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4972 品读《苏东坡传》 作者║王忠奇(辽宁)主播║沈水之北

品读《苏东坡传》
作者║王忠奇(辽宁)
主播║沈水之北

千年前的月光,温柔地倾泻在他的竹杖芒鞋之上;大江翻涌的浪涛,细细打磨着他半生的词笔。苏东坡的一生,恰似一场穿越山河的浩荡远行,亦是一场在灵魂深处的艰辛自我泅渡。
读东坡的词,总让人顿觉天地辽阔无垠。一句“大江东去”,如同一股强劲的风,卷起赤壁千年的霜雪,唤醒了沉睡的岁月;一声“一蓑烟雨任平生”,将满身风雨巧妙地化作竹外疏花般的从容。他的笔墨间,既有“明月几时有”对宇宙人生的深邃哲思,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对亡妻的至深深情。字字句句,宛如孤鸿踏雪,掠过宋词的云端,留下永恒的印记。
我曾在苏东坡的填词中,真切领略到他光明磊落、坦荡大气的襟怀。那些词句,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皆是他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让人感受到他对世间万物的包容与豁达。
循着苏东坡的足迹,我深刻体会到他济世惠民的深厚情怀。无论是在杭州疏浚西湖,修筑苏堤,还是在密州抗旱救灾,他始终将百姓的福祉放在首位,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为官为民的信念。他的每一步,都踏在为民谋利的道路上,每一个决策,都饱含着对百姓的关爱。
我还领略到苏东坡逆境求生的非凡本领,以及苦中作乐、乐在其中的超然境界。世人常感叹他命运多舛,却不知困厄恰恰是淬炼他性灵的熊熊炉火。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他放下文人的架子,躬耕于东坡,在荒江野水间细细品味生命的酸甜苦辣;贬谪儋州时,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他煮苍耳为羹,采槟榔代墨,在那蛮烟瘴雨之地,硬是开辟出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桃源。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并非故作豁达,而是他将苦难化作砚中墨,在人生的断壁残垣上,书写出灿烂的诗行。
东坡的可爱,在于他始终对生活充满热爱,活得热气腾腾。夜游承天寺时,他与张怀民欣然相约,一同踏月赏景;泛舟赤壁时,他与友人开怀畅饮,分食斗酒。即便垂暮之年被贬至荒远之地,仍不忘头戴椰冠遮阳,还笑着调侃“东坡笠屐图”定会流传后世。这种天真烂漫,让他的灵魂永远像春溪活水般清澈灵动,不断涤荡着浊世的尘埃。
在苏东坡坎坷的人生经历中,我懂得了无论一个人的一生如何跌宕起伏,这些经历实则是诗词创作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源泉,更是思想与灵魂得以升华的必经之路。正是那些顺境与逆境,欢笑与泪水,才造就了他笔下那些震撼人心的作品,才让他的精神境界不断得到提升。
千年后的今天,再读东坡,恍惚间,仿佛看见一叶小舟从历史浩渺的烟波中缓缓驶来。舟上之人,手持竹杖轻敲山石,脚踏芒鞋踏浪而行,将人世的沉沉浮浮,都化作满江的风月。他的精神,从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老去,就如同他笔下那滔滔不绝的江声,永远在时光的深处,奔腾不息,诉说着永恒的故事。

【作者简介】
王忠奇 高级记者。曾任市记者协会副主席、新华社鞍山记者站副站长、鞍山广播电视学会会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文学研究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委员会专家评委、辽宁省楹联协会常务理事、鞍山市楹联学会会长、鞍山市企业家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鞍山诗词学会理事兼外联部长、鞍山市朗诵艺术协会理事、千山王尔烈书院顾问、冯志国爱心团队顾问。

【主播简介】沈水之北,一个从小到老都一直热爱朗诵艺术,而却未能作为专业的企业管理者。学校示范教学的课堂;军营欢庆节日的舞台;企业万人聚会的礼堂等都曾留下过我的影音。退休后, 才有了全身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间与空间, 秉承自娱自乐,陶冶情操, 以诗会友, 玩出品位之宗旨踊跃参加各种朗诵活动并获奖。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