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连载(三十六)
作者:张坚
重阳佳节话心语
易经把“九” 定为阳数,两个“九”就是重阳了。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叫老人节。在这个节日里,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爱老、敬老、尊老的活动,弘扬我国的孝道精神。
人的寿命有长有短,没有一个定数。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叫自己去。这说的是春秋战国时代,孔子活了七十三岁,孟子活到八十四岁,这两位是“圣人”,是那个时代最长寿的老人,普通庶民是活不到这个岁数的。所以就把七十三、八十四作为人生的“门槛”。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好,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的寿命逐渐延长。中国人均寿命至2019年测算已达77.3岁,七十三岁是老壮,八十四岁不算老,九十岁很普遍,百岁老人不稀奇。根据民俗习惯,众心所望,国家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预示着九九重阳、老人们幸福长寿。
人生多彩,岁月沧桑。今年是农历辛丑牛年,是我的本相年,也是八十四岁的“门槛”。九九重阳节这天又恰是我的生日,跨“门槛”,过生日,使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联想翩浮。耕牛一生是勤劳辛苦的,为人类贡献了一切。我属牛,命里就带来了勤劳辛苦的天性。回想我的确像牛一样,在农业战线上舍尽全力辛苦的“耕耘”了一生。
往夕岁月,不堪回首。我四十三年的工作历程中,先后涉身于乡政府、县委农工部、农业局、县革委会生产组、山区工作领导小组、人民公社、农业区划办及县委农工部、农村改革试验办等部门和单位工作,亲身经历过农业合作化、“三反”、“五反”、整风运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社教运动、文化大革命、农业学大寨、改革开放等各大政治运动、各个时期的体制变革。在那风云变幻,阴晴交加的历史时期,我总是认准一个死理,坚持党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黄牛”精神,励志尽责,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再苦再累,都要把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完满的搞好,从来没有敷衍塞责,贻误过党的工作。漫长的工作经历,使我受到了艰难困苦的磨炼,饱尝过酸甜苦辣香之百味,有过成绩突出受奖表彰的喜悦,也有过遭风受挫的悲伤。总的一句话,漫漫坎坷路,曲折向前行。
“水无至清,人无完人”,“人生难能多如意,万事求得半称心”,这两句话,是对人生的很好诠释。就是说,人的一生,受到社会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随意称心,难求完满,“自我而立”,只能审时度势,融入社会,学会迂回权术,不断进取,方达目的,才能成功。不然的话,就会被社会弃之于后,遗恨终生。
古人对成功的定义是“立德,立功,立言”。用这个定义衡量我自己,其中每一条对我来说都是遥不可及。我一生忠诚党的事业,满脑子装的都是如何搞好工作,很少考究玩弄权术,迎合发展变化的社会百态,政治上很大程度是“糊涂”的,这也是我最大的吃亏之点。所以,总体衡量,我不是成功者,充其量只能算个成功与失败的参半者。“重阳佳节时,玉枕难眠夜”、“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这两句话正好能表达我此时此刻不平静而凌乱的心情。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更重要在于要有奋斗精神,不能怯难丧志,萎靡不振。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是一个朴实的真理,有付出,就有收获,奋斗者,事竟成。他号召全国人民要发扬“三牛”(为人民服务孺子牛、创业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不懈,努力奋斗。这是对全国人民的期望,也是对全国人民的鼓舞。有一位诗人说的好,“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就是说,人的一生只要你舍得奉献他人,奉献于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你就是一个“君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能被人看得起记得住的人,也被人尊敬的人,即是死了,但他还活在人们的心中;如果你是个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的人,甚至损公肥私、侵害他人利益的人,那么你就是一个“小人”,一个缺乏道德的人,毫无价值的人,一个被人唾弃的人,即是活着,而在人们心中你已死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这个属牛的人,已是耄耋之年,快要“日落西山”了,上帝给的时间已不充足了,但毕竟还健康的活着。光阴贵如金,我还要分秒必争,活好每一天,对得起每一天。要多参加党组织和有益的社会活动,多读点书,多做些有益的事情,再尝试写点文字东西,以慰藉自己,留点好的影响。
今天是我八十四岁的生日,心情愉快,本想写点有意思的文字,抒发情怀。但年老智衰,思维紊乱,力不从心,写了这些没有逻辑的话语,也算是重阳节的感悟,对生日的纪念吧。
农历辛丑2021年重阳节作
作者简介:
张 坚,礼泉县西张堡镇土洞村人,1937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55年5月参加工作,1997年12月退休。先后在乡政府、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革委会生产组、山区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区划办、农村改革试验办等部门及建陵公社任职工作。当选过县党代表、人大代表、第五届县委候补委员。在岗期间,贯以清正勤奋,忠党敬业,求真务实,不鹜虚声。退休后,本色不改,勤劳不息,建园务果,看书习文,所著《心路历程》《乡土情》两本书被连载发表在全国《都市头条》网络平台,可百度查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