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
王永标
田园挥汗处,日炽煮江河。
欲就重阳酒,先听击壤歌。
暑热中的生命热望——王永标《入伏》诗评
王永标的《入伏》仅二十字,却以极简笔触勾勒出伏天景象,暗藏时序流转与生活哲思,字浅意深,余味悠长。
首联“田园挥汗处,日炽煮江河”,以“挥汗”直写农人在田间劳作的辛劳,点明入伏后暑气蒸腾的核心场景。“日炽煮江河”堪称神来之笔——“炽”字写尽烈日的酷烈,“煮”字更以夸张手法将天地间的闷热具象化:骄阳似火,仿佛要将江河湖海都熬煮沸腾,既见暑热之盛,又显自然伟力,画面滚烫如在眼前,读来似能感受到空气的灼热与水汽的蒸腾。
尾联“欲就重阳酒,先听击壤歌”,笔锋一转,从眼前的暑热辛劳转向对未来的期盼与当下的豁达。“重阳酒”是秋日丰收后的闲逸意象,与伏天的忙碌形成时序上的呼应,暗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生活逻辑——伏天的汗水正是秋日醇香的铺垫。而“击壤歌”源自上古民谣,代指劳作中的欢歌或安贫乐道的心声,此处既写农人在辛劳中不失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暗合“苦中作乐”的生命智慧:即便在“日炽煮江河”的酷热中,仍能从劳作里品出生活的本真滋味,为来日的丰收埋下希望。
全诗无一句怨暑,却句句见暑热之烈;无一字言苦,却字字含劳作之辛,更在暑热与期盼、辛劳与乐歌的对照中,写出了人与自然相处的朴素哲学:正视当下的艰苦,心怀对时序流转的信任,生活的热望便在汗水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