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与张兴海老师在一起的那些日子
作者/刘质量
巧逢机缘,得遇贵人相助,我一个农村愣头愣脑的穷小子,混进了县府机关的大院,成了宣传舆论阵地的一名小卒。
十分幸运的是,在这个小小的单位里,遇到了影响、惠及我一生的恩师著名作家张兴海。
初进机关,环境陌生,两眼墨黑,一个人都不认识,与我联系密切的除了播音搭档之外,就是我的顶头上司,管着七八个人的编播股长张兴海老师。
初见张老师,个头高挑,脸面冷峻严肃,说话不苟言笑,但言语往往出人意料,十分幽默风趣,偶尔也会听到他高声朗笑的声音。他一脸学者之气象,在我的心目中,单位是文化单位,是文化人、有学问的人聚集的地方,而且单位的核心部门就在我们这里,张老师自然而然就是我心目中学问最高的人了。
相处久了方才得知,张老师竟然是我的富仁乡党,学农出身,早年曾在家乡公社里工作过,他衣着朴素,说话慢条斯理,一口地道的渭河两岸庶民口音习惯,活脱脱地一位农民大叔形象,没有一点大干部、作家高人一等的架子。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能隐隐地感觉到,张老师用异样的、充满友善、亲切、爱怜的目光注视着我,默默地关注支持着我这个同乡。他经常见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没想到咱富仁这么个穷地方,会出你这么个人,不简单,好好干!
张老师是个深居简出,埋头读书写作的人,连上厕所都拿着笔和本子,不知记些什么,半天都不出来。他平时很少与凡人打交道,不合群,只有单位开会时才能见到他,平时没有人敢去打扰他,和他闲聊。下班后,单位院子下棋说笑打闹,都惊扰不到他,足见他的专心致志和抗干扰的定力。
难忘过往岁月,张老师对我的帮助支持很多。当年计划生育政策很紧,我家偷偷生了二胎,老婆按规定也结扎了,村上又罚了款,就这样,有人写信举报,单位又找麻烦,计生局派人找我谈话,烦得我茶饭不思,工作无精采,张老师看在眼里,他私底里扣下举报信,告诫我不要声张,与人对骂,又在领导会上与另外几个老师以缺人手为由,替我仗义直言,局长亲领我找计生局领导,写下永不翻腾字据,我才算䑮过一劫。
刚进单位不懂交人之法,张老师就语重心长、和蔼可亲地对我说,单位不养无用之人,也无人教你,对你严厉,指你缺点的人,都是爱护你,关心你成长的人,说你啥都好的人,是糊弄你呢,你自己要加紧学习提高,这些话对我以后的工作生活教益很大,影响很深,我没有背景,更没有靠山,张老师倒成了我唯一的依靠。我学做人做事,热爱文学写作,都是应了那句"跟啥人学啥人"的老话。
第一次接触文学,是和张老师一块去省市作协。
那是一个秋天的早晨,我与张老师早早起床,赶往八云塔对面的木材公司,搭乘去谓南拉木枓的大卡车,我俩坐在驾驶楼里,与师傅简单对话后昏昏沉沉睡去,一路上摇摇晃晃到了西安,后又一阵急步行军,七拐八拐,到了一所院落,张老师扔下我,径直忙着找人去了,我只好独自呆呆地观察着这个文人向往的地方。下午我们坐在西梢门,每人喝了一大碗生啤,坐上返程的卡车回到周至。尽管我跟张老师在省市作协闲逛了一回,没有任何收获,但是,当我脚踏在文学最高殿堂土地上的时侯,我心中的向往、追寻的目标,已然确定。
记得1987年的时侯,周至粮食系统发生了一件惊天大案,二十多万巨款被骗,两名职工入川被害,惊动了省市中央,张兴海老师以一个记者和作家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迅速带人赴川艰辛采访,深入挖掘主犯箫映钊这个爱好书法的函授生,由有志青年沦为杀人掠财凶犯的内在因素,与罪犯三箫在死囚车面对面交流采访,最后写成了《死囚车上的采访》,1988年县上开公判大公枪决三箫时,我与张老师亲临现场,目睹了公审公判过程。
第一时间拿到书后的我,由衷地敬佩张兴海老师,立志做一个像张老师一样的人。
后来县上又发生了一起公职人员侵吞公款吸毒伏法的案子,张老师又写出了电视短剧本《毒雾熏出的恶果》,并指导我们拍成了电视片。
看了张老师的两部法制题材作品,我在思考、在联想。张老师没有写激烈热闹好看,吸人眼球的破案场景,而是聚焦在年轻人的教育成长上。他向社会呼吁呐喊,他喜爱年轻人,他为这些沦为囚犯的年轻人感到婉惜,他也可能联想到我,他要把我培养引导成一个心智健全,积极向上,对社会有用的人,只可惜我很不争气,让老师失望了。
与张老师在一起工作共事的日子里,受张老师的耳濡目染,我像一块贫瘠的土地,拼命地吸收着养料,努力学习着,除了播音专业以外,学新闻写作,新闻采访,新闻摄影,文艺编辑、稿件收发,稿费统计发放,通联工作等等,虽未有什么大的成就,但为我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后来张老师荣调文化馆,成了一名专业作家,我也被人挖到企业,我们见面的机会不多,但内心相通,亲情不断,时不时还会遇面畅谈,张老师总会以他特有的方式,关切地询问我的家庭生活和工作,殷切希望我好,鼓励我,教导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道路。
人都说我人虽瘦小,但心底良善,自带光芒,常遇贵人相助。其实,说心底话,张老师才是我一生真正的贵人,我们虽然关系平淡,私交不多,但是情动天地,恩同再造。感恩张老师,感谢张老师的一路呵护与栽培,师恩永远难忘。
2025年7月22日
作者简介:刘质量,男,西安周至人,生于大跃进年代,曾在广电台及国企工作。县作协会员、《绿风》文学社、田园诗画社会员,热爱文学写作、播音朗诵和摄影,诗歌、散文、小小说作品散见于报章网络。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石根丹青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