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迹之怀古文人3
文/ 徐 品
行走江南,寻觅着古代文人的遗迹,尽管遗迹是真真假假、偷梁换柱,但是起码还有着真实的影子,这就够了。至于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熙乾隆……之类不提也罢,也许因为咱是老百姓,够不着那么高,看不了那么远,况且我要是穿越到他们那个年代,也活不了那么久,还是让羡慕者们羡慕去吧,我没兴趣,哈哈……
陶潜心中的“武陵源”
来到常德,其实真正想寻找的地方就是“桃花源”,传说这里就是1800多年前,陶渊明先生寻找着的那个“理想世界”。
不过,这个地方是真难寻啊,尤其是对于我这样没有私家车又打不起的士的独行者,更是偏远至极。而且,这里也是真的远,距离常德市区足足有70多公里,坐市郊客车大约100多分钟。也对,人间仙境哪能在市井街巷间啊?
这是六月,所以客车的乘客不多,而且天气又热得很,毒辣辣的大太阳从早晨就一直挂在头上,没有片刻隐藏。
走进桃花源,沿着五柳湖踱步,遇见一个茶摊,喝了一碗这里的特产“擂茶”,味道怪怪的,说不上是好喝还是难喝,呵呵。
这里是真幽静,湖畔有牛蛙的叫声,此起彼伏。沿秦街向上走,全是没有开张的店铺。我忽然在想,1800多年前的陶渊明如果在这里的话,他是怎样生活、或者说是怎样活着的?
要说这里风景优美,其实还真算不上,也就是有山、有树、有水、有洞、有桃花、有耕田而已。在中国,这样的地方并不少见。然而,我又一想,那毕竟是1800多年前,在大部分地方都是荒山秃岭,满目疮痍的环境里,有这样一个地方还真得就是“理想中的桃花源”。
说心里话,陶渊明一直是我心目中暗暗佩服的一个诗人,我不只是佩服他的诗情,我更佩服他的人生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做过官,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但是只做了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做出这样的选择,不得而知,好像县令的薪水不止是“五斗米”吧?
沿五柳湖继续转,六月,除了浓浓的绿荫并没有什么花开放,灼灼桃花应该是三月,所以万亩桃林也只是一片树木而已。我又想起了江西九江的南山公园,这里应该是陶渊明的出生地,在庐山脚下,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况且,只要有酒喝,他是不论贵贱,都能开怀畅饮,而且“我醉欲眠卿可去”,不管你是官大官小,我想睡就睡,哈哈。
其实,陶渊明是“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的个人理想主义色彩,他哪里懂得世界从一开始便不是他要的样子,而且也永远不可能是他要的样子……因为他不是政客,他是诗人。
中午,五柳小镇的小姐姐招揽游客去他们店里吃饭,我要了一个土匪猪肝,一个外婆菜,菜味一般,价格还是蛮贵的。饭后,本想再逛逛黄闻山,欣赏一下古潇湘八景之一的“渔村夕照”妙境,怎奈身体倦乏,只好作罢。
离开小镇之前,我又看了一眼渐渐远去的桃花山,忽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油然升起——陶渊明并没有来过这里,这里的一切都是后人根据他的臆想而创造,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所以,诗人是伟大而不朽的。
(徐品与李纳)
徐品,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抚顺市作协理事兼纪实文学委员会主任,《玄菟旬刊》主编。197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有数百篇作品散见于《小说月刊》、《北京文学》、《短篇小说》、《阳光》等刊物并多次获奖,有作品入选教育部编选的小学生阅读书目。著有诗歌散文集《精卫鸟》、长篇历史传记文学《民国社交圈》、长篇历史小说《一号伪装者》、长篇小说《太阳里的冬天》,2013年获首届抚顺作家奖。
李纳,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声音布道,传递美好。范读导师、心理咨询师、主持人、金话筒金奖得主、普通话一级甲等、主任播音员、诵读艺术的资深传播者、播音主持专业职业生涯三十六年。
个人微信公众号:纳一天的云水禅心
首发原创作品投稿:356452725@qq.com、微信 :fsd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