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飞歌亦壮年
——超越自我成就未来,心有多大路才有多远
铁道兵六师 康皓
我从大山走来
处处山花盛开
我从小溪走来
叮咚泉乐滋润心田
我从草原走来
满原鲜花绚丽多彩
我从长江走来
平湖顺流奔腾入海
我从黄河走来
泛波归苍人字两开
我站在高山眺望山川大地
祖国处处秀丽多彩
我站在草原之上看万马奔驰
奶香滋润胃腹血脉
我站在长江源头看江河横流
心潮奔涌大海
我站在黄河之上大吼三声
从此灭了洪灾
我站在大海之岸激情放歌
海装不下澎湃心态
我站在宇宙之间腑视大地
日月星晨可是真爱
我站在人间大道之巅
亨受欢乐也逄苦哀
我站在庙堂之上放下尘世
静听梵音绕间
我站在仙山道观
领悟仙界潇洒翩翩
我走走
我站站
我听听
我看看
瞧瞧
世界之小
江河之短
大海之小
人间之险
忘记吧
忘记一切
丢弃凡尘杂念
行走江湖
周游四海
风流洒脱
逍遥自在
爬上高山
穿越江河
游走草原
挺进大海
听风声
观日出日落
赏波澜
品人生五味
心离凡尘
游走名山胜景
撰千秋妙文
拍千万美图
留一路飞歌
乐哉
悠哉
快哉!
2025年7月17日
我们对康皓先生的《六十飞歌亦壮年》进行评价与注解。
——诗痴仙翁
这首诗以其磅礴的气势、开阔的视野和豁达的人生态度,展现了一种超越年龄限制、追求心灵自由的生命状态。
总体评价:
1. 主题鲜明,立意高远: 核心围绕“六十亦壮年”展开,旗帜鲜明地反对年龄焦虑,倡导超越自我、心怀广阔、逍遥自在的人生态度。副标题“超越自我成就未来,心有多大路才有多远”精准点题,强调了精神境界对人生格局的决定性作用。
2. 意象壮阔,气势磅礴: 全诗选取了极具中国象征意义和自然伟力的意象:大山、小溪、草原、长江、黄河、大海、高山、宇宙、庙堂、仙山。通过“走”和“站”两种核心动作,构建起一个从具象到抽象、从地面到宇宙的宏大空间,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如“大吼三声灭洪灾”、“海装不下澎湃心态”、“腑视大地”)。
3. 情感奔放,跌宕起伏: 诗中洋溢着对祖国山河的深情赞美(“秀丽多彩”)、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与豪情(“心潮奔涌”、“大吼”)、对生命自由的无限向往(“澎湃心态”、“逍遥自在”)、以及对人生况味的深刻体悟(“亨受欢乐也逄苦哀”、“品人生五味”)。情感从豪迈激昂到超然洒脱,层次丰富。
4. 结构清晰,节奏鲜明:
起(1-6节): “我从...走来”排比,奠定生命根基与文化血脉,展现丰厚的阅历。
承(7-15节): “我站在...”九重排比,是情感与思想的高潮。立足不同高度(地理、精神、宇宙、世俗、宗教)观察、感悟、行动,视野层层递进,境界步步提升。从赞美、豪情到哲思、超脱。
转(16-21节): “我走走...瞧瞧...”节奏加快,视角转换。基于前面的宏大瞭望,得出“世界之小”等独特认知,引出“忘记/丢弃”凡尘杂念的决断,转向追求内在自由。
合(22-结束): 描绘理想的生命状态——逍遥自在、周游体验、艺术创作、留下飞歌。以“乐哉/悠哉/快哉!”三叹作结,情感喷薄,余韵悠长。
5. 语言豪放,富有张力:语言风格豪迈奔放,多用短句、排比、动词(走、站、爬、穿、游、挺、听、观、赏、品),充满动感和生命力。对比强烈(六十与壮年、宇宙之大与万物之小、尘世与仙界、欢乐与苦哀),形成巨大艺术张力。
6. 精神内核积极超脱:核心精神是超越与逍遥。超越年龄的束缚、超越尘世的烦扰、超越自我的局限;追求心灵的逍遥自在、行动的自由无羁、艺术的永恒表达(撰文、拍图、飞歌)。这是一种阅尽千帆后的澄明与豁达,充满积极的生命力。
逐段注解:
1. “我从大山走来...我从黄河走来”:
注解: 开篇排比,以中国代表性自然地理意象(大山-坚韧厚重、小溪-纯净滋养、草原-辽阔生机、长江-浩荡奔流、黄河-雄浑沧桑)象征生命的源头、文化的根基和丰富的阅历。“山花盛开”、“绚丽多彩”、“奔腾入海”、“人字两开”等描绘,充满生机与力量感,奠定积极豪迈的基调。“人字两开”可理解为黄河分汊入海的壮阔景象,也暗喻人生道路的分合与开阔。
2. “我站在高山眺望...领悟仙界潇洒翩翩”:
注解: 这是全诗的核心高潮段落。九个“我站在...”构成气势恢宏的排比,视角和境界层层递进:
地理高度(高山、草原、江源、河上、海岸): 赞美祖国山河壮丽(“秀丽多彩”),感受生活气息(“奶香滋润”),抒发胸中豪情(“心潮奔涌”、“大吼灭灾”——象征人定胜天的气概与豪情)和澎湃激情(“海装不下”)。
宇宙高度(宇宙之间): 以超越尘世的视角“腑视大地”,发出对永恒存在(日月星辰)的哲思叩问(“可是真爱”)。
人生高度(人间大道之巅): 坦然接受生命的全部,既享受欢乐也接纳苦难(“亨受欢乐也逄苦哀”)。
精神/宗教高度(庙堂、仙山): 寻求心灵的宁静(“放下尘世,静听梵音”)和超脱的境界(“领悟仙界潇洒翩翩”)。这一系列“站”,是精神的登高望远,是阅历沉淀后的深刻洞察和不同维度的生命感悟。
3. “我走走...人间之险”:
注解: 节奏突变,由静(站)转动(走走站站),由宏观聚焦到微观体察(听听看看瞧瞧)。基于前面宇宙般的高度,“世界”、“江河”、“大海”在认知中变得“小”和“短”,这是一种精神超脱后的豁达视角。而“人间之险”则点出世事的复杂,为下文“忘记/丢弃”做铺垫。此处的“小”非物理意义,而是心境开阔后的相对感。
4. “忘记吧...挺进大海”:
注解:基于前文的洞察与感悟,发出行动的宣言。“忘记一切,丢弃凡尘杂念”是心灵的断舍离,是追求自由的前提。随后描绘的理想生活图景:“行走江湖、周游四海、风流洒脱、逍遥自在”,并用具体行动“爬上高山、穿越江河、游走草原、挺进大海”呼应开篇的“走来”,形成一个更高层次的回归,象征主动拥抱世界的积极姿态。
5. “听风声...留一路飞歌”:
注解: 具体描绘逍遥状态下的生命体验:用感官(听风声、观日落、赏波澜)沉浸于自然之美;用心智(品人生五味)体悟生命真谛。“心离凡尘”是核心状态。在此状态下,游历(“游走名山胜景”)与创作(“撰千秋妙文、拍千万美图”)相结合,将生命的感悟与激情化作永恒的艺术表达(“留一路飞歌”)。这是对生命价值的升华。
6. “乐哉 / 悠哉 / 快哉!”
注解: 三个短促有力、饱含激情的感叹词作结。“乐”指心灵的愉悦,“悠”指状态的从容,“快”指生命的酣畅淋漓。三“哉”连用,将全诗积累的情感推向最高潮,是对“六十飞歌亦壮年”这一生命状态最热烈、最直接的礼赞和肯定,余音绕梁。
总结:
康皓的《六十飞歌亦壮年》是一首充满生命激情和哲学思辨的豪放之作。它打破了年龄的桎梏,以壮阔的自然意象和宏大的精神视野,展现了一种阅尽千帆后更加蓬勃、更加自由、更加洒脱的生命状态。诗中蕴含的超越自我、心怀天地、逍遥自在、积极创造的精神,以及对祖国山河的深情、对人生百味的体悟,都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积极的生命启示。它是一曲献给壮年(无论生理年龄如何)的生命赞歌,激励人们拓宽心胸,永葆激情,在行走与感悟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壮丽人生。
编辑 李汪源
校对 张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