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夕耕
制作:一米阳光
时光的河床里,总有一些微小的震颤被敏锐的诗心捕捉。本期,我们撷取【女神诗社】近几届月赛中指染青岚老师的六枚诗意结晶,作为获奖作品展的上篇呈现。
指染青岚的诗,是向内行走的旅程。她善于与草木对话,向静默处倾听,在斑驳的墙垣、流逝的光阴、荒凉的梦境中,打捞生命沉潜的哲思与坚韧的暖意。她的笔触细腻而富有质感,意象精准,情感克制却饱含张力。无论是亲近自然时体悟的“安静与微小”,在暮春田园里感受的蓬勃与沧桑,还是面对老墙、荒凉岁月时升起的怀旧与和解,抑或倒挂光阴中对亲情的深情凝望,乃至橱窗镜像中映照出的现代女性复杂心绪——都流淌着一种沉静的力量,一种在喧嚣与流逝中守护内心的从容。
这些作品不仅赢得了评委的认可(包括一等奖、三等奖及交流奖),更因其“深邃的意境、独特的视角和精炼的语言”触动着读者的心灵。每一首都像一枚精心打磨的“时光切片”,邀请我们驻足,在静默的诗行里,感受那份对生命本质的叩问与温柔的抚慰。
本期推出:与草木对话/暮春辞书/墙说/荒凉岁月/倒挂的光阴/橱窗里的镜像
敬请品读这六首承载着“草木低语与时光印记”的佳作。下期,我们将继续推出指染青岚老师的另外六首获奖作品,敬请期待。
我将亲近草木
亲近一块石头,亲近落日下的河流
还可以再安静一点
溶于风,溶于暗夜。溶于一朵花打开时微微的颤抖
没有什么比安静和微小更让人心动
喜悦被唤醒
掩灭无处不在的喧哗与喧哗中的孤独
一遍遍梳理心境
我低下头,看见春天在手心里长出
这是一首优美、宁静而富有哲理的小诗。它成功地将与草木的“对话”转化为一场深刻的内省之旅,在微小与安静中发现了对抗外部喧嚣的力量和生命内在的喜悦与希望,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鸟群从麦田飞向河流
翅膀掠过麦浪,带动绿色的风
暮春的乡下
有一种蓬勃,可以让人放下烦忧
让一颗种子忘记暗夜与霜冷
走进五月
与万物一起拔节,酝酿一颗果子的成熟
这一路的隐忍与虔诚
得到与失去并肩而行
杨柳每年都在河道上为自己更新族谱
在无尽的张望中
那些水流,庄稼,和村庄一起
缓缓地流,流成一口锈迹斑斑的钟
这首诗以暮春时节的乡村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流动的时空转换,构建了一幅生机与沧桑并存的农耕画卷。诗人以自然万物的生长、迁徙、沉淀为线索,在舒缓的节奏中渗透对生命历程的思考,既有古典田园诗的宁静致远,又暗含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最亮眼的地方:诗中的时间具有矛盾性:一方面,杨柳“更新族谱”、庄稼与村庄“缓缓地流”,延续着农耕文明周而复始的循环逻辑;另一方面,水流最终凝滞为“锈迹斑斑的钟”,又指向线性时间的不可逆与沉淀。这种张力揭示了诗人对传统的依恋与现代人焦虑的交织——自然万物仍在按季节更替,但某些事物(如村庄、记忆)已在时光中悄逝。要说不足:诗中“隐忍与虔诚”的表述稍显直白,或可尝试更含蓄的意象化处理。
雪花、霜花还会落下
在它斑驳的墙体上
一遍遍用蹩脚的文字填补岁月漏洞
扶着老槐树,偶尔随着草虫咳嗽几声
更多时候是静默的
任风雨和月光以铁质的回响,砸在脊背上
我也曾经捧着早春的麦香
从它膝下绕过,仰头看翻墙的桃花盛开
一切都老了
唯有它守着坍塌的老屋
等春风,也等一个从异乡归来的身影
这时,我不敢说出我的乳名
这是一首感人的小诗,情感充沛,文字留香。以冬天的落雪霜花为引子,把老墙砥砺风雪的那种坚韧不拔的韧性展露无遗,同时也让这种流泻的情感有了一种有力的支撑。通过老墙风雨无阻,顶风霜顶风雪的沧桑从另一个维度也展现了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历程。 特别是结尾:“ 等春风,也等一个从异乡归来的身影,这时,我不敢说出我的乳名”能戳动读者的泪点,给予更多想像的空间。
作者的文字有弹性,有质感。耐读耐品。
需要一些词语来将骨架分离
比如落日,荒野,一棵掉光叶子的树
越来越瘦的河流,塌陷的老屋
以及一枚鸟巢坠落在风雪中
青苔沿着红砖的裂缝爬上屋檐,摇着吱呀作响的窗户
只有那座小石桥守在原地,照看着来来往往的脚步
多年以后,我终于可以平心静气地接受岁月的剥离与馈赠
我依赖过的家园
也斑驳成一幅古画,悬挂在荒凉的梦境
而我,也终将学会考古
原谅一棵植物,从新生,葳蕤到陈旧
原谅花繁叶茂,终将成为回首时的枯枝瘦影
小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 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张力,意象之间的跳跃与衔接自然流畅。节奏上,诗歌通过长短句的交错,营造出一种缓慢而沉重的氛围,与主题“荒凉岁月”相得益彰。
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家园变迁以及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而富有象征意义,情感从外在的荒凉逐渐转向内心的平静与接受,最终达到一种对生命的豁达与释然。好诗学习了!
腊梅花又开了
我看见祖母坐在老院子里
做针线活
风停在她的针线上,阳光落在她的肩上
只有鸟鸣声,轻轻
飞来,又飞走
旧光阴苍绿着
一朵未绣完的梅花
停在那年腊月,不开
也不落
在文学作品中,时间倒挂常常被用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去的追忆。“世间何物催人念?半是风声半遗物。”这首诗通过描绘当年祖母绣梅花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祖母的深切怀念。那时开,到现在的不开不落,时空上的错位,立正了倒挂的深刻含义,让读者不由穿越时空先赏梅,再怜梅,完美呈现出光阴里的逆向情感。
要关掉多少暗夜,才能找到一盏灯
才能抽回
陷在泥泞里的那只脚
你喜欢雪的纯净,也喜欢玫瑰色的口红
这并不冲突
一览无尽的白,才能安抚欲望和虚空
店铺橱窗内依照季节变换着高跟鞋和连衣裙
变换着明亮和心动
再涂上一支口红,就是行走的风景
有些晦暗不会消失,那就在伤口上开出一朵花
才能对得起流离半生
对得起,所有独自吹过的风
从素白的描述反观镜像之外的物、事、人。从而让静态的事物像一条流泻在眼底的河水般潺潺淌过,既巨像地表达常态中事物的特征和走向,又意向于作者从内心深处爆发的某一种想象力。
整首诗以散文的诗意性语言表达,反观作者,让读者觉得有一双眼睛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整个世界。由外而内,由内而外,自由穿越其间。

社长微信:zhw12345609
执编微信:132799368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