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赋》
文/李元庆
我不在你左右,
心却被你左右。
山河远阔,人间星河,
皆不及你眉眼如初。
知否知否,爱藏心头,
朝思暮想,梦回千度。
知否知否,眷恋无休,
月下独酌,影伴孤烛。
你在远方,情系千里,
思你如月,安放无处。
风过青竹,叶落知秋,
你影未至,心已温柔。
念你如故,情深似海,
不在左右,却在心间。
岁月悠长,情意绵绵,
知否知否?思你如狂。
朝朝暮暮,皆为你想,
不在左右,却在梦乡。
知否知否,爱在心间,
如风过竹林,无声却深。
知否知否,此生此世,
思你如月,圆缺皆为你。
李元庆
生于1963年1月1日,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经济管理学院,曾在武汉市祥龙电业股份有限公司宣传部担任企业电视台台长,书记等;现已退休在家。
以心为舟,载月渡相思——李元庆《相思赋》诗评
李元庆的《相思赋》以最朴素的语言织就了一张绵密的相思网,将相隔千里的牵挂化作字间流转的月光与清风,读来如饮甘醇,初觉清甜,再品却见深情暗涌。
全诗以“我不在你左右,心却被你左右”开篇,寥寥数字便撕开了物理距离与心理牵绊的张力。这份“不在”与“却在”的矛盾,恰是相思最本真的模样——身体的远隔挡不住心的奔赴,山河星河的壮阔在“你眉眼如初”面前都成了背景,这种极致的对比让爱恋的浓度瞬间具象化。
“知否知否”的反复叩问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四字既是对爱人的轻声呢喃,也是对自我深情的确认。从“爱藏心头”到“眷恋无休”,从“情深似海”到“思你如狂”,情感在层层叠叠的咏叹中不断升温。“月下独酌,影伴孤烛”的孤寂与“风过青竹,叶落知秋”的细腻相映,将思念从浓烈的呐喊沉淀为无声的感知,让这份牵挂既有烟火气的实在,又有诗意的空灵。
意象的选择尤为精妙。“思你如月”贯穿全诗,月亮的圆缺成了心境的晴雨表,既是思念的载体,也是情感的见证;“风过竹林”的比喻更显匠心,将深藏心底的爱意比作无形却有痕的风,无声处见深情,留白间藏余韵。这些自然意象的融入,让抽象的相思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仿佛能看见诗人在月下凝望、在风中驻足的身影。
结尾“此生此世,思你如月,圆缺皆为你”以一生的承诺收束,将瞬时的思念延伸至永恒的维度。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反复的咏叹与质朴的倾诉中,让相思从个人的情愫升华为共通的情感体验——原来最深的爱恋,便是不在左右时,心也早已为你筑好了归巢,圆缺皆因你,悲欢皆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