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钧,1910年3月15日出生,山东省曹县庄寨镇王韩寨村人。他幼年失去双亲,靠亲友的资助读完了小学。1927年考入曹县职业学校蚕桑科学习。1931年7月考入济南高中,1931年12月入党。不久,王石钧被派往上海党中央受训。从党中央受训回来,王石钧参与领导山东的革命运动,参加并领导了反会考斗争。反会考斗争后,王石钧毅然弃学,开始了职业革命的生涯,到泰安任共青团县委书记。1933年春,因山东省团特委书记陈衡舟叛变革命,山东省党团组织遭到破坏,王石钧为逃避敌人追捕,辗转回到家乡曹县。
为了解决生活问题,王石钧于1934年初考入菏泽乡村建设研究院,次年毕业,分配到定陶县田集乡农学校任军事主任。他把进步职员组织起来和反动校长作斗争,引起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注意。于是,他离开这里,回到曹县西北,到小李寨小学任教。他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在他的启发引导下,许多学生陆续走上革命道路。在此期间,他先后发展刘齐滨等八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在曹县桃源乡农学校任雇员。他以乡农学校雇员的身份,一方面联络桃源乡农学校义合乡乡长郭心斋搜集国民党的情报,一方面会同共产党员于子元、程力夫、李子芳等人组织农民互助会,团结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为以后建立的鲁西南抗日救国总会打下了群众基础。
1934年在曹县西北贾集、刘岗秘密成立了中共党组织,开展了以武装革命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运动。1936年,直南党委派于子元到曹县西北地区与王石钧沟通了党的关系,在直南党委领导下,共同开展了农民运动。
1937年春节后,王石钧受党组织派遣,到考城县北关区吴庄寨(今民权县北关镇吴庄寨)开展革命工作,发展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程庄镇葛庄人葛启荣被发展为民先队队员,后由王石钧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
1937年11月,王石钧被任命为曹县三区区委书记,领导建立了三区第一个党的基层组织——刘岗村党支部(1938年3月20日成立)。在县委的领导下,他积极组织武装力量,动员18名青年(庄寨镇郭小湖郭心斋、郭又新、郭巩、郭万新、郭华清、郭澍亭,庄寨镇郭寨郭永昌,庄寨镇潘寨潘长江,庄寨镇祥符寨程街程秀士,庄寨镇白茅村王福连,庄寨镇桃源集齐献周,庄寨镇前韩曹子端,庄寨镇白茅村韩寨韩尚志,牡丹区安陵集程力夫,韩集镇曹楼任耀庭、李尚田,东明县大屯镇张街周默轩,兰考县许河乡董园董心点)到聊城范筑先部第十支队教导队学习军事知识,为抗战培养了大批军事干部。1938年5月,他帮助郭心斋建立了桃源义合乡自卫队,郭心斋任队长,曹子端任副队长,这是曹县党组织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
成立冀鲁豫五大大队后,王石钧任政委,为部队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940年6月,根据工作需要,王石钧转到地方工作。这年秋天,王石钧代理曹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在代理县长期间,开辟了大寨、魏湾、砖庙、李集四个新区,加强了鲁西南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1941年5月,王石钧正式任曹县县长。这年夏季,曹县遭受蝗灾,眼看一片一片绿油油的庄稼就要被蝗虫吃掉,哪个庄稼人心里不急?王石钧同志心里更是火烧火燎,坐卧不安。他不断到地里去察看灾情,并亲自率领干部,动员群众,不分昼夜到田地里去捕蝗虫,帮助人民抢救庄稼。开始,大家只注意捕成虫,但是大的蝗虫还没捕完,那些蝗卵和幼蝗又长成了。王石钧同志看到这种情况,又找一些老农商量,想出了挖沟捕幼蝗和挖蝗卵的办法,这样双管齐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蝗灾控制住了,王石钧同志的眼睛却熬红了,脸也消瘦多了。跟随他工作的李荣村同志说:“石钧同志,你只知道一心扑在工作上,对个人的事没有一点要求,真是……”话没说完,王石钧同志就指着身边一块花生地,风趣地说:“咱啥也不要求,等抗日胜利后,能吃上点花生米,就心满意足了。”
在王石钧带领下,干部群众,不分昼夜到田地里捕蝗虫、灭蝗卵,控制蝗灾,抢救庄稼,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这一年,许多人家很早就没粮食吃了,全靠挖野菜、刮树皮充饥。对此,王石钧心急如焚,一面及时向地委汇报情况,一面积极想办法筹款救济百姓度过灾荒。他号召全县人民,大搞生产自救运动。同时,他还要求县机关和部队人员,节约粮食,并在受灾害最严重的鹿庙等村庄,垒起大锅灶,他亲自煮粥赈济灾民。
他的家就在附近的村子,全家一直靠野菜度日。后来,实在揭不开锅了,饥肠辘辘的孩子对母亲说:“娘,俺爹是县长,又给大家发粮食,咱也去给他要碗粥喝吧。”妻子深知丈夫的脾气,一声没吭,泪珠一滴滴落在孩子的脸上。后来,在大伙的劝说下,她才领着孩子找到王石钧,说:“我能忍,孩子实在饿得忍不住了。”王石钧看着骨瘦如柴的母子,半天没有说话,最后还是摇了摇头,说:“家里的困难我知道,这些村受了重灾,救济粮食只有这点,这粥咱能喝吗?”妻子再没有说什么,眼噙着泪花,背起孩子回家了。吃这粮吗?”游击队大队长王道平同志知道了这件事,深受感动,便拿出自己的钱送给王石钧同志,石钧同志又婉言谢绝道:“你拿出钱来救济广大人民群众我赞成,至于我家中的困难,还是我们自己克服吧!”后来,还是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王石钧家才度过了荒年。
王石钧就是这样,把毕生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他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九四二年四月,鲁西南专署第一任抗日专员刘齐滨病故。刘齐滨病故后由曹县县长王石钧代理专员,后由冀鲁豫边区文联调来袁复荣任副专员。)。
1943年3月,王石钧率领一支小队,突袭日寇驻扎在曹县砖庙的一处营地。当时,整个小队只配有4支枪,其余战士拿的都是大刀等武器,敌人那边却是武器先进。王石钧和战士们毫不畏惧,以突袭之势主动进攻,击毙击伤日寇10余人,缴获步枪10余支,而我方战士仅1人受伤。这次战斗后,日寇知道了抗日队伍中有个智勇双全的王石钧,并放出话来,一定要生擒他。
1943年3月27日,日寇长途奔袭,对我鲁西南进行扫荡,王石钧在青岗集聂楼村被敌人包围,他奋起指挥作战,进行抵抗,身负重伤,不幸被俘。
一个满脸横肉,浓眉竖眼的鬼子,手持着指挥刀,问王石钧:“八路干活的,你的名字?”
王石钧看了他一眼,没作任何回答。
“你的名字,什么的?”鬼子扬起指挥刀又问了一句。
王石钧牙咬得紧紧地看了他一眼,“王石钧!”他说出的这三个字象沉雷似地响亮。
鬼子轻声地重复了一句“王一石一钧”三个字,又问:“你是共产党员?”
王石钧挺了挺胸膊,仰了仰头,象铁人一样,他说:“共产党员,怎么样?”
没等鬼子答话,从旁边走过来一个翻译官插咀说:“作了俘虏还耍什么厉害?皇军一句话就要你的命,难道你不怕死吗?”
王石钧用蔑视的眼光看着他,冷笑了一声说:“难道你不知道共产党员不怕死吗?”
恬不知耻的翻译,始终不能把王石钧的斗志压下去。几个恶煞似的鬼子,气势凶凶地走过来,把王石钧按在地下,七手八脚地踢打了一顿,打得王石钧死去活来。
鬼子问:“你的什么的干部?还硬不硬?”
“什么干部不干部,共产党员都和我一样,骨头都是硬的,意志都是坚的,我也并没有什么出奇!”
敌人看到是不能使王石钧屈服了,就决定把他带到敌司令部再慢慢地折磨这位钢铁战士。就把王石钧捆绑起来,放在汽车上。王石钧的两只手被敌人捆绑住是不能动弹了,可是他还有一张嘴、两只脚。在汽车上他还是骂不住口,并用两只脚向敌人乱踢乱跺。敌人把他按倒,骑在他身上,他一挺身,把敌人掀倒在车厢里。在汽车飞驰似地前进着的时候,王石钧下了决心:就是死,也要死在根据地的土地上,共产党员可杀,不可辱。他偷偷地搓断捆着他手脚的绳索,在韩集镇范水坑村附近一纵身跳下了汽车。几个敌人开枪射击,接着又跳下汽车,对着他的胸膛又凶狠地连刺数刀,看王石钧已奄奄一息,才开起汽车滚蛋了。
当地群众和几个做地方工作的同志闻讯赶来,急忙把身受13处重伤的王石钧同志抬回周庙村里。
据曾担任五分区20团一连指导员的韩集镇周庙村人共产党员周广颜回忆,五分区医院在周庙村,他任五分区医院管理员,负责整个医院的内务工作。党和政府对王石钧的伤情非常关心,特委派专人进行医治看护。王石钧被抬到周庙村五分区医院后,周广颜参与抢救王石钧县长三天三夜,但终因伤势过重,失血过多,伤口逐渐恶化而牺牲。王石钧在弥留之际,还在关心着群众的生活,声音微弱地问大伙:“杨巴狗子(即杨树花序)开了没有?”大伙告诉他,已经开了。他断断续续地说:“这就好了……群众有吃的了……”话没说完,就牺牲了。
曾任齐滨县县长兼县委书记李荣村回忆,虽然王石钧苏醒过来,但由于负伤过重,又加医药和其他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王石钧的伤已经没法再治了。在伤势很重时,他还在关心着群众的生活,询问杨八狗子开了没有?(灾荒年群众都用杨八狗子充饥)并断断续续地对大家说:“乡亲们,同志们,不要伤心,有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跟着党……继续……斗争!……”话没说完,王石钧同志就与世长辞了。
王石钧不幸逝世的消息传出,根据地的人民无不失声痛哭,党和政府将烈士的遗体安葬在他家乡王韩寨村的土地上,为他竖立了纪念碑。碑文中写道:“石钧同志为人豪侠爽直,大公无私,虽家中屡次断炊,而却一文不苟,赤心耿耿,献身国家,其优良革命品质,堪为后世典范。”这是对王石钧烈士的高度评价与赞扬。后来,党和政府曾把桃源区改为石钧区,以示对烈士的悼念。王石钧同志是鲁西南抗日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人之一,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凡是与王石钧同志相识的同志谈起他的事迹来,没有一个不说王石钧是党的好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