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我创作了一幅名为《生命在于运动》的绘画作品,画面上描写了两位身份不同而同坐一椅的老者。一位双手饱拿健身球,默默地运动着;一位怀抱一篮子鸡蛋,观看着旋转的钢球。画中并无褒贬,只是描写了当时社会上一种现象,意在与观众共同探讨“生命在于运动”的内涵。
我以为,“生命在于运动”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生命的起源、DNA的复制、细胞的分裂、世间万物的兴衰、人类心脏的跳动、血液的循环、呼吸的形成、思维的发展、各个器官的有机配合、以及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社会劳动等……都证明了这一规律。
在前些年人们把这一规律引入强身健体,用于体育锻炼,并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时尚。于是乎,舞刀弄棍练气功者到处可见,跑步打拳做健美者比比皆是。这无疑给国人的健康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一些偏激之人,把这一规律狭隘化、教条化、庸俗化,视其为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视体育锻炼为生命运动之唯一,视人类的必要劳动为多余。故而,便出现了许许多多让人难以理解、啼笑皆非之举。社会上还出现了另一种说法,即:“生命在于静止”。其理论根据便是:乌龟其所以长寿,正是因为行动缓慢,静多于动。这时一些人茫然了,糊涂了,弄不清生命到底在于什么。一些脑子“灵活”之人,便开始了新的尝试。
人类的健康仅仅是有一个强壮的身体吗?人类的生命仅仅是以长寿为标志吗?人生的意义仅仅是为了活着吗?非也!人类的健康应该是全方位的,它包括健康的心理,健康的思维,健康的人生观,健康的机体……人生的意义在于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古人云: “有志不在年高迈,无志枉活百岁衰。”这正揭示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进而言之,三岁小孩只要他为社会、为人类做出了他应做的贡献,即便只活了三岁,他的生命也是有意义的,他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反之,一位“寿星”,一生从未给人类做点什么,尽管他还能活百年,千年,但他的人生无有意义,无有价值可言。
由此看来,“生命在于运动”就其本意并没错,问题在于如何理解。正确理解、正确运动,生命才会有意义,有价值。反之,运动则会变成能源的浪费。就运动而言,它内含着方向性,正方为永生,反方为死亡,同样是运动,方向不同,其结果必然不同。
贺荣敏,笔名一敏。生于陕西合阳县。现为西安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2012年至2018年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2007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2015年获陕西省教学名师。其国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全省大型美术展览。出版散文集《绘事散言》《画说欧洲》等,在各大文学期刊发表散文、随笔等数十万字。责 编:周彦英
监 制:徐 冬
总监制:银 河
◆来源:陕西新闻广播《悦读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