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大暑的风情
陕西旬阳 刘世文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当盛夏的旋律奏响最强音,大暑,似一位热情洋溢的行者,怀揣着炽热与活力,踏入陕南汉水流域这片钟灵毓秀之境。在这片古老而丰饶的土地上,大暑宛如一部岁月长卷,徐徐铺展自然的奇妙变幻、农事的辛勤劳作、生活的悠然闲适以及民俗的缤纷多彩,尽显独特风情。
自然的变奏曲:大暑的物候与天气
大暑至,陕南汉水流域仿若置身炽热熔炉。骄纵的阳光倾洒而下,肆意炙烤大地,气温如脱缰野马般飙升,热浪滚滚,空气中弥漫着焦灼气息,世间万物似被点燃,陷入热烈狂欢。蝉儿于枝头不知疲倦地鸣唱,“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它们的歌声交织成激昂交响曲,或清脆、或悠长、或急促,为酷热天气呐喊,诉说夏日传奇。田野中,碧绿水稻停止拔节,专注孕穗,在阳光照耀与微风轻抚下,如饥似渴积蓄力量,只为迎接秋日丰收。“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虽言小麦,大暑时水稻亦如此,农人们为丰收辛勤筹备。城区道路旁,紫薇花如盛装舞者,在炽热中绚烂绽放。“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朵朵紫薇,红似火、紫如梦,似天边云霞、大地火焰,簇拥成花的海洋,为炎夏添绚丽色彩。校园里,酢浆草、石竹、红花檵木等植物不甘示弱,如勇敢战士,于酷热中傲然盛开,展现生命顽强与坚韧。陕南汉水流域,大暑演绎“腐草为萤”奇观。因气温高且雨水足,细菌滋生,枯死植物潮湿腐化。夜幕降临,萤火虫如夜中精灵,在腐草败叶间飞舞,微弱光芒似黑暗中希望之火,为闷热夏夜添神秘浪漫。“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虽绘秋景,大暑夜萤亦为夏夜增灵动之美。雨热同季,天气如情绪多变的孩子,时而阳光明媚,时而乌云密布。常毫无预兆,乌云骤笼,狂风呼啸如怒兽,倾盆大雨如注,豆大雨点砸地,溅起水花,驱散暑气。然雨如过客,转瞬即逝,太阳重现,大地再沐炽热。这晴雨不定,为大暑添独特魅力。
农事的交响曲:汗水与希望的交融
大暑,对陕南汉水流域农民而言,是忙碌与关键交织的时刻。农作物生长迅猛,对水肥需求迫切,田间管理至关重要。水稻处孕穗关键期,对水分需求如久旱盼甘霖。农民天未亮便起身,至田间弯腰穿梭于滚烫田埂,细查水稻生长,悉心确保水分充足。汗水湿透衣衫,却浇不灭对丰收的热切渴望。施肥亦是关键。农民依水稻长势,精心调配肥料,均匀撒于稻田,持锄翻土,让肥料与土壤融合,为水稻烹制营养大餐。病虫害防治不容马虎。高温多雨滋生病虫害,农民时刻关注,发现迹象,或用生物防治,借害虫天敌制衡;或谨慎化学防治,精准喷药,扼杀病虫害于萌芽。在与病虫害斗争中,农民凭坚韧毅力与智慧,守护希望田野。除水稻外,玉米、豆类等作物也步入关键生长期。农民忙于除草、松土、施肥,为作物创造良好环境。他们深知,唯有辛勤劳作,方可在秋天收获希望。在这片田野上,农民用双手奏响希望与力量的农事交响曲。陕南一小村庄,李大爷世代务农,对土地感情深厚。大暑时,为保水稻灌溉,他每日天不亮到田边查水渠。一次,水渠堵塞,水流不畅,李大爷毫不犹豫下渠清理杂物。烈日高悬,汗水湿透全身,他仍不停歇。数小时后,水渠畅通,看着水流进稻田,李大爷欣慰地笑了。他明白,每滴汗水都浇灌着丰收希望。“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大爷这般农民,以辛勤耕耘盼丰收,为生活努力。
生活的小夜曲:清凉与惬意的时光酷热
大暑,陕南汉水流域百姓以独特智慧与乐观心态,于炎炎夏日寻得清凉惬意。清晨,阳光如薄纱驱散夜的凉意,人们开启新一天。老人漫步河边,伴着晨风悠然打太极、练八段锦,动作舒缓沉稳,感受生命律动,享受清晨宁静凉爽。孩子如欢快小鸟,嬉笑玩耍,追逐蜻蜓蝴蝶,清脆笑声为炎夏添生机活力。太阳升高,气温攀升,人们躲进屋内寻清凉角落。家中大人精心煮伏茶,由十多味中草药熬制,清香四溢,有清凉祛暑之效,是消暑佳品。一家人围坐品茶,分享生活点滴,温馨满室。孩子迫不及待开冰箱拿西瓜,鲜红瓜瓤、清甜汁水,让他们笑容绽放,感受甜蜜清凉。傍晚,暑气稍退,人们走出家门,至河边、树下或广场享受微风。老人摇蒲扇,讲述古老动人故事,声音在风中流淌,带着岁月沉淀与智慧。年轻人聚一起,谈生活感悟、工作趣事,欢声笑语回荡。孩子如自由小精灵,穿梭嬉戏,笑声如夜空繁星,照亮夜晚。此时陕南大地,被温馨祥和薄纱笼罩,满是生活美好气息。相传,古时陕南遭严重旱灾,大暑酷热,大地干裂,庄稼无收,百姓困苦。善良的灵儿不忍乡亲受苦,踏上寻水之旅。她翻山越岭,历经艰辛,在隐秘山谷找到清泉,却遇蛟龙守护。灵儿勇敢智慧,与蛟龙搏斗,成功引泉。泉水灌溉大地,庄稼重生。为纪念灵儿,大暑时百姓举行活动,感恩自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陕南百姓以纪念灵儿之举,表对自然与美好生活的敬畏期盼。
民俗的狂欢曲:传承与欢乐的盛宴
大暑时节,陕南汉水流域民俗活动精彩纷呈,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传承,也是人们寻欢乐、祈幸福的独特方式。一些地方举行盛大“送大暑船”活动。大暑船仿古代船只精心制作,满载祭品,承载美好祈愿。大暑日,人们身着盛装,庄重虔诚将船抬至河边,一声令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点燃大暑船,目送其顺流漂走。传说此举可送瘟神,祈一年平安健康。送船过程热闹非凡,锣鼓寓意驱邪,鞭炮象征期盼美好生活。庙会亦是大暑盛事。庙会上人山人海,小吃香气扑鼻,糖糕香甜软糯,凉皮麻辣鲜香。民间艺人表演精彩绝伦,舞龙舞狮矫健磅礴,杂技魔术令人惊叹,戏曲唱腔婉转,演绎人间悲欢,赢得阵阵喝彩。孩子如小蜜蜂,穿梭人群,手拿零食,笑容幸福。庙会不仅是欢乐海洋,更是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平台,让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陕南部分农村大暑有吃“凉面”习俗。凉面爽滑可口,是消暑美食。大暑当天,家家户户制作凉面,妇女早起和面、揉搓、擀制、切面,煮熟过凉水沥干,准备调料拌匀。一家人围坐品尝,吃凉面不仅消暑,更是家庭团聚象征,让人感受家的温暖与亲情珍贵。这些民俗活动如欢快狂欢曲,在大暑奏响,是陕南汉水流域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如璀璨明珠,镶嵌在陕南历史长河,熠熠生辉。
大暑,这位热情的记录者,在陕南汉水流域留下深刻印记。它见证自然神奇、农民辛勤与希望,展现百姓多彩生活与独特民俗文化。让我们走进陕南,探寻大暑魅力,聆听自然与人类谱写的壮丽诗篇,领略这片土地独有的风情,让这份风情在岁月中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作者简介:刘世文,陕南旬阳人氏,枕小神河而长。数十载栖居城中,执笔墨为楫,泛游烟霞。自知才微学浅,惟以痴念为引,将山河旧梦,落于素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