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流年诗伴行
——听雨斋诗社
戏评:《小女婿》《天仙配》观后
(名家有约~高文俊专辑66)
听雨斋诗社【2648期】
【作者简介】高文俊,内蒙古包头市交通运输局退休公务员。当过农民,教师,恢复高考后考入内蒙古交通学校(现为内大),毕业后分到国家机关工作,一直从事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爱好文学历史,在岗期间每年有近百篇豆腐块新闻发表于地方和行业报纸。退休后,仍笔耕不缀,被单位返聘为史志办主任,现定居北京哄孙子。
七律二首 评剧《小女婿》观后
文/高文俊
评剧《小女婿》是建国初期评剧艺术大师筱白玉霜魏荣元为配合《婚姻法》颁布而编排的一部现代戏。一经演出全国轰动,各种大小院团纷纷移植演出,全国年青男女冲破封建买办束缚,追求婚姻自主幸福。故事讲述的是东北某农村19岁的青年杨香草与21岁的田喜自由恋爱,可是杨父贪图彩礼,在油嘴滑舌的媒婆陈快腿的挑唆下,嫁给了罗寡妇家十一岁的儿子做媳妇。过门第三天,香草冲破封建束缚,跑到区政府要求离婚,在政府区长的主持下,香草和小女婿离婚与田喜结婚。2025年6月19日笔者在姚家园观看了由中国评剧院白派新秀陈思宇(饰演香草)魏派小生杜建(饰演田喜)喜剧演员陈欣(饰演陈快腿)主演的白派名剧《小女婿》,看后对陈思宇委婉动听的白派唱腔和杜建刚毅有力的魏派唱腔以及陈欣滑稽幽默的道白表演赞不绝口,为此,特赋诗二首,以批判封建礼教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其一
一纸婚书误华年,童养媳苦向谁言。
封建礼教枷锁重,少女心事付尘烟。
幸得新天风气改,冲破桎梏见晴天。
且看舞台悲欢事,犹警世人破陈篇。
注:此诗围绕评剧《小女婿》中封建包办婚姻对女性的摧残展开,前两联写童养媳的悲惨境遇,后两联颂新时代对旧俗的革新,结尾以戏曲警示意义作结,力求在格律工整中传递剧目内核。
其二
春雷醒世破重门,法雨润心除旧痕。
柳下盟约遭魍魉,媒妁谎言蔽乾坤。
香草抗婚贞节烈,田郎护爱赤诚存。
今朝且看新风畅,莫使娇娥再断魂。
赏析:这首作品以评剧《小女婿》为蓝本,通过七律的格式展现了剧中人物在封建礼教束缚下争取婚姻自由的艰辛历程。诗中“春雷醒世”“法雨润心”等句,既体现了新中国婚姻法颁布的时代背景,又暗示了旧制度的瓦解。通过“香草抗婚”“田郎护爱”等情节的描绘,歌颂了主人公为追求幸福而不懈斗争的精神,同时表达了对新时代婚姻自主、女性解放的赞美。
2025年6月19日于北京姚家园
七律二首 黄梅戏《天仙配》观后
文/高文俊
黄梅戏《天仙配》也叫《槐荫记》,是根据东汉时董永遇仙的民间故事以及后来的宋元杂剧而改编的家喻户晓的传统剧。1954年,《天仙配》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剧本一等奖、优秀演出奖、导演奖、音乐奖。1955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根据《天仙配》的舞台演出本,由桑弧重新整理拍摄影片,石挥导演,严凤英、王少舫主演,获得文化部颁发的1949年至1955年优秀影片奖。1956年2月影片开始发行,受到了国内外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好多观众都会唱“树上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归”等经典唱段,全国掀起了一股黄梅戏热。故事讲述的是玉皇大帝之七女,不恋天宫繁华,同情为葬父而卖身为奴的人间青年董永,遂私自下凡与其结为夫妻。七仙女一夜织得锦绢十匹,使董永三年长工变为百日。百日期满,夫妻双双回家,憧憬美好生活。不料,玉帝却令七仙女重返天庭,拆散了天上人间的美好姻缘。2025年7月19日笔者在北京石景山文化馆观看了由安徽籍票友刘璟(七仙女)桂学东(董永)主演的黄梅戏《天仙配》。整个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走廊过道都挤满了人,观众虽然看过电影《天仙配》,但没有看过惟妙惟肖亦仙亦幻的舞台艺术表演,特别是舞美灯光布景配合悦耳动听的黄梅戏曲调,使这些资深京籍老戏迷大呼过瘾,掌声不断。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男女主角和配角等都是来自于皖、鄂黄梅戏大省,是在京营商置业的成功人士,他们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排练,其舞姿如行云流水,唱腔如高山流水,给观众奉献了一场惟妙惟肖的视觉盛宴。为此,特赋诗两首,以记录这一亦歌亦舞久唱不衰的黄梅大戏~《天仙配》
其一 仙凡劫
槐荫盟誓动苍穹,云袂翩跹下九重。
十匹锦绢偿债苦,三更机杼寄情浓。
天规骤降鸳鸯散,玉旨强分鸾凤踪。
最是人间烟火暖,寒窑犹唱满工逢。
注:《天仙配》共有《卖身《鹊桥》《路遇》《上工》《织绢》《满工》《分别》七场戏。满工逢是夫妻双双获取自由后的一段脍炙人口的精彩唱段。即“夫妻双双把家归”的那一段。
其二 仙凡情
槐荫树下缔良缘,仙子凡夫共枕眠。
织就云霞酬百日,耕耘岁月守千年。
玉皇怒拆鸳鸯侣,金鞭难断天地弦。
最是人间烟火色,一曲悲歌动九泉。
2025年7月19日于石景山文化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