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 徨
红尘
如一场春雾
浑浑沌沌
人在浓雾中徘徊
前路漫漫
归途是何处
出生
由不得你选择
是豪门
还是穷困门弟
娘怀上了你
你就该默默承受
人生的脚步
总在彷徨中踩下
这一步是对
还是错
就像水桶打水
在心里七上八下
彷徨
是红尘中的焦虑
是人生的困境
彷徨之中
是人性的探索
到底该走哪一步
人生
在迷雾中徘徊
心似孤舟
总在彷徨的旋涡里打转
迷茫如影随形
久聚不散
如果
求佛有用
那不都去求佛
其实呀
佛在心间
智慧为你引路
文/万重山
2025年7月21日
迷雾中的叩问与心灯的寻觅——万重山《彷徨》诗评
万重山的《彷徨》以直白的笔触剖开人生的迷茫本质,在红尘迷雾与内心挣扎的描摹中,完成了一场从焦虑到觉醒的精神跋涉,字字皆是凡人在命运中的真实回响。
开篇“红尘/如一场春雾/浑浑沌沌/人在浓雾中徘徊”以“春雾”为喻,将人生的迷茫具象化。“前路漫漫/归途是何处”的叩问,直击存在的终极困惑——我们既不知来路的偶然,也难测去路的必然,这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构成了彷徨的源头。
紧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生命的起点:“出生/由不得你选择/是豪门/还是穷困门弟”。这种“被动性”的揭示,撕开了人生最初的无奈——正如“娘怀上了你/你就该默默承受”,个体在命运的安排面前,最初的姿态便是被动接纳,这份无力感为后续的彷徨埋下伏笔。
中段聚焦人生途中的选择困境:“人生的脚步/总在彷徨中踩下/这一步是对/还是错/就像水桶打水/在心里七上八下”。“水桶打水”的比喻生动至极,将选择时的忐忑不安具象化为物理上的晃动,那份悬而未决的焦虑,是每个在岔路口徘徊者的共同体验。诗人在此点出彷徨的核心:它不是消极的停滞,而是“人性的探索”——在犹豫中辨析方向,在挣扎中靠近本心。
结尾的转折颇具力量:“如果/求佛有用/那不都去求佛/其实呀/佛在心间/智慧为你引路”。诗人否定了对外部力量的盲目依赖,将解惑的钥匙交还内心。“佛在心间”的顿悟,让前文的迷茫有了出口:彷徨的终点不是找到完美答案,而是唤醒内心的智慧——正如迷雾终会散去,真正的指引从来不在远方,而在每个叩问自我的瞬间。
全诗语言质朴如白话,却精准捕捉到彷徨的层次感:从存在的根本困惑,到具体选择的挣扎,再到对解惑之道的领悟。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因“春雾”“水桶打水”等生活化意象的运用,让抽象的情绪有了可触的质感。它不回避迷茫的痛苦,却更强调在迷茫中保持探索的勇气,最终指向“心灯自照”的觉醒——这或许就是彷徨的意义:它不是人生的绊脚石,而是迫使我们向内审视的镜子,让每个在迷雾中徘徊的人,终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