其技”和“欲擒故纵七擒孟获”的典故,“三冷四热”暗喻的人间情味,童蒙入学拜师启蒙的传统等,给“状元文化”来了个淋漓尽致的“吃鸡”版的展示,有心人也因此能懂得此粤地之鸡非琼地文昌之鸡。另一处令人回味无穷的精彩描写是《一羊九鱼,五更早汤》和《九爷传艺,老饕刀功》两章,时空穿梭,世易时移,匠心不变,人情益厚,令人击节。至于美食中渗透的中华哲学、传统美学和中医理论,其形意合一的现代书写,更是轻易引发不同年龄读者的共鸣。
除了信手拈来的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底蕴,在作者的叙述和人物语言中,岭南风情也是扑面而来。西菜、后生仔、肥仔健、冇米粥、老婆本、这是可以从文字上领会词义的粤语词汇;“黄皮树鹩哥,不熟不吃(唔熟唔食)”,这是稍作修改的岭南俗语;粤曲南音唱词,偶尔出现的英文单词短语,还有不时出现的对偶句、打油诗;等等,这些共同体现出粤菜作为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体系中的岭南美食既有传承又不断吸收、融合、创新的特点,语言上既体现了方言区独特的情韵,又毫无阅读障碍,让岭南人觉得亲切,也使非岭南人对“粤食”心驰神往,随时可能闻香起步,寻踪而至,来一趟岭南觅食之旅。
《粤食记》更试图绘制一幅涉足古今中外的岭南饮食文化立体地图。古代岭南独特的气候和环境,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而“洋城”自唐代以来华、洋杂处,也受到了西来饮食文化的影响。林家姐妹和海外归来的立行集团两位负责人,在探寻粤食美味代表作的过程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挖掘、保护和拯救了不少传统美食,并通过“美食城”的建设,让传统老店焕发生机,传统美食得以振兴。他们摒弃了表面繁荣但是缺乏持久竞争力的“网红”模式,又调整了“五更汤”的营业模式,使粤菜获得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生命力。
红荔街口就像一道时代与空间穿越的交叉点。站在红荔街口,回望有传承:那些穿着人字拖及碎花薯莨布大裆裤、大襟衫的街坊们,紫砂壶里泡着陈年普洱,两指轻叩致谢斟茶,以凉茶和老火例汤清心祛湿气,他们靠自己的匠心手艺和诚信经营,建立了品牌,赢得了口碑。与此同时,前瞻有蓝图:在土生土长的姐妹花林小麦、林佳茵和海归高才生麦希明、程子华4个年轻人的努力下,街坊们成为粤菜继往开来的传承者,并且在时代的感召下,意识到整合团结和平台的重要性,认识到粤菜要从“放进来”到“走出去”,决心把粤菜文化推广到海外,让全球华侨华人都可以觅得“此心安处”,让中华饮食文化之花开遍世界。不忘来时路迢迢,前行繁花开满途!
《粤食记》围绕岭南美食,呈现了几幅多维度立体地图。作者紧贴生活,立足于现实,以粤菜制作和粤菜厨师们的故事,生动演绎了岭南文化“多元融合的历史积淀、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务实致用的价值导向及持续创新的发展动力”的精神内涵。看《粤食记》,跟着这幅地图,让美食导航,来一次闻香起步的时空旅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