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山遗韵:西游余响叩心门
——解读陈宇航老师照片碑文
文/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
诵/云中鹤
在时光无声的奔流里,匡山如一位阅尽沧桑的缄默智者,以磐石之姿,静对苍穹,将亿万斯年的风云变幻,默默收进眼底。那方斑驳石碑,恰似岁月镌刻的皱纹,漫漶字迹如断续的琴音,以低徊韵律,把匡山与“西游”交织的尘缘,从幽微处娓娓道来 。
石上铭文,是通往往昔的秘径。“就师业五峰禅林迄今十馀年矣 三返 高峰阅尽”,寥寥数字,搅动时光漩涡。恍惚间,古之求道者披晨露、踏暮色,于层峦翠影间奔赴禅林的身影浮现——他们以身心为舟楫,在匡山云雾与古木的浩渺里泅渡,三返高峰,把虔诚打磨成峰顶长风,每缕都藏着对澄澈灵魂的探问。而“西游横岗真武顶极目蕲春太平宫阙”,“西游”二字如青铜编钟撞击,刹那间,思绪被拽向无涯天地。此“西游”,非《西游记》中神魔驾云的奇幻,却是凡人以芒鞋为翼、以筋骨为帆,跋涉山水、叩击未知的滚烫热忱,是尘世朝圣者脚踩实土的坚忍行旅 。
匡山是天地挥毫的长卷。“冲山快登一尖之巅东荡古新蔡道信祖师道”,攀登时的汗与累,在登顶极目的瞬间,化作席卷胸臆的酣畅。脚下山河苍茫,或许正叠印着四祖道信的足迹,他的禅心慧语,似仍在松涛竹浪里盘旋,随山风穿林而过,滋养着每寸草木、每个尘客的心魂。“退读书台望石门下游鸿馨馨援友上五峰禅林访”,勾勒出另一番景致:古时文人于此辟出清净,或展卷与圣贤对谈,或泼墨让心绪流芳,或与友围坐,把天地奥义嚼成唇齿间的清谈。天际鸿雁翱翔,是他们逸出樊笼的思想,为匡山幽静怀抱,添了千年不散的文墨香、精神光 。
循“(临济)宗塔墓中蹑古木云岑跳底洞而询循藏密”深入,便踏入历史与秘境编织的灵域。参天古木如卫士,拱卫着沉默宗塔,塔身纹理藏着几代僧人的修行;幽深底洞似天地瞳孔,锁着岁月沉淀的玄机,每缕逸出的气息,都能牵出一段被苔藓封存的故事。“(洞)犬吠声窥土房月映禅几静净?觅曲径”,将禅院月夜的空灵推至极致——犬吠刺破岑寂,月光淌进陋舍,照亮一方纤尘不染的禅几。这“静净”,是无声界碑,把红尘喧嚣拦在山外,只让山月清辉、心底私语,与匡山亘古的心跳,作最深切的交融 。
匡山这些时光遗痕,与《西游记》神话世界,在精神里奇妙和鸣。《西游记》是心猿意马在神魔幻境的淬炼超脱,是想象力的“西游”;匡山则是血肉之躯在天地间的丈量沉思,是脚踩实土的“西游”。前者以光怪陆离写信仰修行,后者以沉默峰峦、蜿蜒古道、残碑断碣,载着求道者、文士、寻幽人,奔赴生命真谛的探寻。匡山一草一木、一石一痕,都是“西游”精神的尘世注脚——是对未知疆域的永恒向往,对心灵原乡的不懈追寻,对自我超越的不息叩问 。
岁月如溪,匡山故事未歇。它仍在石碑纹理里低语,在山林风声中绵延。那些与“西游”纠缠的印记,或石上字句、或荒径苔痕,已熔成匡山独特的精神胎记。它昭告世人:“西游”不只是神话里的翻山倒海,更是植根大地的精神姿态——是凡躯在匡山雄浑静穆间,以脚步量心路,以汗水浇觉悟,一步一印,向内心深处的跋涉。这是对自然的敬畏朝圣,对信仰的虔诚奔赴,更是对生命未知,永不停息的叩击、探索 。
主播:云中鹤,男,1956年生,大连市人。1977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军务参谋。团职军官转业至地方后,先后从事过政法、纪检监察、宣传等项工作。热爱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