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访故事
实验小学沿江学区 伍晓玲
乙巳年初伏的第一天,高温如热情的诗篇,每一行都书写着阳光的炽热,每一页都翻卷着热浪的温柔。整个老城就像烧透了的砖窑,连空气都在“咝咝”燃烧。
上午八点,出门之前我就向三位家长发了信息。按照计划,家访的第一站是桐桐家。
桐桐是一位乖巧可爱的小女孩,2018年9月生,今年才满7岁,在我们班上年龄最小,可桐桐却像一位大姑娘,特别懂事,她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满分,数学也考得好,是我们班上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她爸妈都在本市城区工作,说心里话,今天我很想见见这位与我儿子一样大的家长,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解密他们是如何培养、教育出这么聪明可爱的小女孩。
敲开桐桐家的门,出现在我面前的却是两位老人,我不禁有点失望。
“桐桐跟您们住在一起?”
“不,他们娘三住在城东,有时来我这边吃饭。”桐桐奶奶很热情,边说边给我倒茶、递水果。
桐桐奶奶每天接送孙女,又多次参加了班上的活动,我跟她算是比较熟的。
坐定后,我们亲切地攀谈起来,我牵着桐桐的手,数说着她在学校的一点一滴,爷爷和奶奶都听得十分专注,眼神里流露着喜悦与自豪。
桐桐的爷爷也是一位退了休的中学语文教师,三个“同行业”的人,说到共同的话题,什么语文阅读呀,句子摘抄呀,口才与演讲呀,你一言,我一语,聊得十分火热。
“伍老师,你还不知道吧,”桐桐奶奶略现神秘地说,“今天,我还有两件事要告诉你哟。”
我满脸狐疑地望着这位体态略胖、面容端庄的“大姐型”奶奶。
“你记得一个叫彭卓的学生吗?”
“记得呀。”
“他是我的外甥,你教过六年的学生呀,现在就读于武汉大学弘毅学堂班。双料研究生。”
“哟,难怪你与他妈长得像,是亲姊妹哈。”
“是的,彭卓和他妈都说你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教学认真负责,特别有爱心,六年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他如此的成就,所以他们时常念叨着您!”
“感谢!感谢!”我本性慈善,一提到过去的学生,一想到那一届又一届的往事,心情总是无法平静。
“还有一件什么事?”我激动之余,有点迫不急待了。
“伍老师,你还不知道吧,我儿子与你儿子是非常要好的同学呢!”
我瞪大眼睛,惊讶地望着桐桐奶奶,半天才缓过神来,“哎呀,还有这么巧的事?”
“是呀,我儿子比你孩子大两岁吧!”
随后,我们又聊起了各自子女的婚姻,家庭和工作,聊起了对孙女的教育和培养……两个女人一台戏,满屋里充满了朗朗的笑语声。
这时,我手机响了,一看是儿子打来的。
此时,桐桐奶奶的手机也响了,恰好也是儿子打来的。
“妈妈,你在桐桐家里家访吗?她是我同学的女儿呀,你可知道?今天天热,你家访时一定要保重身体哈。”
“儿子,我知道了!”我声音有点哽咽。
“妈妈,伍老师在我们家家访吗?今天天热,你要留住伍老师,一定要在我们家吃完饭再走!”
“儿子,我知道了!”桐桐奶奶开着免提,语气特别兴奋和激动。
我们都紧握手机,四目相视,千语万言,化着无声地拥抱……
走出桐桐家,我再一次整理自己的情绪。然后,骑上电瓶车,头顶炎炎夏日,奔向下一个家庭。
这些天,一次次家访,一次次感动,让我在酷热和疲惫中倍感生命的热烈和事业的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