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诗鉴赏·诗评】李江存:一汪清泉润心窝*李邦印先生《心路放歌》读后感*评宋治民先生诗作《宅家学平仄》北京头条·西安头条·都市头条发布!
一汪清泉润心窝
一一李邦印先生《心路放歌》读后
作者:李江存
有幸读到李邦印先生第四本新诗集《心路放歌》,感触良多。邦印先生是我崇敬的老领导,也是对我帮助很大的老前辈。他待人和蔼可
亲,处事大度,思维敏捷精到,讲话精练深刻,身居高位而又平易近人,退休在家仍然笔耕不缀,是商洛文化艺术界里人品、艺品俱佳、声誉、口裨皆高的好领导。
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勤奋。他身兼多职,除担纲关工委工作之外,还身兼多个民间学会的名誉主席(会长),关心民间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每搞活动他总是亲力亲为,现场助力,给予民间学会很大的支持。应酬完这些忙碌繁杂的社会活动之后,他还能静心地创作诗歌,练习书法,还能抽出时间在金凤山上和老家庭院种地,始终保持农家子弟的本色,实在让人叹服和尊敬。天道酬勤,人勤福多。勤劳,让他保持了健康的身体,古稀之年:
看起来还像个五十来岁的老小伙子。勤劳,让他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焕发,身上总有那么一股用不完的劲。勤劳,让他佳作迭出,数量惊人,短短数年出了四本诗集,在商洛这块崇尚出书的文化热土上,不敢说最多,但绝对可以说,是比较多的。
其次让人敬畏的,是他蕴藏在新诗作品中那深深的家国情怀和满满的正能量。他的诗,无疑是商洛新诗中的一股清流,是对家乡蓬勃发展的礼赞。新诗发展已过百年,但仍未定型。改革开放之前,新诗的基调总体上是昂扬向上的,虽然也出现过一些标语口号式的假大空作品,但没有污七八糟负能量的东西。改革开放之后,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西方文化大举入侵我们的文化艺术领域,新诗发生了裂变。虽然也出现过一些弘扬正能量、关注社会苍生的好诗,但在基调上发生撕裂,在揭露和歌颂上出现误区,由朦胧诗过渡生发的反映小情小调甚至于低级趣味的庸俗诗泛滥成灾,甚嚣尘上。甚至一些诗还以不押韵为荣,让人直跌眼镜。邦印先生一直坚持:凡诗必押韵,无韵不成诗。始终坚持歌颂生活中的新变化、新成就、新面貌,为家乡的每一个变化、每一次进步、每一项成就,发出赤子的深情歌唱,且把这种基调,始终贯穿在四部诗集中,实在是难能可贵。
最后要说的是,邦印先生追求艺术的春心不老、奉献不止。春心不老,是指他的作品,始终洋溢青春气息,如果只看作品,都会认为是年轻人所为。除在精神保持朝气蓬勃外,他在艺术上也是很有追求的。他的作品非常注意押韵,一直保持着质朴流畅、生动感人的基调。还能非常自然而又娴熟地运用一些对仗、排比、顶针等艺术手法,展示出文革前高中生的学养功底,为他的作品增添了亮丽的光彩。他酷爱新诗,但不排斥古典诗词,并身体力行的学习创作古典诗词,有作品多次在《陕西诗词》、《商洛诗词》上刊登,并入选《中华诗词文库·陕西诗词卷》。奉献不止,是指他除了带头创作诗词外,还倾其全力支持市诗词楹联学会工作,作为受益者,我有责任多说两句。邦印先生先后担任陕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和商洛市诗词楹联学会名誉会长期间,竭尽全力地支持学会工作,克服困难参与学会各项活动,他的精彩讲话,每每受到大家的热烈鼓掌,为活动增添了亮点,提升了影响。他多次深入洛南、丹凤、山阳、镇安、柞水等县,为
推动诗教创建,推动队伍创建,铭记弘扬传统文化的拳拳之心,让商洛诗词人感动。
并真心祝愿邦印先生宝刀不老,在新时代明媚的春光里,继续放声高歌。
↑李邦印,商洛市原人大副主任,商洛市诗词楹联学会名誉会长。
宅家翻卷学平仄
陶醉诗中神志专
一一评宋治民先生诗作《宅家学平仄》
作者:李江存
宋治民先生这首七绝《宅家学平仄》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在家中学习诗词的心路历程,既表达了对母亲逝世的哀悼,又展现了在节日期间对友谊的珍视与自我修养的追求。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传统诗词的无比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度思考。
首句“母逝风情守孝年”,开篇即引入了一个深沉的主题。母亲的逝去,
让作者感受到孝道的沉重。风情的守候不仅是对亲情的缅怀,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是极为重要的价值观,作者通过这句诗,将个人情感与社会伦理紧密相连,展现了对家庭与亲情的深刻理解。
次句“节期不去友门前”,则转向节日的背景,体现了诗人在守孝期间对社交的克制。节日本应是欢聚的时刻,然而因孝道的约束,作者选择了不去朋友家中拜访。这一选择既显示了对母亲的哀思,也体现了对友谊的珍惜。
这里的“友门前”一词,既是对友谊的向往,也是对现实的无奈,情感层次丰富。
三句“宅家翻卷学平仄”,此为转折之句,诗人从悲伤中回归到学习的状态。宅家学习平仄,显示了作者在居家赋闲中寻求自我提升的心胸和格局。平仄要求是诗词的基本元素,这里象征着古典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中华传统
诗词文化的敬重与追求。不仅展现了学习的勤奋,也隐含了对诗词艺术的热爱,彰显了诗人心中的那份执着与专注。
尾句"陶醉诗中神志专”,总结了前面的情感历程,表达了在学习中获得的内心满足与精神升华。诗人陶醉于诗词韵律之中,仿佛在平仄的世界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这一联的意境极为美好,传达出一种宁静而专注的心态,令人感受到诗人对诗词创作的热爱与执着。
整首诗在平仄的运用上,中规中距,恰如其分,符合七绝的格律要求,展现了作者对格律诗的初步掌握与理解。虽然在语言上还可以更为精炼,在字词的选择上还应更加诗语化一些,但整体的情感表达与意境构建已相当出色。作为一名初入格律门坎的诗词爱好者,在这首诗中展现出的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由之带来自我提升的追求,非常值得鼓励与赞赏。
在今后的创作中,可以尝试在意象的丰富性与语言的凝炼上多下些功夫,进一步提升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期待宋治民先生在诗词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造出更多动人的优美作品。
七绝·宅家翻卷学平仄
作者:宋智民
母逝风情守孝年,节期不去友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