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北川羌族自治县迎来旅游热潮。永昌河碧波荡漾,古羌寨歌舞欢腾,果园里硕果飘香,游客们沉浸式体验羌族风情,感受“大禹故里、中国羌城”的独特魅力。近年来,北川依托“大禹”“大爱”“大熊猫”三张名片,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成功打造天府旅游名县,持续释放消费新活力。

图片说明:游客在石椅羌寨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沙朗
曲山镇石椅村凭借生态采摘、羌族文化体验等特色项目,成为暑期热门打卡地。7月以来,当地民宿预订火爆,农特产品销售超百万元。北川以“农旅互促”推动产业升级,茶旅融合带动春茶均价增长12.5%,羌寨民宿、田园采摘等新业态让游客“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目前,全县每3人中就有1人吃上“旅游饭”,文旅产业带动人均增收超600元。

图片说明:游客在大禹陈列馆参观
在北川大禹文化陈列馆,全息投影、AR交互等技术让大禹治水的历史“活”起来,开馆以来接待游客超2.2万人次。同时,“非遗+旅游”“非遗+电商”模式推动羌绣、草编等文创产品热销,年销售额达2.5亿元。全国18所高校学子走进“北川驿站”,体验羌绣技艺,感受非遗文化的当代魅力。

图片说明:60余名暑期托管班孩子走进北川大熊猫动植物园
大熊猫动植物园开园即成“顶流”,9天吸引游客2.7万人次;九皇山景区“奇幻林”项目带来“夏日玩雪”“萤河秘境”等新奇体验;低空旅游航线开通,让游客俯瞰羌城壮美风光。2025年上半年,北川接待游客7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9.6%和20%,新业态贡献显著。
从传统羌寨到现代文旅综合体,北川正以多元业态、优质服务吸引更多游客“在世界行走,为北川停留”。□杨国华 唐舒琪 本网成都7月21日电
短评|“文旅+”如何让北川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北川羌族自治县以“文旅+”全业态融合为抓手,成功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与文旅发展的共赢之路。通过深挖大禹文化、羌族非遗等资源,结合现代科技与低空经济等新业态,北川不仅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更让乡村“火”起来。农文旅融合带动百姓增收,非遗创新传承激活消费潜力,全域旅游提质升级游客体验,展现出文旅产业强大的辐射效应。其经验证明:立足特色资源、推动跨界融合、创新消费场景,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未来,北川需持续深化文旅IP打造,进一步释放“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为民族地区振兴提供更多借鉴。□ 苏东华
本文责编:童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