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青丝悬日月
——浙南侨乡青田县方山乡裘山太神奇传说之五
文/裘俊群(巴西)
“天方夜谭?”
看官且慢惊诧!这方山深处,确有一位半人半仙。三百年前,裘山太在庐山上师从法增广大师,又在风雪夜得授天书,自此道法无边。他足踏浮云、手摘星辰,更有一番惊天动地的本领。
下午申时,日头已倾斜。裘山太执一杆青竹短笛,踏着碎步自龙头降(裘山出来的一条峻岭)下山来。笛声清越,惊得田间插秧的农人纷纷侧目。一位老农拄着锄头笑道:“先生这般雅兴,可是要去何处?”
“去杭州看《梁祝》。”裘山太眉目含笑。
“先生莫要打趣!”老农望着他气宇非凡,摇头道,“这日头都偏西了,就是插翅也难飞到杭州啊。”
裘山太忽从衣襟里摸出个红绳结,与老农打了个赌:“我保证看罢戏回来,你们还在田间。”
话音未落,他随手拈起片树叶,对着田埂轻轻一吹。霎时间,泥浆翻涌,竟窜出千百尾金鳞赤尾的田鱼!农人们惊得锄头都掉了,顾不得满身泥水,扑进田里便抓。那鱼儿滑不留手,在稻禾间穿梭如电,惹得众人东倒西歪,溅起丈高的水花。
趁众人手忙脚乱之际,裘山太忽从脑后拔下一根乌发。那发丝迎风便长,眨眼间化作万丈青丝光绳,直刺云霄,竟将当空烈日牢牢系住!只见他足尖轻点,身形如烟,转眼已化作一道青影,直向杭州而去。
说来稀奇,那日杭州城却迟迟不见暮色。裘山太寻至最负盛名的戏楼,见时辰尚早,便信步走进钱塘江畔的茶寮。忽听江面传来丝竹之声,抬头望去,只见半空中赫然悬着一座水晶戏台,云蒸霞蔚间,有衣袂飘飘的仙子正唱《牡丹亭》。裘山太拍案叫绝,连饮三盏龙井,只看得如痴如醉。
戏罢,他猛然想起田间的赌约。当下运起缩地成寸之法,转瞬已回到方山。只见农人们仍在田里折腾,浑身上下没有一处干爽。有个精瘦汉子正骑在泥塘里,双手死死按住条大鱼,却见那鱼尾巴一摆,竟带着他滑出丈远,在田里犁出条深沟。
“诸位辛苦!”裘山太朗声大笑,伸手朝西天虚抓。那根悬日的青丝应声而断,夕阳顿时如血,染红了半边天。他足尖轻点,化作一道清风直上九霄,只在云端留下一串清越的笛音。
自那日起,“裘山太发丝悬日”的传说便不胫而走。每逢大旱,乡人便抬着他的神像祈雨;遇上涝灾,又请出金身镇水。更奇的是,后来有人在平水王庙前看见,每逢月圆之夜,那神像脑后的乌发便会轻轻飘动,仿佛仍在守护着这片土地。
如今你若到方山,还能听老人们说起:当年裘山太悬日的青丝,化作了山间永不干涸的清泉;而那些滑不留手的田鱼,至今仍是青田人最爱的佳肴。只是不知那根神奇的发丝,如今可还系着天上的太阳?(由裘姓后人裘樟钦、裘观伟提供原始材料,裘俊群执笔撰写,并题三首微诗赞美先祖及导读读者)
附:三首微诗赞“裘山太” 《一根青丝悬日月》
青丝悬日
裘俊群/巴西
一笛惊农。吹叶化成翻浪金鳞
青丝系日——
钱塘归来。泉涌千涧千年
一丝锁斜阳
裘俊群/巴西
吹叶成鱼戏泥田。缩地听戏
钱塘归后——
化泉唱,千年犹润稻花香
笛悬申时
裘俊群/巴西
青丝缚赤乌,一瞬轻绾湖光
金鳞栩栩
犹在跃。万壑清泉漫润山乡
【作者简介】裘(季)俊群,又名季(裘)军群,浙江青田县裘山人,旅居巴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凤凰美洲总社社长。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诗歌》《中国诗人生日大典》《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东北亚新闻》《世界日报》等。获2017年度程丽娥写作联盟云帆群星大赛十大文学银星奖;获2022年第九届星际诗人奖(十佳华语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