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乡行思录
信义庄
药乡驴行虽已数次,但仍不厌其烦,夏日炎炎之际,尤心往之。
7月19日,市区37度高温,三五好友相约再次驴行药乡。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畅行其间,竟莫名地颇多慨叹。
5.30分准时出发,到达药乡林场西门时,尚不到6.30分。与门卫一番交涉,拘于制度,时间不到,门卫坚决不让开车通过,无奈只能将车停于路边徒步前行。看来今天的驴行注定是要超越计划了。前脚刚刚越过栏杆,又有一车赶到,看漂亮女司机下车与门卫攀谈,我等禁不住边走边频频回首,让她进我们也得进。大约行走二三百米的样子,忽有一车从身边飞驰而过,“洋洋”大声高喊,她怎么能进?我说:这不是那台车,这是一辆泰安牌照的车,人家要回家,咋不能通过。老李笑着说:让泰安车过情理之中,如果让济南的车过,我们立马回去找他理论。想想,这门卫的工作与执法有何异同,一碗水端平太重要了!老百姓其实要的就是“公平”二字。

沿着公路悠悠前行,忽见路边一株枫树,竟火红般的灿烂,逆光中晶莹剔透,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最热的伏天啊,难道这枫树真的疯了?老李笑着说:好冷,这里已经提前入秋了。玩笑归玩笑,这里的温度实实在在比市区低了至少3度。世间万物皆有自己的时序,这枫树如此的特立独行,自有它自己的道理,人类只要不干涉,让它自由就好。朦胧中黛青色的山峦,如梦如幻,眺望中,对中国画意象与写实的理解,似乎又多了一份领悟。
沿公路前行,硬邦邦单调的路面,越走越烦,看路边树林隐约有条小径,随毫不犹豫踏入,瞬间那份花木、青草、混合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自然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有人说:休息的“休”字是“人”加“木”,人走进林木之中才是真正的休息。这份解读,当你在原生态的密林中悠悠漫步,你会深深理解的。身边一簇簇的黄花萱草,让爱美的“洋洋”拔不动腿了,弯下腰,又嗅又拍,好一阵才意犹未尽地起步前行。
6.58分,“讲书堂村”到了,一群鸡鸭在村头悠闲漫步,老母鸡的“咕咕”声,大公鸡清脆悦耳的鸣唱,听了就让人舒坦。长长的街道上空无一人,顽皮的“洋洋”追着一只跛脚的鸭子嬉戏,大黄狗摇着尾巴与我们若即若离,菜园里熟透的西红柿令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紫茄子看见就让人兴奋。树林里隐隐传来细细的低语,浓绿中影影绰绰的人影,显然是晨起悠然劳作的村民。这海拔700多米之上,世外桃源般的小村,令人好生羡慕。
古往今来,为什么那么多人喜爱田园风光、乡村生活,其实内心渴望的,无非是这份烟火的气息,宁静悠闲的惬意。
到“讲书堂村”,是一定要去“杏坛”走走的。沿着记忆中的小路前行,满地枯黄的杂草令人厌恶,真不知是哪位大爷用除草剂,杀死了这些野草。它也没招谁惹谁,碍谁的事了,怎么就对其如此无情。想想生活中诸多被误伤的人和事,心情很快释怀了。这不就是一片杂草吗,杀死又有何妨。
人是不能过于相信自己记忆的,走着走着,就发现又犯了方向性的错误,赶紧转弯上行。披荆斩棘中巧遇一棵结满毛桃的野桃树,看桃子水灵灵熟透的样子,忍不住摘而食之,谁知掰开一看,几乎个个长满了虫子。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记忆中,这虫子啃食过的桃子反而更甜,但虫子啃食过的桃子,有几人敢吃!世间万物就是这样矛盾的存在,十全十美的东西几乎没有,接受缺陷,享受缺陷,何尝不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杏坛”还是那个“杏坛”,只是那老杏树上缠的红布条更多、更亮丽耀眼,孔子,永远是齐鲁儿女心目中敬仰的圣人。老杏树下,谦逊的孔子正双手合十,面对泰山微微吟唱“泰山岩岩,鲁邦所瞻”;空中梵音袅袅,“苛政猛于虎”的声音忽近忽远……。
“洋洋”学着孔子的样子,面对泰山虔诚叩拜,老李则对着老杏树上的一幅生命星图看的出神。见过老蜘蛛结网布阵,但如此之大还属头遭。这蜘蛛,一定是吸收了泰山的精华和孔子的智慧,否则,怎能织出如此壮观的生命星图。蜘蛛精不知躲在了何处,也许此刻正在暗处,笑看我们这些愚笨的凡人。谁能参透这幅星图?谁又能逃过这张大网!想想,生活中的你我,哪个不是在网中跋涉、挣扎。


离开“杏坛”,槐林里快速上行,满头大汗中冲到坡顶,悠悠东下。怎么听不见那熟悉的羊叫声?待到近前,只见昔日的羊圈,早已荒草萋萋,哪还有羊倌和羊群的影子。物是人非,遗憾总在不经意间,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美好,才是生命的真谛。

去“南台”的路上,宽阔的沙土路与密林小径相互交错,你来我往,交相辉映;花香鸟语,浓荫蔽日,凉风习习,令人神清气爽。济南避暑,论凉爽、论清幽,没有能与此媲美的地方了。绿茵中奋力爬上一处陡坡,抬脚又踏入了绿草茵茵的密林小径。“洋洋”忽然说:路上怎么有马粪?老李说:不对,那是獾粪,俺也随声附和。但走着走着,“洋洋”指着路上的一堆粪便,让老李再观,“这的确是马粪啊!”这里怎会有马?带着千万次的问继续前行,也就几分钟的时间,转过一个斜坡,眼前密林下,赫然真的有三匹骏马。


好俊的马!一匹身材修长的褐色马,一匹形态优雅的赭白马,一匹洁白如雪的白龙马。此刻三匹骏马正聚在一起,自在享用着地上的美食,对我们的到来,根本没有任何的反应。这是谁的骏马啊?难道是程咬金点将(不远为程咬金点将台),临时寄放的坐骑,还是唐僧西天取经放归的白龙马?……。
就在俺胡思乱想之际,那“洋洋”兴奋地早已迫近骏马,只见其伸出手,就想抚摸那修长的褐色马,谁知那马竟侧眼歪头直面“洋洋”,吓的“洋洋”赶紧退后数步。冷静片刻,大概这马儿习惯了“洋洋”的气味,知其并无恶意,方才允许“洋洋”靠近,但始终保持近一米的距离。看褐马不够友好,“洋洋”转身就奔那如雪的白马,哪知这竟惹恼了褐马,这马扭身小跑着就奔“洋洋”而来……。细细观察,原来这三匹马,褐马最大,应该是公马;赭马次之,实属母马;那白马最小,无疑是他们的孩子。你想,这动物与人哪有什么分别,不熟悉怎能让你靠近,父母长者护犊情深,那是本能。


离开此地,密林中穿行,很快来到“南台”地标性建筑,高高的信号塔下面,看海拔,已达820多米。站立片刻,闭上眼睛,静静听一番四周自然的声响,赶紧赶路。一段不长的斜坡,没有什么难度,就在马上踏入平坦之地时,一不留神,一下就四蹄朝天了。都说人不能犯同样的错误,可每次药乡驴行,俺总会摔倒一次,真是邪门。继续前行,很快就是一段长长的下坡,沙土路面被雨水冲刷的坑坑洼洼,极易摔倒。有了刚才的教训,再也不敢大意。捡路边草地,撑着登山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终在8点,来到了林木葱茏的大路上。

驴行的路起起伏伏,人生的路何尝不是如此,坚持住,砥砺前行,没有什么不能克服。
计划行程已经过半,还从未休息补水,看路边没有合适的地方,俺怯怯建议6公里后择机休整。一路疾行,太阳高照,闷热难耐,汗如雨下,不知不觉走到了“扇子面”信号塔的位置。这里又是眺望泰山的一个绝佳位置,说实在,其视野、其角度,比下面“望岱门”好多了。阳光太毒,容不得过多的停留,拍几张片片,匆忙向“望岱门”奔去。一路下行,路面近乎垂直,且差不多全是搓脚的碎石,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般一番行走,20几分钟后,终安全下到了左转去“天池”的大路。
已经走了7公里了,说什么也得休息补水,这样闷热的天气,不及时补水,是极容易中暑的。右转选背阴处坐下,掏出包里的矿泉水就是一通狂饮,吃一把老李带的小西红柿,10分钟后,那颗激动的心方才渐渐平静下来。
人生无论你正处在哪个阶段,正在做些什么,别忘了一定要该吃吃,该喝喝,该停停,千万不要无谓的硬撑,盲目的从众。
换下湿透的体恤,起步前行,老李说:去“望岱门”看一下吧!来过几次,都没去过。顺着大路快步前行,没走几分钟,就看到了“望岱亭”。紧走几步,近到亭前,刚想进亭望岱,却见亭子四周围满了尖锐倒刺的铁丝网,再看从公路上行的台阶,也横放一根粗壮枯死的树干。看来,这亭子大概年久失修,存有安全隐患了。
旅游设施事关百姓的安全,及时修缮,消除隐患,是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妥善解决的。
沿着公路,向“天池”进发,路边没有一棵树遮阴,暴晒中不时遇到三五徒步的驴友,彼此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酷暑,焉能挡住驴友奔向旷野的脚步。
“天池”旁聚集了众多的车辆和休闲纳凉的游客,有的竟拖家带口,开着房车前来。看来“天池”的美景和清凉,还是非常诱人的。上到“天池”大堤,却见“天池”中的水位比正常几乎下降了一半,往昔“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景大打折扣。拍一张片片留作纪念,望一眼锦绣谷中的“神泉”,迅即向东侧环池路奔去。

这段路印象太深了,青山绿水,碧树蓝天,每次踏入都心旷神怡。怎么用铁丝网封了?这是挡车还是挡人,真是搞不明白。沿着铁丝网外侧边缘,小心进入,行走在绿草茵茵的小路上,看着脚下厚厚绿绿不断向前延伸的牛筋草,心中不禁哑然失笑。看来这铁丝网是挡车啊,车要进来,这草哪能长得如此蓊郁。
近两公里的路转眼即到尽头,轻嗅一口路边野花的芬芳,快步向林场驻地奔去。林场办公楼东侧的杉树林太美了,这杉树是俺在山东见到的最粗最高的杉树,怎么也有几十年的树龄。坐在杉树下的石凳上,清风送爽,很快暑意全无。一只金毛,在树下徘徊,看俺等坐下,竟怯怯走来,似乎想讨要什么。这狗也太脏了,这是谁家的狗?正想抬脚赶走,突然对上了狗狗那浑浊、无神又无助的眼睛,瞬间明白,这是一只无人要的流浪狗。它这是在向我们讨要吃的东西啊!几个人翻遍包包,没有一点可吃的东西。看着狗狗低头悻悻离去的背影,走出好久,那狗狗无助的眼神仍在俺眼前晃动。

狗养了,就要负责到底,怎么会忍心抛弃?假如这是你的爱人、妻子、孩子,你也会如此舍弃吗?这比喻虽并非恰当,但道理是一样的。
离开林场驻地,沿小路快速返程。老李靠下载的轨迹,俺靠记忆,很快在密林中找到了上行的小路,谁知没走几步,靠科学的老李,就将俺带偏,享受了一番大自然的针灸后,方得回归正路。沿着林中铺设的输水管道,一路上行,50分钟后,即顺达林场平坦的防火道。
驴行,事先是一定要做足功课的,既定的轨迹一般不要偏离。同时,既要相信科学,更要发挥好人的主观能动性。
沿着防火道惬意前行,大踏步向门口停车处奔去,路上鲜艳绽放的各色蜀葵,一棵棵坚韧挺拔的青松,不时向我们招手、微笑!

就要走出林场了,望着这苍翠欲滴、郁郁葱葱的山林,俺忽然想到了一个人,一个为药乡林场做出重大贡献的人。这个人就是中国所得税创始人,被誉为“民国财税神人”、“直接税之父”的博山人高秉坊(1890年-1970年)。其实,高秉坊真正的专业哪是什么财税,而是实实在在的农林。初读山东农林学堂,后入金陵大学森林科,毕业后任济南模范森林局局长,并著有《中国森林学概论》一书,曾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植树造林。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我们尽情享受这片山林绿意美好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那一代代为林场发展作出贡献的每个人!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