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的创业、廉政、文化名人!
我在考古调查中,查阅了很多资料和很多人交流座谈,看到和听到对济源发展贡献大,在群众中留下好口碑的创业、廉政、文化名人。现记录如下:
1.愚公:传说中的人物,成语“愚公移山”的主人公。他以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天帝,最终使山被挪走。传说中的人物,成语“愚公移山”的主人公。毛泽东曾撰写《愚公移山》,徐悲鸿创作同名画作,纪录片大师尤里·伊文思拍摄过同名纪录片,导演吴家骀拍摄了三十集同名电视连续剧。这一故事体现了济源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愚公精神強中华。济源是愚公故里,经列子艺朮写作流传、徐悲鸿画像、付传年推广、毛xx倡导、闻名于世。大家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对愚公其它事件知之甚少。为了发揚愚公精神,我发掘一部分愚公文化, 在济源修轵径路产生了愚公。秦国统一六国时,出兵山东(新安县函谷关以东),需要一条道路。当时西安到洛阳经过函谷关的一路,地势险要,重兵把守,通过困难很大。就另开辟从潼关过黄河经垣曲、英言、蒲掌、邵原、王屋、封门、到济源轵城的一条大道。当时动用很大人力物力,工程也很艰巨。修成后,秦将白起领兵通过轵道攻下南阳(当时的济源和焦作地区),进入中原进行统一战争,并取得胜利,建立了秦王朝封建政权。
在当时修路条件很差的情况下,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死了很多人,埋在路的两旁。我顺路考察,还发现8具尸骨。这是真正愚公的化身,曾建议市政府建愚公墓,进行宣传、旅游、祭拜、学习愚公不怕困难的精神。
在王屋山修路,是个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按一般常规写法:领导如何重视,民工如何干活?可经过列御寇的总结、提炼、艺朮升华,写出了“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修路的众多民工就用一个愚公来代替,智叟就是对修路非议人的化身。王屋山顶天坛是黄帝祭天的地方,称为:总仙宫,是神仙下凡的地方。上帝在天上看到人们修路的艰辛,就派两个神仙把太行、王屋二山背走。开通了轵陉大道,把轰轰烈烈的修路场景,浓缩提炼成愚公移山的故事。
2. 裴休:唐朝一代名相,济源人。他官至吏部尚书,封河东县子,赠太尉。裴休在任期间大力进行漕运及茶税改革,制定了《盐法八事》和《茶法十二条》,打击私贩盐茶偷税,增加了朝廷的税收。他善于作文,书法自成一家,为晚唐著名书家。以欧、柳为宗,寺刹多请其题额,河南庐山亦多题铭。
3. 卢仝:唐中期著名诗人,祖籍河北范阳,系河南济源武山头(今思礼村)人,自号玉川子。他不仅为我国历代茶人尊奉,也为日本人推崇备至,《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
4. 荆浩:晚唐五代时隐居于太行洪谷,悉心山水画艺术,创作了旷世名画《匡庐图》,完成了古代山水画论奠基之作《笔法记》,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标志了我国古代山水画艺术的成熟。在宋元以后的山水画发展史上一直占据主流地位。
5. 聂政: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韩国轵人(今河南济源)。为韩傀所迫,聂政慨然赴命,刺韩傀于堂,因怕连累姊姊,遂以剑自毁其面,剖腹自杀。以侠肝义胆著称,其事迹被载入史册。.
6.陈省华:北宋时期曾担任济源县令的陈省华。(939年—1006年),字善则,阆州阆中县(今四川省阆中市)人,后迁居河南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是北宋大臣。
初仕后蜀,担任西水县尉。王全斌攻灭后蜀后,进入北宋政权,仕途较为顺遂,经历多职变迁,先后任陇城主薄、栎阳县令、济源县令、太子中允、殿中丞、京东转运使、祠部员外郎、苏州知州、鸿胪少卿、开封知府、光禄卿等职,最终累迁左谏议大夫。德三年,陈省华去世,被追赠太子少师、秦国公。他的三个儿子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较为有名,世称“三陈”。一门四进士二状元(含女婿),治家严谨,要求家人生活俭朴。他的妻子冯氏,也以勤劳、节俭和严格治家闻名。在他的教导下,儿子们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当时传为佳话。
7.薛子中:济源师范读书时开始革命活动,中共党员。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开展抗日救国宣传,任中共济源县委副书记,以经商为名侦察敌情,开展地下工作,后被捕牺牲。
为抗日事业献出了生命,其事迹被载入史册。
8.于思礼:是一位为革命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烈士,济源思礼镇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出生于河南济源武山镇竹园沟村(今济源市天坛街道东石露头居委会)一户普通农家。1928年,他入庙街县立二高小读书,同班主任党继新结下深厚情谊。1930年,于思礼参加革命活动,并于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1月,中共济源工委改名中共济源县委,于思礼任县委宣传部长。他与县委书记杨伯笙、组织部长史向生一起,在杜八联、大河里等地组织抗日自卫团,为反击日本侵略者,他以教书为名,在济源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9月,于思礼接任济源县委书记,他积极协助沁阳中心县委书记王毅之在克井灵山秘密建立了一个沟通晋豫边联系的地下交通站,不久后正式建立八路军“灵山兵站”。于思礼倾全力支持兵站工作,曾联系国民党第九军为兵站提供给养;组织民工多次帮助兵站运输队转运军火;给八路军转移或保存军火、军粮、药品等物资;护送往来黄河南北的革命干部、民主人士、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安全通过。1941 - 1942年期间,他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使国民党五区长酒同伦率部起义投奔八路军,又巧施妙计使国民党一区长李宗轩率部接受八路军改编,从此济源北部沿太行山一带全被八路军控制。
1943年10月,不幸被捕。经过几天拷打逼问,敌人一无所获,在一天夜里将于思礼秘密活埋在武山镇后的山坡上。
9.党继新:是中国共产党济源组织创始人之一,在济源革命历史中有着重要地位。出生于河南省济源市西水屯,出身贫苦农家。他1920年考入沁阳省立十三中,后入开封省立一中高中部就读,1924年求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8月,他在河南省总工会宣传处工作,不久受豫区委派遣回到济源。1927年6月建立济源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济源支部,并担任书记;同年受组织派回济源后,以国民党临时县党部公开合法身份传播革命思想。
1928年,他创建中共济源特别部,任书记;1930年中共济源县委成立,他继续担任书记;1931年11月,济源特支在孔山召开党员会议,将特支改建为中共济源县委,党继新仍任书记。此外,他先后建立了新庄、大河里支部;“九一八”事变后,组织成立了“反帝大同盟”和“红色救济会”,并担任“反帝大同盟”主席。
1932年春,他与薛子中等数十人占据太行山原大寨东侧黄背坪,发动了震惊中原的黄背坪起义,打响了豫晋边游击战争的第一枪。起义失败后,他以中共省委巡视员身份到焦作组建焦作中心县委并担任书记,还担任中共济沁边临时党总书记。1932年秋,组建了豫晋边红军游击队四大队、七大队,豫晋边红军游击总队成立后,他任政治主任。1932年10月27日,党继新赴开封向省委汇报工作返回济源途中,在济源水运村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他受尽酷刑仍痛斥敌人,于同年12月1日在济源遇难,年仅26岁。
他最早在济源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思想,组织革命运动,建立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在济源革命史上的地位不可撼动。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党继新烈士入选河南省“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60位英雄模范人物”。
10.郑体川:下冶镇郑山村人,参加解放军,任营长,在攻打运城时牺性。
11.卢有才:大峪镇上寨熬坪人,参加八路军,任连长,
在偃师打日军时受伤,在群众家掩护被日军搜出杀害。
12:薛平华济源坡头镇留庄村人,民兵英雄。参加了“杜八联抗日自卫团”,太岳行署武委总会授予他“特等民兵战斗英雄”的称号,他领导的民兵连也被评为模范单位。为抗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事迹被广泛传颂。
13:王乐天:济源市邵原镇人,百岁将军。戎马一生,情系故乡,将终生积蓄50万元捐给了济源慈善总会,设立“济源市慈善总会王乐天助学基金”。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4.李钟玄:济源市五龙口镇河头村人,投笔从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他曾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总参情报部副部长等职,为我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5.王怀让:济源市五龙口镇西正村人,当代诗人。他的诗集和散文报告文学集达30余部,曾获得多项文学奖项,被誉为“人民诗人”。
16. 翟明国: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地质学家,岩石学家。他在地质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我国的地质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7.卢中南 祖籍济源思礼,著名书法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委员会副主任、楷书委员会委员。他的书法作品广受赞誉。
18. 段小曼:济源济水西关人,现居美国,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研究员。她在金属快速凝固研究领域和光电半导体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贡献,为现代的集成电路向未来的光电集成过渡开拓了新的材料基础。
19. 李嗣涔:祖籍济源市梨林镇程村,现任台湾大学校长。他在电机系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台湾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20:李玉田:是河南济源钢铁集团的重要人物。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工厂停产、学校停课,李玉田担任济源钢铁防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带领济钢全体干部职工按照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部署和要求开展防疫工作。他坚持制度先行,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制定了厂区出入管理制度、家属院出入管理制度、交接班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印制了《济源钢铁疫情防护手册》向职工及其家属发放。为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济源钢铁成立了专门的防疫办公室和疫情防控督查小组,李玉田组织防疫办公室每天召开防疫调度会,及时通报各级各部门的相关政策及要求、公司疫情防控情况及防疫督查情况,构筑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同时,集团投资200余万元,想方设法购置口罩、测温仪、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在厂区、社区各出入口设置消杀通道,确保职工及其家属生命健康安全。把钢厂由土法炼铁,上升为炼精品钢材的水平。
21.卢一明:一个赶马车的成了企业家。出生于1948年,是中共党员,现任河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济源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任河南省济源市思礼村生产队长、村长、村支部书记。1995年,他主导建立万洋有色冶炼厂(现万洋集团前身),带领企业从乡镇小厂逐步发展壮大。当时他带领参股的9名村民,倾尽所有筹集资金27.5万元,投资建设了济源市万洋有色金属冶炼厂,开启了创业之路。带领企业从乡镇小厂发展为总资产超80亿元(截至2021年)的行业龙头企业,形成有色金属、新能源、健康产业等多元化布局,多次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创业初期,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紧盯国家政策和行情变化,抢抓机遇、大胆决策,先后三次扩产,果断增炼粗铅,到2004年,万洋集团的产值已达到3.34亿元,实现几何式增长。带领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发展自主品牌。例如从大极板、大电解槽的电解新工艺,到烟灰密闭收集循环利用,再到热煤气贵金属熔炼转炉投产,氧气侧吹炉处理铜浮渣工艺等。2011年3月10日,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拥有知识产权的“三连炉”炼铅项目竣工,全线联动试车并一次性点火成功,该项目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全国铅冶炼行业向更加高效清洁生产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板,将绿色冶炼业内水平提升到了更高层级。
立足长远,瞄准行业龙头,全力招大引强。以电解铅为依托发展合金铅等产品,下游延伸发展蓄电池及综合回收利用项目;以贵金属回收为依托发展金、银饰品等产品;以硫酸为依托发展化肥、石膏板项目;以硫酸副产品为依托提炼粗硒,采用化学生物合成法生产希百康系列产品,进军大健康产业,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通过企业担保参股、投资基建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在疫情期间,他还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此外还获得过“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担任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济源市万洋金银制品有限公司、济源市武山建材厂、济源市卢仝文化研究会等企业法定代表人,同时在4家企业担任高管,包括担任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济源市万洋金银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目前是31家企业直接控股股东,间接持股企业77家,是33家企业最终受益人。例如控股济源宏洋新能源有限公司、河南省润海实业有限公司等,投资济源市万洋金银制品有限公司、万洋鸿明(上海)进出口有限公司等。是济源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
22.薛兴国:是济源走出的政坛人物,1956 年 4 月出生于河南济源,在职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1974 年 3 月参加工作,1988 年 7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其职业生涯起步于企业,曾在济源化肥厂、造纸厂、玻璃制品厂等任职,从车间工人逐步晋升为厂长、党委书记等职,展现出卓越的企业管理能力,曾带领亏损的济源玻璃总厂扭亏为盈,并获得“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轻工系统优秀企业家”“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 年 4 月,薛兴国进入政坛,历任济源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校长(院长)等职。2012 年 5 月,他当选为济源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23.王天胜:担任济源市天龙焦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省力辉钢绳制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等职,同时在河南鹏源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河南雅士达陶瓷有限公司等 5 家企业担任法定代表人,在 8 家企业担任高管。他间接持股企业 41 家,是 4 家企业最终受益人,商业版图涉及能源、制造等多个领域。
24.王荣森:河南内乡人,1948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任内乡县团委书记、河南省水利学校党委书记、新乡县委副书记等职,1968年调任济源县委书记,主持全县工作长达十二年,直至1980年调任新乡地委宣传部副部长。
扩建、改建、续建“引沁济蟒渠”,修建王屋山、鳌背山、天坛山三大水库及配套设施,解决灌溉难题,被誉为中国农田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以“留庄英雄民兵营”为标杆,推动济源民兵工作全国闻名,村规民约、五小工业成为全国先进典型。工业与基建:参与“531”国防工程、军用战备机场、焦枝铁路建设,推动沁北电厂、小浪底水利工程前期筹建,为济源工业发展奠定基础。提升济源机构规格,培养选拔干部队伍,为农业、电业、林业、旅游等领域发展铺平道路。结合实践著书立说,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与济源地方文化,留下珍贵精神遗产。2017年因病辞世,遵其遗愿安葬于济源泰山将军陵园,编纂的《王荣森书记在济源》一书成为研究其生平的重要资料。
25.李长会:河南济源王屋山人,1948年入伍,1958年转业地方工作,历任济源县下冶公社党委书记、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等职,1993年退休后仍活跃于社会事务。治山治水:1985年兼任山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推动小流域治理,实现“秃山变森林、废坡变良田、乱沟变清渠、洼地变水库”,解决山区人畜饮水难题。农业结构调整:倡导种植烟叶、大葱,建立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发展林果业、畜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文化传承:退休后担任王屋山道教研究会会长,主编《王屋山道学研究》,弘扬地方文化;作为愚公移山干部学院客座教授,主讲《当代愚公还在移山》,传播愚公精神。深入基层调研,为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参与中小学巡回报告,影响数万青少年。
获评“全国离休干部先进个人”“新愚公”“当代愚公”等称号,其“不在其位谋其事”的担当精神,成为济源干部群众的楷模。他常说:“共产党人不会退休,我要为党工作一辈子。”群众评为:铁面无私黑包公。”
26.牛小会: 从修自行车到中原辊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男,1959年12月出生,高中学历。他在该企业有着丰富的任职履历:1993年7月,与他人合伙经营材料公司,任河南省济源中原辊轴材料公司企业负责人;1996年1月,任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事、法定代表人;2007年7月,任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2023年6月至今,任董事。注册资本3240万元,是一家专业生产锻钢冷轧辊、热轧辊、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芯棒及其它冶金备件的制造公司。对外投资有3家公司,分别是河南精嘉装备有限公司、河南正融热处理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济源郑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牛小会还间接支持河南正融热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精嘉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且是4家企业最终受益人。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亿元,同比增长47.62%;实现净利润2990.80万元,同比增长50.50%。
27.齐百红:齐百红是济源当地颇具影响力的企业家,在煤炭行业有着重要地位。担任河南省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济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法定代表人,同时在6家企业担任高管,包括担任河南省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河南济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间接持股企业139家,比如投资河南鲁泰能源有限公司、济源百瑞贸易有限公司等,投资占比均达20%;是4家企业最终受益人。有10个商业合作伙伴,包括齐军、张社文、苗建平等。公司前身为1953年成立的新乡地区济源煤矿,2002年改制。公司以煤炭开采为核心,拥有3对现代化矿井及年洗选400万吨的洁净煤基地,产品覆盖电力、化工、冶金等行业并出口日韩。现形成煤炭、化工、新能源等九大业务板块,总资产达200亿元,员工规模6000余人(2024年)。齐百红怀揣让济煤能源成为知名品牌等梦想,带领企业坚持发展至上,坚守主业实业,加快绿色转型,勇担社会责任,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济源加快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注入动力。
28.成全明:济源市承留镇南勋村人。现任南勋村党支部书记、济源市金利冶炼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大专 文化,高级经济师,济源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创业历程:1995年,退伍军人成全明被选为南勋村党支部书记。为改变家乡面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他牵头创办了济源市金利来冶炼厂。经过多年发展,他把一个只有一个冰钢炉的小作坊式小厂一步步发展成为现今销售收入可观的企业。在济源市金利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及当地乡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9.张开民:
30:李士超:曾是济源市太行煤矿法定代表人,是一家国有企业,成立于1989年09月01日,位于市克井乡乔庄村,经营范围包括对煤矿的投资等,担任河南省济源五星集团公司法定代表人,厂和公司因改制而停顿,也曾名场一时。
31.李洱:原名李荣飞,1966 年生于河南济源,1987 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是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曾在高校任教多年,还担任过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莽原》杂志副主编,现任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长篇小说:《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应物兄》等。在艺术上是对先锋文学探索成果的有力综合,被称为“先锋文学的正果”;《应物兄》首发于 2018 年《收获》长篇专号秋卷和冬卷,2019 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32.薛长珍:
33.卢化南:本来不发,因多人推荐也补上。1953年生,男,原大峪铁岸村,济源市文物队退休人员。为了给国家做出贡献,自学14年本科于54岁毕业。又自学20余门专业知识;走过长征路;寻过中华古迹行;考察世界各地;获科技前沿创新成果3000余项;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合理化建议2800余项,大多见了成效发挥作用;著59本书,对文化工作贡献很大。记者有报道:《济源的亮点》、《济源的科技创新观奌引领世界发展》、《访建议大王》、《免费助企发展》《可得大奖答网友问》等。
34.......。
注:受篇幅限制,范华、刘任道、候书堂、赵功佩、高文焕、张殿臣、高传芝、李传清、赵素萍、段喜中、耿建国、周春艳、王宇燕、何雄、石迎军、庄建球、徐衣显、秦保建等干的领导不错。王铁、薛兴国、王天胜、刘培中等人虽受到党纪处分,但他们的创业精神还受到敬佩!
社会病诊疗所:卢化南
20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