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涩与幸福PK
——写在生日
冯喆
那些年
补丁摞补丁的时光
裹不住骨头缝里的凉
放学后拾的柴芔
要用细心盖上
生怕下雨
大锅头蒸不出
长个子的指望
成年后的坎
猝不及防
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儿女
一边是渐趋佝偻的爹娘
讲台上的粉末
混着汗水在额头结霜
责任田里的蒺藜秧
长得比锄头还要倔强
我的11号
从方块字跑到谷子高粱
又从打麦场跑到课堂
年复一年
总也甩不掉
顽固不化的饥荒
那些年
赶路会遇顶风
上坡会掉链子
白天在黑板上播种春天
夜晚到责任田缝补星光
穷,让我累弯了腰
也累弯了月亮
2005 年
孩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像突然长出的荷叶
托起了家庭露珠似的光亮
2006 年以后的工资
长了又长,长了又长
多亏了春风雪中送炭
把我从水深火热之中
救到了小康生活的岸上
现如今
冬有暖 夏有凉
吃的肉蛋奶 住的是楼房
坐着飞机 动车去观光
那些被贫穷啃过的骨头
那些在尘埃里低下去的时光
那些肚子吃下去的苦
因为改革开放
因为共产党
都长出了饱满幸福的模样

作者简介:冯喆,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山东省微信诗歌学会副会长,聊城市作协会员,区作协书记,副主席,区首批文学艺术人才库成员;《茌平文苑》平台创始人兼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曾在五大文学网担任版主、主编、副主编;著有诗文集三部主编文学作品七部。先后在《山东文学》《人民作家》《人民作家选刊》《大众日报》《山东邮电报》等省内外报刊,发表作品数百篇。2020年荣获“中国网络诗人奖”;业绩被收入《华夏英杰》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