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福建中考作文为命题作文,题目是《未来总是甜的》。
题目给出的材料大意为:信息时代,要学的新知识和要解决的新问题越来越多,青少年多努力一点,多付出一点,未来总是甜的。要求自选角度、文体,自定文意,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
未来总是甜的(记叙文)
未来总是甜的。这个念头,是在今年暑假第一次抱起吉他时冒出来的。指尖刚按上琴弦,就被钢丝硌得发麻,调音器的电子音像只聒噪的蝉,可当我笨拙地拨响第一个和弦,心里竟有种奇异的笃定——这疼,大概是甜的前奏。
未来总是甜的。这信念在反复磨破的指尖上愈发清晰。按F和弦时,食指要同时按住两根弦,指节压得生疼,琴弦总在指缝间打滑,发出刺耳的杂音。母亲递来创可贴时说:“贝多芬写《月光》时,耳朵早就听不见了。”我望着指腹上慢慢结出的茧,忽然想起他用牙咬着木棍抵在钢琴上,靠骨头感受震动的模样——原来那些动人的旋律,都是从疼痛里熬出的甜。
未来总是甜的。当我终于弹顺《致爱丽丝》的片段,这感觉变得具体可触。音符像淌在掌心的蜂蜜,黏糊糊地裹着午后的阳光。那一刻,琴弦的震颤里仿佛站着好多人:贝多芬在琴前皱眉修改乐谱,高尔基在轮船底舱借着油灯写《海燕》,笛福在阁楼里琢磨鲁滨逊的荒岛生活。他们用音乐或文字把日子擦亮,就像此刻,我的吉他正把暑假的闷热,弹出些清亮的调子。
未来总是甜的。这道理在琴弦的震动里愈发分明。练《海阔天空》时,扫弦的节奏刚起,就想起鲁滨逊在荒岛插下第一根木桩的样子。他在日记里写“我要活下去”,就像我默念“这个小节一定要弹对”。原来无论是音符、文字还是斧头,都是劈开困顿的工具,让藏在苦涩里的甜,有机会慢慢渗出来。
未来总是甜的。当我能完整弹出整首曲子,终于懂了学吉他的意义。弹响琴弦的瞬间,不只是在和旋律相遇,更是在接过那些优秀灵魂递来的火把。贝多芬用音乐对抗命运,高尔基用文字记录坚韧,笛福用故事歌颂勇气——他们早把光留在世间,而我按弦的每一分力,都是在让这束光,在未来的日子里更亮些。
总之,未来总是甜的。指腹的茧子厚了,琴声顺了,这个暑假的汗与疼,都在变成往后回甘的底气。就像那些曾在困境里歌唱的人证明的:所有为热爱熬住的苦,终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酿成最清冽的甜。(788字)
文体
这篇作文属于记叙文(散文式记叙文),通过“学吉他”的个人经历,结合抒情与议论,以叙事为载体表达对“未来总是甜的”这一主题的感悟,兼具故事性与情感性。
主论点
未来的甜,源于当下为热爱和目标付出的努力与坚持,所有熬过的苦都会成为未来回甘的底气。
分论点
1. 初始的困难(练琴的疼痛、笨拙)是未来甘甜的前奏,付出的努力会带来最初的笃定。
2. 反复的磨砺(克服技术难点、指尖结茧)中,能从他人的坚持(贝多芬等例子)中汲取力量,明白“苦是甜的铺垫”。
3. 小有所成(弹顺片段、完整演奏)时,会感受到努力带来的具体回报,印证“苦中藏甜”的道理。
4. 过程中的坚持不仅是完成目标,更是承接前人的精神力量,让未来的“甜”更具深度和意义。
分论点围绕“学吉他”的不同阶段展开,层层递进,从个人体验延伸到对“苦与甜”关系的思考,最终支撑主论点。
