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秋华,诗心不渝
——读钟益刚战友《秋韵》诗集
翟基生(铁四师 )
在时光的长河中,花甲之年仿若一艘悠然靠岸的舟楫,本可静享闲适,然钟益刚战友却于此时踏上诗途,以笔为桨,于岁月的平湖浅滩荡起涟漪,划出一道别样的诗意航线。
2025年7月19日,那是寻常又特别的一日,午后阳光慵懒地洒在门前,快递员的脚步打破片刻宁静,送来一份珍贵包裹。怀着期待拆开,带着墨香的《秋韵》一书跃入眼帘,仿若夏日里第一片翩然而至的荷花,携着独特韵味,瞬间点亮周遭空气,也点燃心中对诗境的憧憬。书中佳作,篇篇皆藏着钟益刚战友滚烫的心与深沉的情。

《秋韵》一书,又恰似这盛夏里的一缕清风,裹挟着军旅岁月的厚重情怀扑面而来。
《秋韵》是一部收录了199首诗作的诗集,分为四个篇章:军旅情怀篇、纪念篇、山水名胜篇和抒情感怀篇。这部诗集通过不同的主题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整部《秋韵》以秋为背景,却不仅仅局限于秋天的景象,更多的是借秋之韵,抒发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历史、对情感的多维度思考与感悟,是一本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诗歌佳作,是对生活多维度的深刻反映和艺术表达。
在军旅情怀篇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军人生活的深情回忆和崇高敬意,诗歌描绘了军营生活的艰辛与荣耀,以及战友间的深厚情谊,充满了对国家和军队的忠诚与热爱。
往昔军营,《那年我们刚十八》,那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嘹亮激昂的号角声,皆化作笔下深沉的底色。《南疆铁路》《巴仑台》《回忆巴音沟》,每一个字符,都是曾经摸爬滚打、并肩奋斗的纪念,是深夜站岗时望向星空的沉思,亦是退伍离别时战友相拥的热泪凝就。从青涩少年到沉稳老兵,军旅生涯铸就了坚毅灵魂,这般情怀融入诗间,让纸页都透着刚劲之气,仿若能听见岁月深处传来的《铁甲奇兵》阵阵操练回声。

纪念篇则是对历史事件、人物或重要时刻的缅怀,诗歌中蕴含着对过往的尊重和纪念,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先烈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思考。
在纪念篇章里,《八一颂歌》更是嘹亮。“八一”二字,重若千钧,是热血与忠诚的凝聚。诗中,军旗飘扬于历史天空,猎猎作响,从南昌起义的第一枪,到保家卫国的漫漫征途,将士们的英勇无畏、牺牲奉献,化作激昂旋律,在字里行间奏响,唤醒沉睡的英雄梦,让后人铭记那段烽火岁月,传承不屈精神。
忆起心中父母,那些琐碎日常里的爱与唠叨,化作柔软笔触,写满感恩;艰难《抗疫之战》,全民携手、众志成城,口罩下的坚毅、逆行者的背影,皆成诗行里熠熠生辉的亮点,彰显人性光辉与家国担当。
传统节日于诗里满溢温馨。《春节》时,阖家团圆的暖意驱散严寒,饺子香气、鞭炮轰鸣,还有那贴在门楣的崭新对联,皆成诗中鲜活意象,诉说着对新年的美好祈愿;《中秋》《中秋怀想》,明月高悬,清辉洒遍大地,益刚战友笔下的月饼甜腻、故事悠长,游子思乡、亲人挂念,尽在浅浅吟哦中,勾勒出中华民族独有的亲情画卷。时令节气亦不放过,《春回神州》时节,燕舞莺啼、百花初绽,平等分割昼夜的奇妙时刻,被赋予生机希望;冬至日头,阖家围坐,饺子热气腾腾,窗外霜雪皑皑,诗中有生活的烟火,亦有对自然轮回的敬畏,让四季不再只是时间刻度,而是情感寄托的锦缎。

山水名胜篇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山川河流、风景名胜,将自然的壮丽与美丽转化为诗意的文字,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迷人的景色之中,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山水名胜于诗中亦非简单描摹。那是益刚战友用脚步丈量过的山河,目之所及皆入心底,而后化为笔下灵动景致。《天目峡谷》高峰巍峨,似壮士屹立,见证历史沧桑;《烟雨洪泽湖》流水潺潺,像低语诉说,萦绕悠悠情思。漫步在《忠路古镇》古道上,斑驳石板忆千秋过往;《夜游西湖》,泛舟湖上,粼粼波光藏万象玄机。并非走马观花式记录,而是将自身感悟与山川灵韵交融,使山水有体温、有呼吸,成为承载情感与哲思的载体。
抒情感怀篇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包括对爱情、友情、家庭以及人生哲理的感悟,这些诗歌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读着抒情感怀每一首诗,篇篇真情流淌。岁月沉淀后的心境,于秋意里愈发醇厚。《秋天》《秋水》《秋意》《秋日》《秋思》,叹时光匆匆,如秋叶飘零,却也有收获满仓的欣然;《老有所感》,感人生起伏,似秋波跌宕,仍怀希望前行的坚定。
钟益刚战友花甲学诗,不为附庸风雅,是内心热忱驱使,要把一生故事、万千情丝细细梳理,诉诸笔端。墨染诗篇,一字一句皆心血,一篇一章满深情,于秋韵中开启晚霞般绚烂的诗旅新程,且行且吟,不负韶华余韵。
槛外人 2025-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