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观武汉渡
江节怀念毛泽东
刘辉光
浩浩长江水,
滚滚向东流。
江城渡江佳日,
瞬逝数十秋。
主席英姿如旧,
笑向苍生挥手。
天堑又何愁,
美帝霸心久,
不过纸骷髅。
涛声浩,
帆影动,
奋身游。
气吞华夏今古,
豪气永存留。
公领黎元站起,
自力更生兴富,
阔步上层楼。
德泽千秋驻,
功绩耀金丘。
作者:刘辉光,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经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曾就职于武穴市审计局和湖北省审计厅。业余爱好文艺创作,现已退休,闲居武汉,爱好京剧,现任武穴市京剧协会副会长。2024年在全球华人出版社出版《散淡人云》一书。
涛声载史,豪情铸魂——刘辉光《水调歌头·观武汉渡江节怀念毛泽东》词评
在武汉渡江节的壮阔背景下,刘辉光的《水调歌头》以江为媒、以史为鉴,将对伟人的深切怀念熔铸于滚滚波涛之中,在今昔对照与豪情抒发中,写下一曲致敬时代与初心的赤诚颂歌。
上阕以“浩浩长江水,滚滚向东流”起笔,既绘长江奔腾之景,又暗喻历史洪流不可阻挡。“江城渡江佳日,瞬逝数十秋”一句,由眼前盛景牵出时光感慨,自然过渡到对核心意象的追忆:“主席英姿如旧,笑向苍生挥手”。毛泽东同志畅游长江的经典场景在此定格,“天堑又何愁”的豪迈,既是对伟人胆识的礼赞,也暗含对时代困境的从容回应。而“美帝霸心久,不过纸骷髅”的直抒胸臆,以通俗却铿锵的比喻,将历史语境中的民族志气与斗争精神鲜明托出,让个人记忆与家国情怀在江涛中交融。
下阕转向渡江场景的动态描摹与精神传承。“涛声浩,帆影动,奋身游”,六个字勾勒出渡江者劈波斩浪的身姿,画面中涌动着生生不息的力量。“气吞华夏今古,豪气永存留”紧承而上,将个体的奋勇升华为民族精神的延续。随后笔锋转向伟人功绩的铺展:“公领黎元站起,自力更生兴富,阔步上层楼”,三句精炼概括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奋斗历程,将历史叙事浓缩于词间,字字重若千钧。结尾“德泽千秋驻,功绩耀金丘”以“金丘”喻不朽功业,既呼应开篇长江的永恒意象,又以“德泽”二字点出伟人精神跨越时空的影响力,让怀念之情在历史纵深中沉淀为厚重的敬意。
全词格律工整却不囿于形式,语言质朴而情感炽烈。上阕借江景忆往昔,融个人记忆与历史视角;下阕由场景展精神,将英雄气概与时代成就贯通。“纸骷髅”的通俗比喻与“耀金丘”的庄重赞颂形成张力,既保留了民间情怀的直白,又兼具史诗叙事的雄浑。作为退休文艺爱好者的创作,词作更显真情流露——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唯有对伟人的赤诚敬意与对民族精神的深切认同,如长江涛声般绵长而深沉。在渡江节的现实场景中,这份怀念不仅是对过往的追忆,更是对“豪气永存留”的精神传承,让红色记忆在新时代的江风中依然激荡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