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上井冈山:自费赴约,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淬炼
乙巳年大暑,骄阳似火,灼烫如我胸中翻涌的热忱。我,一名褪下军装多年的老兵,一名从武穴城市建设一线退休的“拓荒者”,怀揣着与红色圣地的私人约定,自掏腰包踏上再赴井冈山的旅程。八一建军节渐近,此行不为游历,只为在这片浸染热血与信仰的圣土,让被岁月打磨的初心,重投永不熄灭的精神熔炉,接受灵魂淬火与锻造。
一、初逢:军绿未褪时,星火种心田
四十年前,军旅硝烟刚散,我投身武穴城市建设新战场。初上井冈,戎装尚存军营棱角温度。黄洋界断壁残垣间,似回荡军事演练冲锋号;大井旧居清寒,比武穴工地临时工棚更显艰苦。革命先辈绝境“杀出血路、开辟新天”的勇气,如强心剂注入我这城建新兵心房——武穴老街破茧、新区拓荒,何尝不是和平年代“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根据地”建设?八角楼穿烟云的微光,在我心底埋下信念种子:城市规划建设,当如先辈擘画革命宏图,以信仰为灯塔,筑时代梦想之城。
二、征程:薪火燃征途,精神化骨血
回归武穴城建岁月,井冈山精神成无形罗盘。新区规划遇资金匮乏、群众疑虑,“艰苦奋斗”是锋利凿子——率团队奔走争项目,如“红军挑粮上坳”,肩扛手抬凿通途。老城区改造遇民生诉求,“依靠群众”是解难题密码。深入街巷听心声,让老街焕新颜、留烟火人情,与红军扎根群众情谊,跨越时空一脉相承。
犹记武穴滨江公园建设之初,区域广、征迁难,部分群众对规划存疑。井冈山“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箴言回响,我沉心走访恳谈,细绘“造生态乐园、提人居环境、惠千家万户”愿景,听诉求、优方案,寻公共利益与个体关切最优解。公园落成,江岸滩涂变市民休闲胜地、城市绿肺,欢声笑语代顾虑喧嚣。那一刻彻悟:城市建设非冰冷水泥堆砌,是饱含温度的“为人民服务”实践。滨江公园把群众期盼从蓝图变现实,是革命先辈“为生民立命”初心在新时代的延续回响。数十载城建路,井冈山精神火种熔铸骨血,成生命最坚韧魂魄。
三、再逢:银发归圣地,心火映长空
退休之年,我以普通老兵身份自费重登井冈。云海翻涌、山风松涛如昨,历经世事的心境,沉静而深远。再走挑粮小道,石阶青苔如岁月勋章;肃立烈士陵园,姓名墙是信仰丰碑。作为退役军人、城建老兵,凝望纪念碑,思绪穿回武穴建设现场——通宵绘蓝图的灯火、协调矛盾的奔走、攻坚克难的汗水智慧,是井冈山精神在和平年代的铿锵回响与鲜活延伸。
伫立黄洋界哨口,风雨掠过防御工事,历史号角耳畔激荡:当年红军以“实事求是”破围剿,今日城建人以“因地制宜”雕家园。武穴融山水入城市肌理,建滨江生态走廊、城市森林公园,是“敢闯新路”井冈胆魄的新时代书写。军装虽藏,“敢打硬仗”攻坚本色未褪;岗位虽换,“人民至上”初心如磐。井冈山精神化作血脉,流淌在武穴道路楼宇,滋养万家灯火。
四、永续:星火传新程,青山映碧空
暮色四合,苍山如黛。踏上归途,深知这趟自费精神朝圣,是新起点。作为亲历者与传承者,要把井冈山精神“接力棒”传后来者。让年轻城建人懂,城市营建是精神接力——需先辈开辟根据地的创新锐气,红军扎根群众的赤子情怀,将井冈精神箴言,刻进城市发展基因。
未来,纵使远离一线,我愿成井冈山精神在武穴的“传声筒”“播种者”。在社区讲堂、文化舞台,用亲历故事讲红色基因与城市脉动同频。让年轻一代懂,城市拔节生长藏革命精神力量;让退役军人“硬核”担当,在新时代城建画卷,绽放奋斗者光芒。愿井冈山精神如漫山翠竹,植根武穴土地,在时代浪潮中,节节向上,映照着热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作者:周中金
(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武穴西游记文化产业协会会员)
主播:云中鹤,男,1956年生,大连市人。1977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军务参谋。团职军官转业至地方后,先后从事过政法、纪检监察、宣传等项工作。热爱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