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张温帙丨图片拍摄:何媒矩阵/何金德,下同)
【《时代中国》杂志 纽约讯】(记者何金德/通讯员江伟)2025 年 7 月 17 日,纽约市立大学皇后社区学院美术馆将迎来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盛事 ——《张温帙雕塑园》建成十周年庆典暨《静谧之物・大漆之美》当代作品展揭幕。作为纽约市首家以华人艺术家命名的公共雕塑园,这场持续两个月的艺术盛宴(展期至 9 月 17 日),不仅是对张温帙博士十年艺术耕耘的致敬,更是一场跨越东西方的文化对话,一次传统非遗与当代生活美学的深度碰撞。
双重庆典:十年雕塑园与新展揭幕的文化交响
当日下午 3:30 至 7:00,QCC 美术馆将以盛大酒会拉开庆典序幕。5:00 至 6:00,皇后社区学院院长 Christine Mangino 博士等嘉宾将发表致辞并合影,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值得关注的是,3:45 至 4:45 由纽约市立大学理工学院艺术史钱志坚教授主持的研讨会,将以 “艺术与设计融合服当代生活美学” 为核心议题,为这场庆典注入学术深度。

张温帙雕塑园自 2015 年落成以来,已成为纽约多元文化版图上的重要地标。十年来,张温帙博士向 QCC 美术馆捐赠的 55 件雕塑作品,构建起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场域。此次同步启幕的《静谧之物・大漆之美》展览,精选其近一年创作的 60 多件套大漆作品,从日常器物到艺术装置,全方位展现这位集漆艺家、陶艺家与公共艺术设计师于一身的艺术家,如何以大漆为媒介,重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展览理念:当非遗技艺遇见当代生活美学
“没有艺术的设计缺乏灵魂,没有设计的艺术难以融入现代生活。” 张温帙博士的艺术主张,成为理解此次展览的关键。作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韩国国立首尔科技大学公共艺术美学博士,她深耕漆艺数十年,将高丽螺钿镶嵌、大漆脱胎等传统工艺与楚汉美学、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熔于一炉。
展览通过三大维度诠释其理念:其一,非遗的当代转译,将大漆这一古老媒材转化为手机壳、餐具等现代生活用品,让千年技艺融入数字时代;其二,生活美学的疗愈力量,通过器物的 “静谧之美”,为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提供精神栖居地;其三,艺术与设计的边界消融,如《大漆螺钿乌木箸》系列既满足实用功能,又承载文化符号,印证 “艺术即生活” 的当代命题。




作品亮点:微观器物中的宏观文明
在众多展品中,《大漆螺钿乌木箸》系列堪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典范。《粒粒皆辛苦》以螺钿圆点模拟阳光洒落,四串稻穗纹样暗藏农耕文明的集体记忆,将 “光盘行动” 的现代理念转化为视觉诗学;《双喜临门》则将传统婚庆符号抽象为几何纹样,0.6 毫米宽的镶嵌工艺尽显匠心,让日常餐具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更令人瞩目的是《圣书》系列,艺术家直接在漆板上悬笔书写,将书法的气韵与大漆的厚重结合,形成独特的 “漆书” 艺术;《楚骚回响》系列以红、黑、金三色重构楚汉漆器的辉煌,将《楚辞》中的浪漫与刚烈注入现代餐具设计。此外,大漆螺钿手机壳系列更是打破艺术与实用的界限,《凤凰起飞的地方》等作品,让非遗技艺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表达。



跨界阵容:一场跨越政商艺文界的盛会
此次活动得到中美文化艺术促进会、协和门窗等机构的鼎力支持,出席嘉宾涵盖纽约州议员金兑锡、美国前总统亚裔事务顾问王碚等政要,以及中美艺术界、学术界、侨界代表。这种多元参与的阵容,恰如其分地呼应了张温帙艺术中 “跨界融合” 的核心精神。
从法拉盛 7 号地铁口转乘 Q27 巴士即可直达的 QCC 美术馆,将在未来两个月成为感受东方美学的重要窗口。正如张温帙所言:“艺术介入生活不是点缀,而是让每个日常瞬间都成为文化传承的道场。” 这场庆典与展览,或许正是打开这种生活方式的一把钥匙 —— 在大漆的温润光泽中,我们终将读懂:传统从未远去,它只是以更智慧的方式,与当代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