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成都——金堂行(之一)
作者/尕圆
沱江之首
近日,三十年前的老师夫妇自兰州来成都,与三位学友陪同去了金堂云顶山、沱江小三峡、五凤古镇等地。
金堂位于成都市东北部,距成都市区30多公里,有“花园水城”之称。县城赵镇为古四川名镇之一,有北河(青白江)、中河、毗河三河穿城而过,汇聚沱江,又有“千里沱江之首”的美誉。金堂因有山川之利,自古即为川西水陆交通枢纽,是成都东部之门户,历来为兵防要地和川西商贾云集的中心。《宋史》载:“怀安东达于潼遂,西达于成都,盖东西之冲,而山川之要会也。当其任者,苟得其人,西川有变,可以扼之于此,而使不得以超吾境而东;东川有变,可以扼之于此,而使不得越吾境而西。”相传三国时诸葛亮曾在这里屯兵守隘,晋义熙末刺史朱龄石率兵自沱江取成都,在此设金水戍;南宋末,宋、元在对巴蜀的争夺战中,金堂云顶石城先后十五年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稳定长江上游战局,支撑南宋半壁江山起到了堡垒作用。这里一度成为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和怀安军治所。明、清时期,这里又是农民起义军转战出入的重要阵地。这里也因得沱江舟楫之利而成为川西著名水码头和商贾云集之地,曾有几度繁荣,位列川西四大名镇之首。如今的云顶石城风景区,也是地方政府尽心打造的旅游胜地。
一位学友在金堂种桑养蚕,发展丝绸文化产业。他在那里已经订好三江鱼府就餐,餐厅即在毗河岸边的一条船上。夜色中游船在江面慢行,三河一江彩虹飞跨,两岸绿丝垂柳,江水波光潋滟,师生品茗叙旧,碧波浓郁中生发出万般柔情和温润。想起这里是著名诗人流沙河的故乡,他曾这样描写他的家乡:“绿波回环三面,半岛临深潭,水上飘来打鱼船,白鸥点点;岁晚花发,遍照十里山川,家住这里,也就成了神仙。”我们眼前所见,正是此景。
流沙河是金堂人,原名余勋坦,他这原名大概没几个人知道。如今六七十岁的文学特别是诗歌爱好者,知道流沙河最多的,可能是他在26岁的1957年,就以《草木篇》一举成名,然后,不到一年,就受到猛烈批判,并被划为“右派”,从此二三十年几乎销声匿迹,同样是在厄运中成就了他作家、学者、书法家的美誉,是文坛和书法界关注的人物。曾读过他的《流沙河随笔》《Y先生语录》等,那种幽默、耿直、睿智和犀利的语言,在我读过的现代作家中少有。读他的文字,真叫痛快!上面所引的小词,正是对金堂三江——青白江、毗河、中河汇聚处景色的深情咏叹,“神仙居处”也成了金堂风貌的代名词。今天,我等师生数人也尽情享受了神仙般的生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