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志平
“家家泉水芙蓉径,户户垂柳曲水亭。”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曲水亭街家家有泉水相伴,户户有垂柳依依的独特景致,展现出一幅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画卷。
曲水亭街中央由一条大青石铺砌而成的小溪,将其分隔为东西两侧街道。它是一条闻名中外的历史商业文化特色老街,也是5A级景区。
小兴隆街西口附近的河东岸,原有三间草房,名曲水亭,坐东朝西,房前屋后,小溪弯弯,流水潺潺,垂杨依依,亭门悬挂着郑板桥撰写的对联:“三椽茅屋,两道小桥,几株垂柳,一湾流水”。街以亭而得名,亭以水而命名,水以曲而著称。如此神韵,让人感叹。
漫步曲水亭街,你会看到从珍珠泉和王府池子而来的泉水汇成河,与曲水亭街相依,一边是青砖碎瓦的老屋,一边是绿藻飘摇的清泉,临泉人家在这里淘米濯衣。
曲水亭街的泉水,如同一群灵动的精灵,它们在石板路上跳跃、嬉戏,形成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水不涨不涸,水面上波光粼粼,阳光洒下,仿佛给泉水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河底的沙石、水草以及游动的鱼虾都看得一清二楚。那嫩绿而茂密的长叶水草,因受水流经年的压力而堰卧着,齐刷刷向北披靡着,宛如一幅天然的绿色画卷。垂柳依依,枝条轻轻摇曳,倒映在泉水中,宛如少女在对镜梳妆。小桥横跨在泉水之上,行人在桥上走过,身影倒映在水中,与泉水、垂柳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美景。
偶有老者独坐檐下,捧着粗瓷碗饮茶。他们不言不语,只将浑浊的目光投向流水,又越过流水,投向不可知的远方。这些人大约是本地住户,与那些喧嚣的游客格格不入。他们的存在,恰如古旧的砖墙间生出的几茎野草,无人注意,却自有其坚韧的生命力。
沿街的铺子多是青砖灰瓦的老建筑,木门上雕着简单的花纹,窗棂透着古朴的意趣。有的门面挂着蓝底白字的布幡,“泉水茶社”“鲁绣世家”之类的字样在风里轻轻晃,一眼望去就有了老济南的韵味。
茶馆是街里的常客,竹椅木桌就摆在门前的廊下,客人坐着喝茶,脚边可能就是潺潺流过的泉水,偶尔有柳叶飘落在水面上,和茶盏里的热气缠在一起。旁边或许是家卖油旋的铺子,铁板滋滋作响,金黄酥脆的油旋刚出锅,香气能飘出半条街,老板戴着白帽,手脚麻利地招呼着街坊和游客。其他商品有杨氏麻糖,秦记火烧等应有尽有 。
还有些卖手作的小店,门口挂着泉水泡的腊梅、手工绣的荷包,或是用本地青石板刻的小摆件。店里的掌柜多半是本地人,说话带着济南话特有的温吞调子,会笑着给你讲哪块料子是用曲水亭的泉水漂过的,哪个图案藏着老济南的故事。 在这里,商铺不只是做生意的地方,更像是老济南生活的一部分,慢悠悠的,带着泉水的甜和日子的暖。
曲水亭街是一条“青砖碎瓦,泉水潺潺,曲折幽深的街巷,一路藏着文墨书香,窥见历史的涟漪,方知其中雅趣。”
转角处有家书店,门口挂着"独立"二字。进去一看,架上多是些旅游指南和畅销小说。店主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正埋头读书,对我的到来浑然不觉。我想,在这般热闹处开书店,可能老板也是书中人吧。
如今在曲水亭街租衣服拍照已是一种潮流,也是景区一道风景线。有名的店铺如花满溪汉服体验馆,花似锦汉服饰品店等。偶尔墙壁上贴一句“我在溪上很想你”,“等待浪漫,也等你”或“济南”会使你眼前一亮,顿时觉得心里暖暖的。
街旁边的座位上有一位70多岁的老者正在全神贯注地用二胡演奏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引来游人驻足聆听,当演奏到“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 ……”更是引起人们长时间的鼓掌喝彩。不远处好像有一人物雕塑,铜色衣帽,面色灰中带亮,手拿一支步枪。走近才知是真人站立,一动不动,这可能是行为艺术吧。
曲水亭街最北端东侧就是百花洲,它景色宜人,与曲水亭街相连,湖水清澈,锦鲤嬉戏其中,岸边垂柳摇曳,与周围的古建筑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
漫步在曲水亭街,耳边传来泉水潺潺的声音,那是一种轻柔而悦耳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章。泉水流淌过石板,发出“哗啦哗哗”的声音,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又像是在与行人轻声交谈。
作者简介:
吕志平,男,本科学历,高级英语教师。一九八二年进入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第一中学,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现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