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4则
杨遵贤
1、邮费自付
潘某,乃虔城下放知青,自云回族人,取名穆罕默德,自言原籍南粤深圳。
爱好文学,喜欢舞文弄墨,然学问平平。
后迁至深圳,将回族风俗、源流等资料,编成洋洋百万字一书,惜无读者,为销售书,出一怪招,将此书广泛邮寄给数百亲友,特别在邮件上注明:邮费由对方收件者自付。
弄得众人万分尴尬,苦不堪言。
2、美国出名
诸葛明,自称作家。
某年曾应聘为某报记者。发表十多万字的通讯报道。为对自已的作品作一次圆满总结,拟出版一书,汇集所写的包括小品文、通讯报道、发言稿、单位工作总结。
|为提高自身知名度,亦可说是炫耀,多次不厌其烦地恳请当地知名人士为其作序。
某日,他恳请王作家为其撰序,王随便翻看一下,面对如此大杂烩,嗤之以鼻,不肯就范。
诸葛明自以为王作家与己一样,也喜欢炫耀,遂曰:“我将该书寄往美国华盛顿一位与女儿同住的女同学,这样一来,你不是在美国出名了!”
王作家苦笑反问道:“莫诳我,区区一本书,怎能在外国出名?估摸爱书者,把它当宝贝,不爱书者,弃之如废纸!”诸葛明一时语塞。
3、价值城南
昔日门可罗雀之陈家旧宅,倏忽车水马龙,门庭若市。
年近九旬之陈老先生须眉皆白,老态龙钟,颤颤巍巍坐于县政府配予之轮椅之上,迎送一位又一位慕名前来之稀客,其多位曾孙孙女一旁悉心照顾张罗,不亦乐乎!
伍经理笑容可掬,垂首而立,彼乃为即将开业之新雅酒家前来索取店号墨宝;招待所陆所长满面春风,毕恭毕敬,彼乃来一幅六尺见方之国画“迎客松”。
继而,县太爷之大公子新婚之喜,需撰一副婚联;水利局长之老母八十大寿,央求一个大“寿”字;市文化局之李秘书受领导之托,来求陈老先生作一幅泼墨山水画……
此段日子,陈老先生忙得不可开交。彼朋友之朋友、学生之学生、亲戚之亲戚、熟人之熟人,想着法子,朝庙般鱼贯而来。陈老先生之书画为何一夜之间轰动而引发人们之青睐?
原来,彼一幅“山居”国画,一偶然机会,被彼二十年代之上海美专之刘校长、一个全国赫赫有名画家大加贊赏,称其手法继承了其风格。并为其首次画展题写“晚芳犹香”四个苍劲之条幅。
陈老先生德艺双馨。生性厚道,乐于助人,广结善缘。有道是,会者不难,客人们之不算过份的请求一一应允。
当年,陈老先生历经风雨坎坷,身心倍受摧残,一次批斗游街,一条左腿被人打伤致残,至今时常发“损”,年老体衰,画了十余幅后便头昏眼花,体力不支,没数天便卧病于床。
另外,一些未获墨宝的“独具慧眼”之客人,却气急败坏矣,数位颇具心计者觅得陈老先生年愈花甲之儿问之:“令尊可有剩余字画条幅?”“国家收藏之收藏矣,送人之送人矣。”其儿无不惋惜。
一胖乎乎中年人灵机一动道:“陈老先生练笔之草稿该会有么?”道罢,彼从书房中拎出一废纸篓。众人伸出颈项,瞪眼射出觊觎之青光,思忖:篓中写坏之书画草稿,甚至信封,再过十载二十载,必定成为珍藏之文物,同样具有不可估量之价值。
废纸篓一放于地,众人则争先恐后,一拥而上,挤压、推搡、碰撞,如同捡拾一窖意外发现之金银财宝。有数人被踩脱鞋袜,斜眉歪目,骂骂咧咧。半分钟光景,一篓揉搓成团之废纸废信封被一抢而光。人去楼空,躺于地之废纸篓被踩得支离破碎。
4、副刊编辑
将退休牛涌任大江日报碧玉副刊编辑,彼不仅是位知名作家,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体裁无所不能,而且是个资深编辑人,驾驭文字轻车熟路,眼光独特。
对待编辑工作十分投入,万分热忱,精益求精。待人和霭可亲,好学谦虚,团结周围一批老少作者,为碧玉副刊脱颖而出,冲出全省奠下坚实基础,立下汗马功劳。
一次,居住偏鄙山村的农民作者朱胜,被约请到编辑部修改其一篇散文稿子。
牛涌循循善诱,悉心指导,一直到近午时分,彼大方地挽留朱胜于其家吃午饭,虽然粗茶素菜,一餐家常便饭,令朱胜感恩戴德,十分激动。
使得市内的文化人交口称赞,其待人接物,口碑极佳。
此后,在牛涌的精心打理、经营下,碧玉副刊办得花团锦簇,有声有色,老少皆宜,门庭若市。成为广大作者趋之若鹜的“朝圣”之地。
某年秋日,朱胜约请胡歌、项荣、纪勇等五六位作者选了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前往报社探望大名鼎鼎的牛涌大编辑,目的有二:一是登门拜访,以示尊重与敬仰;二是让这位称职清廉的老编辑饱享一次口福。
途中,朱胜掏出手机,给牛编挂了个电话:“牛老师,久未晤面,我们几位作者今天相约前往贵处拜访您,叙叙旧。”
牛编答曰:“欢迎,我们欢迎!遗憾的是,今天较忙,估计没空。”
立在一旁的胡歌听得清楚,急迫地道:“我们几位作者,好不容易抽空,来向您请教,万望您拨冗见上一面。”
片刻,项荣拿出手机道:“牛老师,久仰,久仰大名,您猜猜,我是哪一位?”
牛涌思索片时,应道:“哟,听口音,你乃我们大江人。你好,你应该是周大经理吧!”
项荣摇了摇头,道:“非也,本人项姓,楚霸王项羽的项,在下项荣也。”
牛编明白过来,道:“啊。小项,我们年轻的田园诗人啊!”
纪勇也凑近手机套近乎,大声道:“牛老师,我带来了个微型小说,今天亲手交给您,请您老帮我扶正,把把关。”
牛编立即应道:“没事,小事一桩,今天无空,作品可以发我微信,让我过过目,如何?”
纪勇笑道:“谢谢牛大编辑,谢谢你啦!”
等得有些不耐烦的朱胜白了其他作者几眼,拿起手机催促道:“牛老师,你忙,我们都理解,但是,再忙,吃饭是必须的。一餐饭,要不了多长时间,是吧!”
胡歌夺过手机,焦急地道:“朱胜说得对,就一餐饭的功夫,再忙也要吃。民以食为天,吃饭干饭,不怕阎王和老天!”
项荣拿起手机,道:“牛老师,今天中午十二点准点,我们在“醉仙楼”撮上一餐,不打紧,我们马上开车去接你”
牛编推辞道:“谢谢诸位的深情厚谊!我今天确实忙,我在给大江市化肥厂写个报告文学,明天就要见报,对不起!十分抱歉!”
朱胜在手机上再三催促,道:“牛老师,你等着,我们马上开车去接你!”
牛编只有找理由,推辞道:“朱胜,莫来莫来,我写完这篇报告文学也该歇息休息一下了,累了大半辈子,船到码头车到站。我就要离开报社了。”
朱胜莫名其妙,追问道:“不至于吧,怎么船到码头车到站了?你还年轻呢!”
牛编道:“什么年轻?下辈子了!我都六十花甲了,下个星期就退休了!”
朱胜不解道:“不是真的吧?”
牛编应道:“哪还有假,你是我的学生,我什么时候说过谎?真的,我将退休了!”
众作者没听错,惊诧地异口同声道:“啊!退休了!”众人如同泼了一身冷水,面面相觑。
沉默多时,不约而同地你一句我一句嚷开了。
首先。胡歌发表看法,日:“既然退休了,就没有发稿的生杀大权了!”
项荣更直言不讳,曰:“人不相求一样高,不用我们稿件,求他干什么?”
纪勇更直接了当,曰:“今天,我们就不用请牛大编辑撮一餐了!”
胡歌接着拖长声音,文绉绉地道:“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诚哉斯言也。”
项荣叹气道:“今天白忙了一次!”纪勇亮出新点子,道:“失败是成功之母。留下的宴请费,再犒劳下任接班的碧玉副刊编辑吧!”
唯有朱胜紧抿着嘴巴,久久不吭声。其他几位作者只有满怀失落与非失落的复杂感情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