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德阳经开区以"智改数转"为突破口,正在书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层面的升级改造,更是一场深刻的生产方式变革和发展理念创新,彰显了传统工业基地向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的坚定决心。

德阳经开区的实践具有典型示范意义。通过构建"三位一体"协同机制和"三向发力"转型战略,该区形成了政策引导、标杆示范、服务支撑的系统性推进模式。1000万元本级资金的专项投入,占全市比重超50%的省级资金争取,105户企业206个项目的实施规模,这些数字背后是政府推动产业转型的务实态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区没有采取"大水漫灌"式的简单补贴,而是通过入企问诊、人才支撑、金融配套等组合拳,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这种精细化施策值得各地借鉴。

数字化转型的深层价值在于重构产业竞争力。德兰航宇实现国际客户认证、广日电梯生产效率提升20%等案例表明,"智改数转"不是简单的设备更新,而是通过数据要素的深度应用,实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商业模式的全方位提升。更可贵的是,德阳经开区注重发挥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产业链协同转型的"乘数效应",这种集群式发展路径避免了单个企业"孤军奋战"的困境,为区域产业生态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当前推进"智改数转"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转型能力不足、资金压力大等现实困难;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需要与之适配的管理体系和组织文化,这对传统制造企业是更大考验。德阳经开区通过建立服务对接平台、加强人才培养、提供金融支持等措施,正在构建良好的转型生态,这种系统思维正是破解转型难题的关键。

展望未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将向更深层次发展。德阳经开区计划围绕清洁能源装备等重点行业深化转型,这既符合国家战略方向,也立足本地产业基础。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智改数转"将不再局限于生产环节,而是向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全价值链延伸,最终实现产业体系的整体重塑。

德阳经开区的实践告诉我们,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数字化、智能化这个"牛鼻子"。在推进过程中,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要注重方式方法,通过政策引导、环境营造、服务支撑,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形成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的转型格局。当越来越多的企业从"要我转"变为"我要转",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就会更加强劲,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本网成都7月20日电 □ 陈华军)
本期实习编辑:黄燕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