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智慧(续三)
作者:张庆松
1970年,那个物资尚不充裕的年代,家中突然来了几位客人。奶奶一边热情招呼,一边盘算着如何让客人吃得体面些。思来想去,她决定宰一只鸡,好好招待一番。
她缓缓走到屋前的鸡舍旁,只见一群鸡正在院子里争抢撒落的谷粒,扑棱着翅膀,叽叽咯咯地好不热闹。我那时年纪尚小,站在一旁急得直挠头。心里想着:要是贸然扑过去抓鸡,这群机灵的家伙肯定一哄而散,连根鸡毛都抓不到。
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焦急,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意,轻声说道:“别着急,看奶奶怎么把那只我想留下的鸡抓到手。”
我不解地问:“可鸡都在地上吃东西,怎么抓得住呢?”奶奶神秘地眨了眨眼,没有多说,只是朝我摆摆手,示意我安静地在一旁看着。
只见她迈着那双缠过又放开的小脚,轻盈地像风一样穿过院子。一手提着一只旧撮箕和一个装米的小罐,另一只手则握着一根细绳和一节细长的竹棍。她动作娴熟地在空地上撒了一把米,然后将竹棍架在撮箕上,用绳子轻轻系住,再将绳子的一端悄悄递到我手中。
“往后退几步,别出声。”她低声叮嘱我。我听话地躲在她身后不远处,屏住呼吸,心跳却随着她的动作加速跳动,仿佛自己也成了这场“抓鸡行动”的一员。
奶奶站在稍远处,口中发出“咯咯咯”的呼唤声,那声音温柔又熟悉,像是母鸡在召唤小鸡。果然,不一会儿,那群鸡便纷纷围拢过来,低头啄食。奶奶眼神一凝,目光锁定了一只羽毛油亮、体格健壮的大母鸡。
说时迟那时快,她轻轻一拉绳子,撮箕应声而下,将那只鸡严严实实地罩在了里面。鸡在撮箕下惊慌地扑腾,发出“咯咯咯”的叫声,但已无路可逃。
奶奶不慌不忙地走过去,蹲下身,伸手入撮箕,手指在鸡的羽毛间灵活地摸索,准确地抓住了鸡的翅膀根部,稳稳地拎了出来。她一手拎着鸡,脸上满是得意的笑容,嘴里还不忘模仿着鸡叫:“咯咯咯……”
我站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心中满是佩服与骄傲。嘴里不住地夸赞:“奶奶太厉害了!这都能抓到!”
晚饭时,我把白天看到的一切绘声绘色地讲给父母听。爸爸听后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以后要多向奶奶学习,她可是咱们家的宝贝。”
的确,奶奶不仅用她的智慧教会了我如何在鸡群中精准捕捉目标,更教会了我耐心与观察的重要性。她的人生智慧,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有她在,家里就像藏着一位无所不能的智者,总能在关键时刻,用最朴实的方式,解决最棘手的问题。
奶奶的智慧,不仅在抓鸡,更在生活的点滴之间。她是我心中永远的“宝藏老人”。(改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