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成都——金堂行(之二)
作者/尕圆
云顶石城
次日晨起即赴云顶慈云寺。慈云寺属云顶石城风景区景点之一。自沱江边到山顶,有新修的景区公路,沿山盘壑,急弯陡峭,狭窄处仅可小车缓慢错行。沿途枇杷、柚桃、银桃、杏子果繁枝沉,累累待摘。路旁农舍边总有老农将诱人鲜果垒满筐篓待售。所谓“云顶”,是说这里属境内龙泉山脉最高点。今日天气晴好,站在慈云寺最高处,可尽览龙泉脉、沱江络以及在山河间蜿蜒隐现的高速公路、铁路绘就的美丽形胜。龙泉山以东丘陵状川中台地,以西的成都平原及沱江两岸的冲积平原、沿山而梯次分明的坝丘地貌一览无余。
慈云寺,古称“天宫寺”,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曾被多位皇帝封赐,并留有圣旨、碑等文物,可见它在佛教文化中的地位。去过太多这样的古寺,总是怀着神圣庄严的心情,但大多走马观花,因为不懂,不知其然。在这里,高山古刹间的一些牌匾,吸引我花了不少时间。
山门有一块石匾,上书“慈云寺”三字,有资料说这是唐太宗御书,但现在已经漶漫不可辨认,但婉转、流丽、舒畅的形态,还是让人联想到唐太宗,不减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进门有一块《重建天宫禅寺记》碑,是清朝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重新镌刻的,碑文记载天宫禅寺重建历程,从中可知,这块碑最早立于明朝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这些年学习书法,对各地名碑关注较多,也知道这块碑的价值。杜铭撰文,李敏书丹,唐瑜篆额,三位权重一时人物的文字和书法同存于一块碑上,其历史与文物价值不言自明,特别是李敏的楷书端庄、清劲。另有三块碑石刻成《慈云寺高僧列传碑》,记录慈云寺历代高僧小传,四周用木框嵌为一体。碑文简练通畅,字体端正秀丽,让人喜爱。正为能见到这些珍贵碑迹而庆幸,又遇到一块《洗墨池》碑,简单介绍说相传为晋唐大画家张僧繇洗笔之处。国内各地有不少“洗墨池”,江西抚州的最著名,相传为王羲之“池水尽黑”之处;安徽枞阳有陶渊明或说陶侃洗墨池,成都青龙街有扬雄洗墨池、江油青莲镇还有李白洗墨池……如此等等,多为传说,但以其寓意古人刻苦精神这一点都是真的。没料到,这里集中了如此多的古碑古匾,更有近人熟知的于佑任、张大千、流沙河、启功等不少名家匾额,让人流连忘返。
近旁的大雄殿、观音殿、哼哈殿、财神殿、关公殿、罗汉堂、文殊楼等等,都是近些年重建,水泥仿木结构,不失粗糙时风,和寺内虽经历代风雨而不减雄姿的汉柏、唐楠、宋银杏、桫椤树、古牡丹等等对照,有些极不谐调之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